首页 >
固态硬盘
✍ dations ◷ 2025-04-25 09:51:34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或固态驱动器(英语:Solid-state drive或Solid-state disk,简称SSD)是一种主要以闪存(NAND Flash)作为永久性存储器的电脑存储设备。固态硬盘采用SATA、PCI Express、M.2、mSATA、SAS、U.2、ZIF、IDE、CF、CFast(英语:CompactFlash)等接口。由于价格及存储空间与机械硬盘有巨大差距,固态硬盘无法取代机械式硬盘。由易失性存储器制成的固态硬盘主要用于临时性存储。因为这类存储器需要靠外界电力维持其记忆,所以由此制成的固态硬盘还需要配合电池才能使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SDRAM,具有访问速度快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需要运行的程序从传统硬盘复制到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再交由电脑运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传统硬盘的引导延迟、搜索延迟等对程序以及系统造成的影响。由易失性存储器制成的固态硬盘通常会依靠电池来保证完成应急备份:当电源意外中断时,靠电池驱动的这类固态硬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将数据转移到传统硬盘中。当电力恢复后,再从传统硬盘中恢复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访问速度介于易失性存储器和传统硬盘之间。和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非易失性存储器一经写入数据,就不需要外界电力来维持其记忆。因此更适于作为传统硬盘的替代品。闪存当中的NAND Flash是最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小容量的NAND闪存可被制作成带有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亦即人们常说的“U盘”。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将多个大容量闪存模块集成在一起,制成以闪存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已经是当前的趋势。当前用来生产固态硬盘的NAND Flash有四种,分别是单层式存储(SLC)、多层式存储(MLC,通常用来指称双层式存储)、三层式存储(TLC)、四层式存储(QLC)。有些厂商亦称TLC为3-bit MLC。SLC、MLC、TLC的读写速度依序从快至慢(约4:2:1),使用寿命依序从长至短(约6:3:2),成本依序从高至低,需要纠错比特数(ECC)则是相反地从低至高(同一制程下1:2:4。不过ECC也受制程的影响,同一种芯片,越小尺度的制程需要越多的纠错比特)。固态硬盘的主流从SLC芯片转到MLC芯片,促成了2011年的大降价,固态硬盘因此普及。由于SLC的速度较快但成本过高,用于服务器的企业级SSD都改用了MLC。TLC因为速度较慢但成本低,原本只用来做U盘;不过2012下半年,SAMSUNG首先推出使用TLC的消费级固态硬盘(型号840系列),固态硬盘名牌Plextor也打算于2013年量产TLC产品作为低端廉价市场的主力,然而TLC的寿命、速度和可靠性(错误率)成为消费者的最大疑虑(见下文:缺点)。生产商会在TLC SSD使用更先进的主控及更多预留空间(OP)来处理这些问题。3-bit的TLC错误率较高,需要使用先进的主控及大量的空间进行纠错。4-bit的QLC错误率更高,因而寿命更短。三星已量产两代3D垂直闪存,利用3D堆栈增加存储密度。东芝已于2017年发布QLC(四比特单元) BiCS架构的3D NAND闪存芯片。固态硬盘大部分被制作成与传统硬盘相同的外壳尺寸,例如常见的1.8吋、2.5吋或3.5吋规格,并采用了相互兼容的接口;但有些固态硬盘也使用PCI Express或是Express Card作为接口来突破现有硬盘传输接口的速度,或是在有限空间(如上网本、超级移动电脑等)中置放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五大缺点:高昂成本、写入次数、读取干扰、损坏时的不可挽救性及掉速。固态硬盘价格非常高昂,只用于军事及工业用途上;无论是易失性存储器还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其每百万字节(MB)成本都远高于传统硬盘。因此只有小容量的固态硬盘的价格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承受。而由于价格与存储空间之比和机械硬盘有很大差距,固态硬盘无法在容量用途上取代机械硬盘。对于台式机及大型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说,使用两台硬盘是成本效益比最佳的方法:小容量SSD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数据,大容量机械硬盘安装数据。但是对于薄型笔记本电脑、Ultra book及平板电脑的用户来说,SSD的高昂成本仍是主要问题:容量够大的SSD很贵而且紧凑的电脑通常无法自行更换SSD。固态硬盘数据损坏后是难以修复救回数据的。当负责存储数据的闪存颗粒有毁损时,现在的数据修复技术很难在损坏的半导体芯片中救回数据,相反传统机械硬盘还能通过扇区恢复技术挽回许多数据,当然机械硬盘的数据救回服务收费极度高昂,通常只有企业在挽救重要价值数据时会使用。虽然逐渐有厂商开发SSD轻度损坏时的救援方法,但传统的多存储介质备份习惯还是万全之法,不论是机械硬盘或SSD只要无备份习惯都将承受数据损失的风险。寿命方面,由于闪存上每一个电闸都有一定的写入次数限制,寿命结束后会无法写入变成只读状态;而且随着使用的闪存从SLC架构到MLC、TLC,若电闸的质量不变,理论上电闸寿命呈现6:3:2的衰退(因为其原理是在同一个电闸上记录1、2或3个比特,记录越多比特,被写入的机会就越高),因此成为大众接受固态硬盘的另一个障碍。JEDEC固态技术协会主席Alvin Cox于2015年的一份报告中探讨SSD长期不使用静置时数据的消失特性,时间长短与气温有相关性,根据英特尔(Intel)所提供的温度与数据保存的研究报告显示只要存放温度提高5度,数据保存时间就会缩短一半。在消费级SSD的标准状况下,于40度的运作温度中写入数据后于30度的温度下静置不通电可保存数据52周,大约相当于一年时间。温度越高时保存时间短,实验运行到55度气温的保存情境下,而一般人几乎不会遇到此温度。读取干扰是容易发生的问题,闪存随着多次的读取,会导致在同一区块中相近的记忆单元内容改变(变成写入动作)。这即是所谓的读取干扰。会导致读取干扰现象的读取次数门槛介于区块被抹除间,通常为10万次。假如连续从一个记忆单元读取,此记忆单元将不会受损,而受损却是接下来被读取的周围记忆单元。为避免读取干扰问题,闪存控制器通常会计算从上次抹除动作后的区块读取动作总次数。当计数值超过所设置的目标值门槛时,受影响的区块会被复制到一个新的区块,然后将原区块抹除后释放到区块回收区中。原区块在抹除动作后就会像新的一样。若是闪存控制器没有即时介入时读取干扰错误就会发生,如果错误太多而无法被ECC机制修复时就会伴随着可能的数据丢失。当前此物理现象问题透过SSD上控制芯片的算法解决。SSD的另一个问题是掉速,SSD的速度会随着写入次数而降低,若SSD接近装满时速度也会下降,所以使用SSD时尽量让其保留一定的空闲空间较好,是用户必须改变的使用习惯。同时厂商设计上会通过OP(冗余资源)、磨损均衡等等技术来解决。原因包括耗损平均技术的副作用、控制芯片及固件的优劣等。当前较佳的解决方案是Secure Erase会略微缩短SSD寿命,不过在出现掉速时SSD的剩余寿命还很长,及提高更换频率。在量产之前TLC架构的速度相较于SLC和MLC产品,原本也是令人质疑的,因为理论上随着每一电闸记录比特数的增加,判读和写入的速度在相同的准确度之下都必然更缓慢。不过正式量产之后,TLC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甚至略高于同容量MLC的最高速产品,这归功于主控芯片的进步以及多通道的使用。和机械硬盘相比读写速度远远胜出,这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还具有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低热量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延长靠电池供电的电脑设备运转时间。例如三星电子于2006年3月推出的容量为32GB的固态硬盘,采用和传统微硬盘相同的1.8吋规格。其耗电量只有常规硬盘的5%,写入速度是传统硬盘的1.5倍,读取速度是传统硬盘的3倍,并且没有任何噪音。在2007年台北国际电脑展览会中,闪迪公司发表64GB与32GB的固态硬盘,并有2.5吋、SATA接口与1.8吋、UATA接口两种规格。OCZ Technology现场展出的固态硬盘分为2.5吋与1.8吋两种,其中2.5吋采用SATA接口最大容量可达128GB;1.8吋机种则是采用IDE接口,最大容量可达64GB,可分别使用在笔记本电脑与更小的UMPC上,用来取代传统的硬盘。OCZ的2.5吋固态硬盘OCTANE,容量已达到1TB。三星2015在闪存高峰会(Flash Memory Summit)上发表容量高达16TB的2.5吋固态硬盘PM1633a(V-NAND),其存储容量甚至高过于传统硬盘。固态硬盘的表现与传统硬盘互有胜负,一般在容量、速度、价钱、性价比等作出比较。最初的固态硬盘容量少、价钱高,性价比远不及传统的机械式硬盘。但随着固态硬盘的不断发展,固态硬盘的容量已有实用性,价钱明显下滑之下,已为传统硬盘市场制造危机。当前有众多存储厂商推出融合SSD/HDD优点的固态混合硬盘,像是OCZ RevoDrive Hybrid、Seagate Momentus XT 750GB及之后的SSHD(混合固态硬盘)等等。其它像主板厂商也有使用多个SATA连接端口将SSD/HDD同时使用,像是ASUS的SSD Caching功能。还有磁盘阵列厂商的缓存加速卡,像是HighPoint RocketCache 3240x8等等。2011年,Intel推出了使用SSD作为缓冲优化磁盘表现的技术——SRT(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在配套的Intel芯片组上,如Z68、QS77、H77等上,可以将SSD与HDD以RAID模式连接,并在系统中以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程序进行加速管理,实现磁盘性能的提升。Intel也在次年的2012推出了名为313的SSD产品线,针对加速用途,提供20与24G容量。于2012年底,苹果公司发布新一代iMac时同时展示了“Fusion Drive”技术,Fusion Drive技术除了融合HDD和SSD外(合并在同一的逻辑卷),还在操作系统(只限在OS X)上作配合。原理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系统自动在背景将用户常用应用程序、文件、照片或者其他数据来存储在SSD中,同时将很少访问或者使用的文件留在HDD。苹果公司在发布时指出在正常情况使用下,Fusion Drive的平均性能是SSD的80%,可以让用户体验“SSD的性能,HDD的容量”。SSD的预留空间(Over-provisioning,OP)可用作垃圾收回(Garbage collection)、ECC或其他数据保护技术。预留空间可分成三层
相关
- 细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高G+C) 厚壁菌门 Firmicutes(低G+C) 无壁菌门 (无细胞壁)产水菌门 Aquificae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纤维杆菌门-绿菌门/拟杆菌门 Fibro
- 未开发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也称作最低度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英语:Least developed country,缩写:LDC、LDCs)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
- 伊庇鲁斯同盟伊庇鲁斯同盟,又称伊庇鲁斯联邦 (西北希腊语: Κοινὸν Ἀπειρωτᾶν ),是一个古代希腊联邦式国家,前身一开始是摩罗西亚人的摩罗西亚同盟,在前330年左右纳入其他伊庇鲁
- 网球网球是一项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网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打回我方场地。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
- 电子布告栏系统电子布告栏系统(英语: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作 BBS)是一种网站系统,是当前流行网络论坛的前身,它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调制解调器拨接或者因特网来进行连接,BBS站台提供布
- 正极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正极指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负极指电位较低的一端。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为阳极
- 四硝基甲烷四硝基甲烷(英语:Tetranitromethane,简称TNM)是一种分子式为C(NO2)4的强氧化剂。它属于硝基化合物,分子中四个硝基直接连接在碳原子上。四硝基甲烷曾被研究用作液态推进火箭中的
- 电力消耗电力资料来源:IEA 2016人口资料来源:World By Map 2016人均用电量: 电力消耗量(TW·h/年) x 1000000000 / 人口(因含工业用电,且不含移住劳工等人口,人均用电量并不能表示节约
- 中性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囊腺癌囊腺癌(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类囊腺瘤的恶性性状,也是一类发生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囊腺分泌物积累并形成了癌变组织。其癌症细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逆行性生长和入侵性,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