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幛

✍ dations ◷ 2025-07-28 05:23:21 #墙体结构,教堂建筑,东正教教堂建筑,东仪天主教会,东方正统教会,东方基督教仪式,东正教圣像,壁画

在东方基督教里,圣幛 (圣像壁;圣屏风) 是指教堂里分隔教堂正殿与圣殿的一道墙壁,上面绘有圣像及宗教绘画,又可指放置在教堂里任何位置的可移动圣像图画。圣幛演变自拜占庭式建筑的汤普龙(Templon)。

圣幛一词源自希腊语“εἰκονοστάσι”、“eikonostási”,这词语仍在希腊及塞浦路斯通用,意指“圣像站立”。

教堂正殿是教堂的主体,大部分礼拜者都会在这里。圣殿则在祭坛附近,圣殿通常较教堂正殿高出一至三阶。圣幛通常都不会座落在圣殿边绿,而是距最高阶级边缘有数步之遥。在圣幛前面形成一条走道,称为索尔亚斯(Soleas)。在走道在中央位置延伸出一个通常为圆形的地方,称为安汶(Ambon),牧师会站安汶上进行连祷。

圣幛通常都甚高,却甚少触及天花。在声学上来说,这种设计可使信徒清晰听到牧师的感叹。在一些小型的现代教堂里可能没有圣幛,而是以诗歌立架取代,上面有一些圣像,以虚设正殿与圣殿的界线。

圣幛上通常有三道门:中央的美门、南门及北门。美门有时又称“王门”,但王门正确来说是指连接前廊至正殿的门口。在没有仪式举行的时候,美门保持紧闭。在现代的仪式习俗里,美门是否关闭则取决于当地的习俗及管辖权。在一些地方,美门经常保持开放,只会在一些特定时间关闭;在另一些地方,美门经常保持关闭,只会在一些特定时间开放。

南门及北门常被称为执事之门,因为执事经常使用这两道门,圣执事的圣像常被描绘在这些门上(特别是圣司提反及圣厄弗冷)。它们又可称为天使之门,门上时会绘上天使长米迦勒及加百利。南门是入口,米迦勒是“守护者”因而被描绘在门上;北门是出口,加百利是上帝的使者因而被描绘在门上。这些门又被称为“侧门”。

在许多修道教堂及礼拜堂里,圣幛上只有王道及北门。这些教堂只用作举行较简朴的仪式,这些仪式只有一名祭司僧侣主持,祭司在举行感恩祭时甚少使用南门,不设南门可以使教堂的规模缩小。

有一些方针及细则规定了圣像在圣幛上的摆放位置,尽管当中有变化的空间。斯拉夫人的习俗发展至今,圣幛上的圣像共有五层:

一些圣幛上会有更多带有小圣像的层级,上面绘有当地特别供奉的圣人。

圣幛上出现最后的晚餐的圣像也并不罕见,美门上有时会出现神的国的圣徒相通。

“君王”这一层通常都存在,其他层级可能会被略去。“三圣像”及“节日”这两层可按喜好展示,只有最大型及最精巧的圣幛才会囊括这五层。

一些规规说明了哪些人可以通过哪道门进出圣殿。在任何情况下,平信徒都不可使用美门及祭坛,初生婴儿则可在产后感恩礼进入祭坛或在司祭的选择下在门口处展示初生婴儿。主教可在任何时候使用美门,而祭师和执事则可在祭典期间的特定时间使用启用的美门(他们在复活节周经常进出美门)。其他人则使用侧门进出圣殿。

在女修道院,只有女修道院长和资深修女可通过侧门进入圣殿。女修道院长可随时进入圣殿,而其他修女则需要得到准许。

男平信徒常得到淮许进入圣殿,包括为教堂工作的领唱、合唱、辅祭、教堂司事及教区代表。即使在没有举行祭典的时间,没有合理理由或私自进入圣殿都是不允许的。

在罗马尼亚正教会传统里,所有平信徒在教堂祭坛祝圣当日可获准进入圣殿敬仰祭坛,直到祝圣晚祷开始。

这些指引经过多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具有神学象征意义及实际理由。

圣幛其实没有“分开”了教堂正殿和圣殿,而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圣幛是天国(至圣圣所)和正殿(圣地)间的纽带,所以任何圣幛上的东西都是象征性的,基督神像、诞神女、节日及其他圣人在圣幛上因为他们带领人们进入至圣圣所,圣幛上的圣像人物带领人们进入天国,因此圣幛起著连系的作用,而不是分隔。此外,圣幛圣像又是通往天国的窗户及桥梁(不论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都是天国的窗户及桥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圣幛代表基督,他是领域之间的纽带和门户。《希伯来书》10:19-20为圣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释及其用途:“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

君士坦丁堡斯图迪乌修道院的考古证据显示圣幛是由早期的汤普龙演变而成,斯图迪乌修道院是供奉圣约翰洗者的教堂,建于公元463年。该教堂的高坛屏障以π形围绕着祭坛,屏障上有一道面向教堂正殿的大门,另有两道较小的侧门。十二条约1.6米高的柱子支撑著高坛厚板,厚板的高度不详。高坛屏坛不纯粹是女儿墙(矮墙),考古发现的细长柱残渣表示高坛屏坛的顶部设有额枋。

除了卡帕多细亚地区,汤普龙逐渐取代了六世纪至八世纪拜占庭教堂的高坛屏障。圣传把圣幛的发明归功于该撒利亚的巴西流。

至十世纪,代林库尤(Derinkuyu)的石窟教堂的简单木制高坛屏障将后殿与正殿分离。汤普龙在十一世纪末始之定制,尽管柱状高坛屏障的出现较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早,这还是可能是由于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仰慕及效仿而造成这个现象。

近年,特别是在海外犹太人当中,圣幛逐渐趋向开放形式。这些圣幛可能只有一至两层,王门显得更加宽大。

欧洲的一些天主教会大教堂在中世纪晚期采用的祭台屏风和教堂石屏栏也设置在正殿与圣殿之间,但用途相异。唱诗班通常都会在屏风的东面,保存得最完整的祭台屏风多在斯堪的纳维亚,许多都呈现哥德复兴式建筑风格,特别是英国圣公宗的教堂。屏风上的木绘厚板高及腰部,其上方有木制的花窗格,可以透过它看到里面,而上面的木制雕刻横梁则支撑耶稣受难像,耶稣受难像通常都是等身像。较大型的教堂可能有石屏风,石屏风几乎完全遮挡着教堂会众的视线。

东方正统教会和东仪天主教会的仪式各异,圣幛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及叙利亚基督教常使用帘子,而不是坚固的圣幛。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及埃塞俄比亚正教会使用的圣幛多以网格构成,故呈半透明。

相关

  •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农药的作用。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
  • 黏菌黏菌,或作黏液霉菌(Slime mold),是一种原生生物,分类学上的名称为“Myxomycota”的次门级分类单元,意思是“真菌动物”,这样的名称表现了其外观与生活型态。它们保有变形虫的身体构
  • 麦角固醇麦角固醇(英语:Ergosterol,又称为麦角甾醇)是从真菌类酵母与麦角菌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被转化为维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功能与动物细胞膜
  • 多巴胺多巴胺(英语:dopamine,撷取自3,4-dihydroxyphenethylamine);化学式:C6H3(OH)2-CH2-CH2-NH2)是一种脑内分泌物,属于神经递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
  • 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 (Nitroso)指含有亚硝基(-NO)官能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上其中有NO基团连接到该有机部分。通式为RNO。 这样,各种亚硝基可以被归类为:亚硝是包含NO基团的非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4/subO环丁四酮,也称作四氧代环丁烷,是一种假想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O4或(-(C=O)-)4。 它是一种碳的氧化物,实际上一氧化碳的四聚体。这种化合物似乎在热力学上不稳定。直到2000年,
  • 伊丽莎白·斯旺伊丽莎白·斯旺(英语:Elizabeth Swann)是《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中的虚构人物,由凯拉·奈特莉饰演,在《鬼盗船魔咒》(2003年)、《加勒比海盗》(2006年)、《世界的尽头》(2009年)及《死
  • 云广英云广英(1905年11月-1990年6月9日),原名云昌旭,字亮初,又名云清,化名林秀先,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百万金臂《百万金臂》()是1988年美国的一部浪漫喜剧、体育题材的电影。导演是罗恩·谢尔顿。这部电影也改编自他在小联盟的经历。电影围绕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名叫达勒姆公牛队的小联盟
  • 卡普拉斯方程卡普拉斯方程(得名于马丁·卡普拉斯)描述核磁共振谱中3J耦合常数与二面角的关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