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克里斯剑

✍ dations ◷ 2025-08-16 16:50:29 #印尼克里斯剑

印尼克里斯剑(印尼语:keris;爪哇语:ꦏꦼꦫꦶꦱ꧀,罗马化:;马来语:keris;他加禄语:Kalis;泰语:กริช),又马来短剑、克里斯剑、克里斯,是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短剑,主要流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区,在日本有类似的蛇行剑。由于它的剑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称为波状刃短剑、波纹剑。

“克里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爪哇语中的“ngiris”一词,该词意思是刺或者劈。西方国家常常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kris”,然而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却称之为“Keris”。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将该剑拼写作“Kalis”或“Kris”,而在泰国则读作“Kris”。此外,以前的一些欧洲殖民者也曾经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作“cryse”、“crise”、“criss”、“kriss”或“creese”。

关于马来短剑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马来短剑是由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的。今日世界上所确认的最早的马来短剑,其铸造年代为满者伯夷王朝时期的1361年。这是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对印尼的苏库坎蒂遗址(英语:Candi Sukuh)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然而现代学者对在东南亚发现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后发现,马来短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罗浮屠(825年)和巴兰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筑中都有类似于马来短剑的影子。

在印尼的爪哇岛,每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都会佩带马来短剑。马来短剑往往会有一个弯曲的剑柄,如此的设计能够加强砍、刺敌人时的剑刃的压力。然而除了剑柄之外,没有对手保护的装置。而且马来短剑的剑刃是弯的难以控制,因此使用马来短剑时如果技术不精,很容易刺伤自己。

现在马来短剑一般用于宗教和仪式上,被当作护身符和传家宝,或者庆典的饰物。东南亚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马来短剑的神话传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印尼的马来短剑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来短剑主要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剑,直长型马来短剑象征“静”,主要作为防守用马来短剑;弯曲型马来短剑象征“动”,主要作为进攻用马来短剑,通常弯曲行马来短剑的弯曲数量为奇数。而一把马来短剑锻造过程十分费工,通常需要反复锻造入火500次,才能锻造出一把基本的马来短剑。

相关

  • 液泡液泡(拉丁语:vacuolum、 法语、英语、荷兰语:vacuole、 德语:vakuole),又称为液泡,是一种囊状的单层膜细胞器,其中含有细胞液,为酸性环境。液泡的作用在于存储并降解细胞中的废物和有
  • 鳍状肢鳍是一种平板状的肢、尾或其他构造,用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的游动,许多不同的生物皆演化出鳍,尤其是大多数的鱼类。在哺乳类中则有鲸鱼与海狮等动物拥有鳍。其他还有少数的爬虫类
  • 欧塞奇欧塞奇县(Osage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东北部的一个县,北邻堪萨斯州。面积5,967平方公里,是全州面积最大的县。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4,437人。县治波
  • 无限阶三角形镶嵌在几何学中,无限阶三角形镶嵌是一种位于双曲平面仿紧空间镶嵌图形,由正三角形组成,在施莱夫利符号中用{3,∞}来表示,考克斯特-迪肯符号(英语:Coxeter-Dynkin diagram)中以表示。每
  • 小泉八云小泉八云(1850年6月27日-1904年9月26日)是一位日本小说家,出生于希腊,原名帕特里克·拉夫卡迪奥·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Πατρίκιος Λευκάδιος Χερν),18
  • 麦克货车麦克货车(Mack Trucks)是美国一家重型货车制造厂商,也是全球最大型的厂商之一,至2001年为瑞典富豪集团所收购,成为富豪的附属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超过5000辆马克AC型卡车在
  • 前凯瑟尔施奈德山坐标:47°36′37″N 12°16′36″E / 47.61028°N 12.27667°E / 47.61028; 12.27667前凯瑟尔施奈德山(德语:Vordere Kesselschneid),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西部,由蒂罗尔州负责
  • 2019年台北电影奖2019年台北电影奖,是2019年台湾电影业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扬年度杰出台湾电影作品与电影工作者。备注:得奖名单由复选与决选评审共同决定。2019年5月17日公布入围作品。下列之“”标记为该奖项之得奖者。
  • 米哈伊尔·博伊丘克米哈伊尔·利沃维奇·博伊丘克(乌克兰语:Миха́йло Льво́вич Бойчу́к;1882年10月30日-1937年7月13日)是一名乌克兰画家,为被处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博伊丘克主义(英语:Boychukism)或新拜占庭主义。博伊丘克于1882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罗马尼夫卡(今属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曾于利维夫(时属奥匈帝国)向画家尤利安·潘克维奇(英语:Yulian Pankevych)学习绘画,随后入读克拉克夫美术学院(今马泰依科美术学院(英语:Jan Mate
  • 路易丝·索菲·丹尼斯基尔德-萨姆索路易丝(·索菲)·丹尼斯基尔德-萨姆索(丹麦语:Louise Danneskiold-Samsøe,1796年9月22日-1867年3月11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奥古斯滕堡公爵夫人,丹尼斯基尔德家族(英语:Danneskiold-Samsøe)的成员。1820年,路易丝·索菲与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二世结婚,两人共有2子3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