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

✍ dations ◷ 2025-05-15 07:36:40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英语:Urinary system),有时也归类于排泄系统(英语:Excretory system)(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人类的泌尿系统包括左右两颗肾脏、左右两条输尿管、膀胱、内外两道括约肌,以及尿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机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②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③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尿中所含的排泄物为水溶性并具有非挥发性的物质和异物,种类最多,量也很大,因而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此外,肾脏是通过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肾脏和肺、肠道、皮肤一同负责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肾脏为椭圆形的豆状器官,比成人的拳头略大一点。它们位于脊椎两侧,胸廓之下,外围有脂肪层保护。每颗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过滤单位,称为肾元,每个肾元都有一个肾丝球(球状的微血管团)和一条迂回曲折的肾小管。血液来到肾丝球过滤出原始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养份可以再吸收回来,最后的尿液集中到肾盂排出。成人每天大约产生1.5升的尿液,其量会随状况而变。一般而言,增加水分摄取时,尿液也随着增加;而排汗量多,或水分经呼吸道逸散量增加时,经肾脏排泄的尿量就减少。有一些药物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排尿量,如利尿剂。肾脏在调节人体血液中的电解质(如钠、钾、钙)方面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此外,它清除体内的尿素,这是氨基酸代谢后产生的含氮废物。尿液汇集在肾盂,并且连接到输尿管,使尿液流向膀胱,输尿管的长度约为20到25厘米。输尿管壁的平滑肌(不随意肌)会蠕动将尿液往下推送,每10到15秒就有一小段尿液进入膀胱。膀胱和输尿管之间有防止尿液逆流的作用,所以尿液进入膀胱后不会流回输尿管。膀胱是由肌肉包覆的中空器官,有如一个水球。它位于骨盆腔,借着连到骨盆的几道韧带固定。膀胱储存尿液,涨满时变得比较圆,排空时又扁又小。正常膀胱约可容纳500毫升的尿液,大约2到5小时会涨尿而需要排尿一次。括约肌是膀胱口外环状的肌肉,控制膀胱排尿的动作,犹如缚住袋口的绳索。平时括约肌收缩,尿液不会流出,要排尿时则括约肌才会放松。膀胱壁本身则具有逼尿肌,收缩时会使膀胱内压力增加,尿液随之流出。排尿是一种自主性的过程。当膀胱装满尿液时,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会将讯号送到大脑,而产生尿意感(想排尿的感觉)。但正常情况下不会立刻排尿,而是到了适当的时机,例如厕所或四下无人处、可以排尿时,括约肌会放松,同时逼尿肌收缩,使尿液排出。与肾脏有关的疾病通常由肾脏科医师加以诊治,至于泌尿科医师则负责其余的器官。有一部分的妇产科医师也治疗女性尿失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英语中的名词"uropathy"即指泌尿系统的疾病,而肾病变(nephropathy)则是专指肾脏的疾病。尿液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检验之一,取中段尿液约十毫升,经外观、比重、酸碱度测定后,再以代学反应测定有无糖分、蛋白质等,最后离心取其沈渣用显微镜检查红血球、白血球、细菌等数量是否正常。尿路动力学检查是一系列检查的总称,主要用于评估下泌尿道(包括膀胱与尿道。其相对词上泌尿道则包括肾脏与输尿管)的储存与排尿功能,包括尿流率图、膀胱压力描绘图、尿道压力图、括约肌肌电图、影像尿路动力学等项目。能帮助医疗人员了解尿失禁、神经性膀胱病变等患者的状况,据以拟定治疗方针。超声波常用于检查肾脏和膀胱形态上是否有异常,优点是无辐射性,缺点是无法穿透骨骼和空气,所以有部分盲点,而且超声波检查的精确度受操作者的技巧影响甚大。KUB是腹部X光检查的一种,由英语的"kidney","ureter","bladder"三字缩写而来,对于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结石的诊断非常有帮助。静脉肾盂造影术则更进一步,从静脉注入显影剂,在显影剂经由泌尿系统排出的过程中以X光摄影,比单张的KUB片子更清楚。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百日咳百日咳(Pertussi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传染病。一开始的病征通常类似于普通感冒,会有流鼻水、发烧和轻微咳嗽等症状。之后几周会伴随着剧烈咳嗽,就连呼吸时也会发出高音调
  • 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
  • 神经生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细胞膜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英语:cell membrane 或 plasma membrane 或 cytoplasmic membrane),为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分的界面。原生质膜普遍认为由磷脂质双层分
  • 马丁乌斯·贝杰林克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荷兰语: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成为
  • 麻疹病毒麻疹(拉丁语:Morbilli;德语:Masern;法语:Rougeole;英语:Measles 或 Rubeola;日语:はしか),是麻疹疫苗未出现前,一种好发在儿童身上的传染病,但成人也有一定机会感染。儿童常见的急性病毒是
  • 胰泌素促胰液素(英语:secretin)为史上首个被发现的激素。是由十二指肠分泌的含27个氨基酸的激素。它的产生可由多种因素刺激,其中最强的刺激信号是胃酸中的盐酸。这种激素可作用于胰腺
  •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硬皮病硬皮病(英语:Scleroderma),也称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体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
  • 最大呼气流量计峰值呼气流量(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PEF),也称峰值呼气流量测定(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是一个人的最大呼气速度,用峰值流量计测量,一个用于监测一个人呼吸空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