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戊线

✍ dations ◷ 2025-05-16 15:49:25 #台1戊线
台1线,又称纵贯公路、西部干线,是台湾西部一条南北向的省道,自清代就是纵贯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台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门前,台湾公路原点和与台3线共线起点,台1甲线、台5线、台9线交岔处,该路口原有“复兴陆桥”,已拆除)南至屏东县枋山乡枫港(与台26线交接处),全长共计461.081公里。沿途经过台湾西部14个县市,堪称台湾最重要的省道,与东部的台9线大致构成环岛路网。苏花改竣工后,台9线缩短约20公里长,台1线也成为台湾公路系统里程最长的省道。台1线另有6条支线,编为台1甲、乙、丙、丁、戊、己线。另外,于屏鹅公路佳冬段设有战备跑道,也是唯一设在省道的战备跑道(俗称佳冬战备道)。在清治时期初期,以台湾府为中心,当时虽还没有如同现代观念中,有完整“一条”纵贯南北的道路:39,但往北有平埔聚落分散的据点为基础的“北路”,往南有各个军团营盘联系起来的“南路”。纵贯道路的雏形,就是从各部族之联络道,以及军路所一条条的串联起来。而后在清帝国实质统治的版图扩大后,仍以台湾府为中心,南北设有县治的情况下,各县治间之公文传递之公事,便开始有政治和军事目的的“官道”产生。其为官道,所以于使用的人不多:22,常因狂风暴雨,路线总是不时偏移、改道。而又历经多次反清事件,清廷为了不让叛贼沿官道逃逸,便不架桥、不修路。如此,官道的某些路段甚至比一般小径更不如:24。日本治台后不久,为求军事交通上的便利,便打算将清朝遗留的羊肠小径,拓宽成为军用卡车也可通行的标准道路,一路从基隆到屏东:28。不过,起初这条道路并未建桥、仅铺砂石,极为简陋。直到1916年,日本政府将此条全长461.7公里之碎石路,定名为“纵贯道”,并制定道路标准:28。属于以国库或地方经费改善养护之“指定道路”。尔后,台湾第一条具有公路雏形之纵贯道,也才算是真正形成。二次大战结束,因为美军的密集轰炸,使台湾的道路几乎满目疮痍,几近瘫痪:30。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在美国物资及金钱援助下,公路局矢志恢复全岛交通,将道路修复:30。而在1952年以前,只有“基隆到桃园”与“台南到高雄”两个路段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其余路段仍是碎石路段:22。1952年到1956年,则进行改善工程,在桃园到台南之间铺设灌入式沥青路面:23。而随着台湾经济发展,部分路段交通逐渐壅塞,便在1970年以后开始进行四线道拓宽工程,于1997年完工:23。在台九线终点外环道兴建前,台一线与台九线曾经拥有相同起点与相同终点。1965年,台湾开始编定省道编号,其中台1线全长501.098公里,起讫点为台北行政院-鹅銮鼻灯塔。1978年改以枫港为终点,并将原高雄后庄段改为台1乙线,全长缩短为456.717公里。此后仍有数次零星调整,最大的一次是1994年,包括将原台北桃园段改为台1甲线,龟山、桃园、中坜、台南等市区段改经外环道等。自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起(即行政院前,台湾公路原点,本线与台1线、台3线、台5线、台9线五条省道皆由此展开),经民权西路改往西行越台北大桥(淡水河)往三重、新庄,至新北市新庄区丹凤地区与台1线短暂共线后,于桃园市龟山区回龙地区一分为二,接着于桃园市龟山区岭顶地区再度短暂共线后,于振兴路口一分为二。终点位于桃园区复兴路中山路口(接近桃园市政府前)。全长约27.1公里,联络台北市中山区、大同区、新北市三重区、新庄区辅仁大学与桃园市龟山区,最后于桃园市桃园区与台1线主线会合,会合地点在桃园市政府的正前方(未与该道路直接接触)。台北捷运新庄线即沿台1甲线三重、新庄段建造。台1甲线(台北市中山北路与民权西路、新北市重新路、中正路、桃园市万寿路与复兴路)事实上为台1线台北-桃园段的旧线,地方俗称一省道(纵贯公路俗称“省道”)、中正路或纵贯路等。而真正的正线(原称中山路,现在改称新北大道)——新台1线——反而常被俗称为二省道,形成俗称与官方编号略有出入的情况。又称中清路,自台中市大雅区中清路三段、民生路口起(与台10线交会处),经西屯区、北屯区中清路二段、北区中清路一段,于北区公园路、五权路口转往西南(西区五权路→南区复兴路→乌日区新兴路→中山路二段),至大肚区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与台1线会合,连接中山高速公路大雅交流道、王田交流道。全长约21.921公里,是联络台湾台中国际机场、台中市区与彰化县的重要道路之一。现今本线原为台10线大雅至台中市区、台12甲线台中市区至南王田路段合并而成。原台1乙线为高雄市高雄陆桥经凤山市区至大寮后庄(台1线高雄凤山旧线),现为台1戊线。全长约8.3公里,为彰化市区外环道金马路。南端与台19线会合,连接国道一号彰化交流道;北端延伸段金马东路至(台1线)大度桥于2005年完工,可经台14丙线(彰兴路)接台74线。现今本线为新辟路线,原台一丙线为高雄市高雄陆桥(接台一线、旧台一乙线)--高雄车站(建国一路)--中山凯旋路口(中山一、二、三路),接台17线,原线已解编为市区道路。大度桥南端(起点,台1线叉路,此部分原为台14丙起点,后来14丙起点退至彰兴,金马东路口)→三村庄(台14丙线彰兴路叉路)→金马东路→金马路陆桥(台1线叉路)→金马路一二段→彰美彰和金马路口(县道134号叉路)→金马路三段→和东庄(中华陆桥,终点,台19线叉路)台1线在云林县莿桐乡分出,往东南通往斗六市转向西南至斗南镇再回到台一线,全长约14.4公里。本线原为台1线斗六旧线,台1线截弯取直后(莿桐经惠来厝至斗南),旧线编为台1甲线,原台一丁线为今台一线忠孝大桥至桃园市龟山区岭顶地区路段,今则台一、台一甲、台一丁三线编号互换。自高雄市民族二路(民族陆桥)起转高雄市建国一路,往东经凤山区中山西路、光远路(与台25线共线)、中山东路至大寮区中庄接台1线。全长8.858公里,为凤山区东西向主要干道之一。沿线有高雄捷运橘线之凤山站、大东站、凤山国中站。本线为亦为台一旧线(民族陆桥-凤山-大寮后庄),改编为台一乙线,后改为台一戊线。为苗栗县竹南交流道联络道,全长4.1公里,连接西部滨海快速公路(台61线)、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国道3号)与台1线。苗栗县政府将台1己线以及县道124号替代道路合称为“苗栗北横公路”。路线图:

相关

  •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德语:Organische Verbindung;英语:organic compound、organic chemical),简称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是碳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氰酸
  • 尸体现象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在法医学上是指人死亡后尸体的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并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特殊变化。按照死后的时间,可以把
  •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就像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样,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不同的是,后者消灭细菌
  •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英语:Endometritis)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炎症。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前者较为常见,后著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在子宫内膜腺体上有微脓肿或嗜中性
  • 乙醇醛羟乙醛(英语:Glycolaldehyde)是化学式为HOCH2-CHO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羟基醛。羟乙醛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生物圈和星际分子中都存在。尽管羟乙醛的分子
  • 吉非替尼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为 艾瑞莎(Iressa),由阿斯利康制药和Teva(英语:Teva)发售。被用为治疗乳癌、肺癌和其它癌症。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同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抑制靶细胞的
  • 性的力学人类性行为的力学(mechanics of human sexuality)或性的力学(mechanics of sex),更正式的名称为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of human sexuality),是研究人类性行为有关的力
  •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主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是前苏联最高权力机关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常设机构,在最高苏维埃休会期间执行其职权。主席团首脑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同时也是苏联的国
  • 血管紧张素II1N9U, 1N9V, 2JP8, 2WXW, 2X0B· hormone activity · hormone activity · protein binding · growth factor activity · acetyltransferase activator activity ·
  • 贫民窟贫民窟又称为贫民区(slum),一般指穷人居住之所,联合国人居署将其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区”。这一词语传统上指曾一度有名望,但随着原住民搬迁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