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翼鸟

✍ dations ◷ 2025-08-10 17:40:08 #神翼鸟
神翼鸟(学名Apsaravis)是白垩纪晚期的鸟类。它其下只有一个物种,就是乌哈神翼鸟,属于7800万年前白垩纪坎帕阶。其化石遗骸是在蒙古戈壁沙漠乌哈托喀(Ukhaa Tolgod)的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发现。神翼鸟估计栖息在干旱的环境,淡水供应十分稀少。神翼鸟在鸟类古生物学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提供重要证据:蜥鸟亚纲是原始鸟类的分支,包括始祖鸟、孔子鸟及反鸟类。它们最初被认为是与扇尾亚纲(亦即现今鸟类)在系统发生学上分开。不过,神翼鸟却同时拥有蜥鸟亚纲及扇尾亚纲的特征。神翼鸟接近鸟纲的特征例如有最少10节荐椎、耻骨及坐骨紧贴、远端股骨上有髌骨沟、完全鞍形的脊椎、与及多种前肢、脚跟及脚掌的特征等。它们同时亦保有原始的反鸟类及兽脚亚目基群的特征,如多种肱骨的特征。这种中间形态正是蜥鸟亚纲分支有效性的证据。神翼鸟同时拥有的原始及先进特征,却没有了大部分反鸟亚纲的特征。要作为反鸟类的单系群,必须有27种特征,但神翼鸟却只有4种。若发现更多像神翼鸟的扇尾亚纲基群化石,则会令反鸟亚纲成为并系群。这显示反鸟类并非是与演化成现今鸟类的类群分隔开来,而是原始鸟类成为现今鸟类的其中一步。在发现神翼鸟前,大部分扇尾亚纲都是在海中、湖泊或滨海沉积岩中发现。这使学者认为现今鸟类的祖先都是水生的,且是鸻形目的基群。由于一直相信它们拥有涉禽的生态,故此出现了生态瓶颈,即其他所有的生态位都由反鸟类所主导。不过,神翼鸟是在沙丘中发现,而且没有明显的水生适应性,故此显示并非所有扇尾亚纲都是涉禽。神翼鸟是最基群的鸟类拥有伸腱突。第一掌骨上有骨质的突,当自肢伸长时可以令上肢自动伸长。这是现今鸟类飞行的重要因素。神翼鸟是最扇尾亚纲的最基群,但比反鸟亚纲及巴塔哥鸟先进。

相关

  • 斯洛伐克语斯洛伐克语(slovenský jazyk / slovenčina),中文也称斯洛伐克文,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斯拉夫语支,同波兰语和捷克语以及索布语相近,特别是跟捷克语的使用者可以无障碍的交流
  • 性别认同性别认同(英语:Gender identity)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性别的亲身经历。性别认同可能与出生时的性别指定相关(即顺性别),也可能与其不同(即多元性别)。所有社会都有一套性别类别,可以作
  • 水稻籼稻 O. s. indica 粳稻 O. s. japonica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全世界有
  • 微孢子虫微孢子虫(学名:Microsporidia)为罗兹菌门下的一纲。它是由孢子形成的单细胞寄生虫。目前多于一百万种微孢子虫中的1500种版命名。微孢子虫只能寄生于动物宿主。大部分的动物物
  • 普法战争巴登  巴伐利亚王国 符腾堡909,9511,200,000756,285116,696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国称德法战争(德语:Deutsch-Französis
  • 亚族族(拉丁文Tribus;英语Tribe)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次要等级,介于亚科和属之间,用于一些科的动物和植物的详细分类。一个族里包含相互之间较其它属于同科的属更加接近的属。在动物
  •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英语:Late Devonian extinction),又称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五次主要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之中的第四大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本
  • 莫希科省莫希科省(葡萄牙语:Província de Moxico)位于安哥拉中东,与比耶省、库安多古班哥省、南伦达省等省份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及赞比亚相邻。
  • 约瑟夫·格哈德·楚卡里尼约瑟夫·格哈德·楚卡里尼(德语:Joseph Gerhard Zuccarini,1797年8月10日-1848年2月16日),德国植物学家,慕尼黑大学植物学教授。他曾经帮助西博尔德整理和研究其从日本搜集的植物标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英文: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于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旨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