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异形

✍ dations ◷ 2025-02-23 14:19:43 #两性异形
两性异形(性别二态性)是指同一物种性两性之间的差别。最基本的两性异形是生殖构造(第一性征),但因为所有有性别的生物都有生殖构造的差异,一般来说两性异形主要用在指其他与生殖没有直接关系的特征(第二性征),包括体型、颜色、用作求偶或打斗的身体器官,如:装饰羽毛、鹿角、犄角和獠牙等。两性异形最初源自性别的演化,造成第一性征的差异。两性异形的可能成因包括天择、性择和生殖选择。大多数的两性异形是性择造成的。若雌性偏好具有特定特征的雄性,会造成雄性演化出夸张的特征,但雌性会因为环境选择而保持原始样貌,如孔雀羽毛、斗鱼的颜色。除此之外,有利于性别内竞争的特征也可能在雄性间演化,如鹿角、象鼻海豹和红猩猩的体型。两性异形的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两性体性差异(sexual size dimorphism)。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是雄性较大,一般认为是性择造成,或是天择中的性别间竞争和栖位分割现象造成。昆虫通常是雌性较大,一般认为是生殖选择造成。人类在生理上存在轻微的两性异形。男性会长胡子、平均体形较大、喉结较大;女性乳房较大、臀部较宽。男性比女性的新陈代谢率高。女性倾向将能量转化为脂肪,男性倾向将能量转化为肌肉和可转化的能量储备,一般而言,上半身的肌肉男性比女性约重50%,下半身重10-15%,而男性的骨骼和筋腱的密度和硬度均较高。男性比女性散热较快,因为男性的汗腺较发达,而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厚,有较好的绝缘功效。所以女性的耐冷能力较高,对额外持久力的运动有较好表现。一般而言,男性有较粗的气管和支气管,肺容量高30%。亦有较大心脏,红血球数量多10%,高血红素,因此携氧量较高。较多流动凝血因子(维生素K,凝血因子II和血小板)。这些因素令男性有更快伤口恢复能力 人类在行为学和心理学上也存在性别差异,然而因主张刻板印象、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跨性别、宗教等意识形态因素,而有非主流性的反对议论。另外,衣着的差异方面,基于传统上的男裤女裙造型,以及现今的跨性别趋势,多数男性选择男装,而女性选择女装,而部分男女则没有指定装束。基本上女性穿裤为现今主流,同时少数男性亦有穿裙,因为男装穿裙或女性化打扮有个别人士眼光中有点古怪,所以选择穿着裙子的男性较少。

相关

  •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小檗属参见正文小檗属(学名:Berberis)植物大约有450-500种,为常绿或落叶灌木,一般为1-5米高,有刺,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和十大功劳属(Mahonia)的亲缘关系较近,有
  • 枪支政策枪支管制的相关政策一直是美国政治中的争议议题。持枪权的支持者和枪支管制的支持者(不等同反对持枪权)在该问题上分歧很大,经常在枪支管制、枪支造成和预防犯罪、公共安全等问
  • 天冬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1856 年,其遗迹首先在德国尼安德河谷被发现。目前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至于
  • 核小体核小体(英语:Nucleosome,也译作核体或核仁小体等)是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除精子染色质外)的基本单位。核小体是由DNA与4对组蛋白(共8个)组成的复合物,其中有H2A和H2B的二聚体两组以及H
  • 毋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八十个(四划的则为第二十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毋部归于四划部首。毋部通常是从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
  • 耶利米·保罗·欧斯垂克耶利米·“杰瑞”·保罗·欧斯垂克(英语:Jeremiah "Jerry" Paul Ostriker,1937年4月13日-),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欧斯垂克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得
  • dCMP去氧胞苷单磷酸(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dCMP)是一种去氧核苷酸,是DNA的组成原料之一。结构与胞苷单磷酸相似,但一个-OH基被氢原子取代。
  • 足球独联体杯独联体杯(俄语:Кубок чемпионов Содружества, Кубок Содружества, Кубок чемпионов содружества ст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