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利沃维奇·博伊丘克(乌克兰语:Миха́йло Льво́вич Бойчу́к;1882年10月30日-1937年7月13日)是一名乌克兰画家,为被处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博伊丘克主义(英语:Boychukism)或新拜占庭主义。
博伊丘克于1882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罗马尼夫卡(今属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曾于利维夫(时属奥匈帝国)向画家尤利安·潘克维奇(英语:Yulian Pankevych)学习绘画,随后入读克拉克夫美术学院(今马泰依科美术学院(英语:Jan Matejko Academy of Fine Arts)),于1905年毕业,此外他也曾在慕尼黑、维也纳等地的美术学院学习。1905年博伊丘克的画作在利维夫的一座画廊展示,1907年在慕尼黑的画廊也有展出。1907年至1910年博伊丘克居住于巴黎,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并招收学生,此时期他与费利克斯·瓦洛顿、保罗·塞律西埃和莫里斯·丹尼等画家一起工作,并受到他们的影响,1910年博伊丘克在巴黎的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画展,展示他与学生拜占庭复兴风格的画作。同年博伊丘克回到利维夫,在利沃夫博物馆工作,翌年他旅行至俄罗斯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身为奥匈帝国国民而被拘留,战后则留在基辅。
1917年,博伊丘克成为基辅国家视觉艺术与建筑学术院的创办人之一,他在此教授壁画与镶嵌艺术,并于1920年成为学院的院长。1925年他与他人共同创办乌克兰革命艺术协会(乌克兰语:Асоціація революційного мистецтва України)。大清洗时期,艺术协会遭到解散,博伊丘克于1936年被捕,被控为梵蒂冈特务,在狱中受到虐待,于隔年7月13日和其学生伊万·帕达尔卡(英语:Ivan Padalka)与瓦西里·谢德利亚尔(英语:Vasily Sedlyar)一起被处决,四个月后其妻子索菲娅·纳列平斯卡娅-博伊丘克也被处决。
一批跟随博伊丘克工作、学习的艺术家被称为博伊丘克主义(英语:Boychukism)者,包括其弟季莫菲·博伊丘克(英语:Tymofiy Boychuk)、伊万·帕达尔卡等,其画作风格融合了乌克兰传统艺术、拜占庭艺术与文艺复兴早期艺术,也有学者将其风格称为新拜占庭主义。博伊丘克的许多作品(主要为壁画)都在他遭处决后被摧毁,他存放于利沃夫博物馆的一些作品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毁。仅有少数画作保存至今。
1919年,博伊丘克和一些学生创作了国立乌克兰歌剧院的壁画,1921年创作哈尔科夫歌剧院的壁画,1923年创作第一届全俄罗斯家庭工业与农业展中乌克兰展馆的壁画。后期他的风格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挤奶女工
一名女孩
一名妇女
先知以利亚
1990年设立的捷尔诺波尔米哈伊尔·博伊丘克艺术奖(英语:Тернопільська обласна премія імені Михайла Бойчука)即是以博伊丘克为名,由捷尔诺波尔州议会(英语:Ternopil Oblast Council)颁予有重大贡献的艺术家。2018年,基辅国立装饰与应用设计学院(乌克兰语:Київська державна академія декоративно-прикладного мистецтва і дизайну імені Михайла Бойчука)被冠以博伊丘克之名。2020年,有志愿者整修了博伊丘克在罗马尼夫卡的故居,并计划将其整建成博物馆供访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