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文学

✍ dations ◷ 2025-08-10 16:08:04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学术界一般认为意识流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但是由于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识流文学当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来处理。意识流小说家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这个主张最初是由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提出的,后来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乔伊斯就把消灭了作者人格的戏剧看作最高的美学形式,并力图在小说中达到这一目标。乔伊斯认为作品是与外界事物绝缘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结构。作为现成的艺术品,它不仅与社会、历史无关,甚至与作者本人也无关。因为社会历史因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创作的素材,它们进入作品以后就被“艺术化”、“形式化”了,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中就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称为“直接内心独白”。此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易于理解。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寻找失去的时间》(一译《追忆似水年华》)中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对这一手法采用最多的意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威廉·福克纳。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则运用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出身于法国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学教授,母亲则是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有哮喘病,1906年后只能闭门写作。其成名作《追忆逝水年华》就以回忆的方式把早年的生活阅历加以追叙和分析。普鲁斯特在巴黎大学求学期间结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柏格森的思想对普鲁斯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忆逝水年华》长达三千余页,约二百万字,共分七部分。小说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方式追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涉及亲友、法国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者、艺术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许多人的恋爱史。全书并没有贯串始终的故事情节,与传统的心理小说截然不同。普鲁斯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毕业后到巴黎、苏黎世等地过流亡生涯。1920年-1939年期间定居法国。其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而出版于1922年的《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主要写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夜间两点四十五分将近19个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书名《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拉丁名。《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斯》是对20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乔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则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推向极致。全书用65种语言组合写成,极其晦涩难懂。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颠峰。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到灯塔去》和《墙上的斑点》。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伍尔芙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没有大师,只有试验者。现代派小说不过是两个高峰之间的峡谷而已。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他出身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在所有意识流作家中,福克纳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著名台词。小说描写南方庄园主康普生一家的没落,由四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组成。其中对白痴班吉的意识流的描写最为出色。此外,福克纳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还包括《我弥留之际》。福克纳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创作仍隶属于现实主义范畴。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

  • 放射生物学放射生物学(英语:Radiobiology)或称放射线生物学(radiation biology)是一门跨领域学科,专门研究游离辐射与非游离辐射在生物学上的效应。
  • 隋唐隋唐(581年-907年),是对中国古代的隋朝和唐朝的合称,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是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大统一,有学者认为隋唐宋构
  • 阴阳合历阴阳合历,又称太阴太阳历,是为许多文化采用的历法,其日期采朔望月以指示月球的相位,年则与太阳相关,且一年的月数必须是整数。大多采用太阳年以回归年定义,也有采用恒星年定义者。
  • 铜人铜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市境南邻黔东南州,西接遵义市,北与重庆市毗邻,东与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相接。地处黔、湘、渝三省市交界之武陵山
  •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早期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看作是一类具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一般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技术来模拟通常由领域专家才能解决
  • 矿床学经济地质学,俗称矿床学,研究对经济工业有影响的地球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贵金属,基本金属,非金属矿产,建筑石材,油气,煤炭和水。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英语: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32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
  • feck史机传真(英语:Fax,全称为Facsimile,源自拉丁文“fac simile”,意为“制造相似”)是一种用以发送文件复印本的电讯技术;而传真机就是负责发送这些文件的机器。随着时代的演进,传真的使用
  • 鼠鸟目small/small鼠鸟科(学名:Coliidae)是鸟纲鼠鸟目(Coliiformes)仅有的一个科,共2属6种。这个目的鸟形态像啮齿类,被笼统地称为鼠鸟,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鼠鸟目的鸟曾在广阔的范围分
  • 朋克摇滚朋克摇滚(英语:Punk Rock)起源于1974-1976年的美国、英国、澳洲,是摇滚乐的分支音乐类型,有“反建制原则”(anti-establishment)的特色。伦敦的性手枪(Sex Pistols)、冲击合唱团;纽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