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22年俄罗斯饥荒

✍ dations ◷ 2025-07-16 13:53:22 #1921–22年俄罗斯饥荒

1921–22年俄罗斯饥荒 ,是指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严重饥荒 ,始于1921年春,一直持续到1922年。这一饥荒造成约500万人丧生,灾区为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地区,农民曾因饥饿而同类相食。

饥荒是由于俄国革命和俄国内战以及政府的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所引起的经济混乱产生的综合影响而导致的。又因铁路系统未能有效分地分配食物,加剧饥荒所造成的危害。1921年俄罗斯的间歇性干旱所带来的危害,使局势更趋恶化。农民在这次饥荒中遭受沉重打击,以至于宁愿将种子吃下而不是去播种。为此,救济机构不得不向铁路工作系统员工提供食物,助其运送物资。美国提供的食品和药品令1100万人幸免于难。

在饥荒开始之前,俄罗斯经历了接近六年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20年内战,其中许多冲突发生在俄罗斯本土。1918-21年俄罗斯内战所有组织或势力(布尔什维克、俄国白军、无政府主义者、各民族)都从粮食生产者手中夺取粮食来补给,并将其转售予军队和支持者。布尔什维克政府向农民征购物资和粮食,却很少用实质性物品作出交换。这导致粮食大幅减产,而富裕的农民(富农)则靠谷仓尚余的谷物维持生命,并在黑市上出售牟取暴利。1920年,列宁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从农民手上获取粮食。

俄罗斯以外的援助最初遭到拒绝。赫伯特·胡佛成立的美国救济署(ARA)旨在为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灾民提供粮食,并于1919年向列宁提供了援助,并以此为条件换取俄罗斯铁路网部分股份,并希望苏俄政府能公平地分配粮食。但被列宁拒绝,认为此举无异于干涉俄罗斯内政。

列宁最终被这场饥荒所引起的克朗斯塔特叛乱、坦波夫叛乱等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及德国大罢工的失败所说服,最终改变了他在国内实施的政策,并于1921年3月15日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允许救援组织提供援助,而ARA亦于波兰成立另一组织,以缓解1919-20冬季开始的波兰饥荒。

尽管俄罗斯官方当时并无请求西方国家援助,但政府还是允许由无党籍知名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呼吁提出援助。1921年7月,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向外界发声明指,称数百万人因作物歉收而濒临死亡边缘。在8月15日由国际红十字会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成立了俄罗斯救济国际委员会(ICRR),弗里乔夫·南森博士担任高级专员。并前往莫斯科,与苏联外交大臣基奇林签署协议,使ICRR能够真正获得实权。同时,在英国开始了为饥荒救济行动的筹款活动,其中包含现代紧急救济行动的所有要素-整版的报纸广告做宣传,展示当地藏品和在饥荒地区拍摄的筹款电影。到9月,救援船只从伦敦运送600吨物资。第一个食物供给中心于十月在萨拉托夫开始救援工作。

国际救援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胡佛的美国救济管理局,以及其他机构,例如美国教友会和国际救助儿童联盟,其中以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为主要捐助者。大约有1000万人得到救助,其中大部分来自ARA,由美国国会资助;由ICRR协调的欧洲机构每天为200万人提供食物:国际救助儿童联盟在行动高峰时在萨拉托夫的中心为37.5万儿童提供食物。

1922年至1923年间,饥荒仍然持续,ARA则继续提供救济物资,苏联政府却出口粮食为发展重工业筹集资金,令西方国家大为反感。

与其他大规模饥荒一样,经评估而得出的死亡人数很大。苏联1920年代初的官方出版物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因饥荒和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500万人:该数字通常在教科书中引用。 更保守的数字不超过100万人,而另一项基于ARA医疗部门的评估则为200万人。 另一方面,一些消息来源说有1千万人死亡。 根据伯特兰·M·帕特纳德的 说法,“在20世纪数以千万计人死亡的战争,饥荒和恐怖袭击之后,这样的数字似乎并不令人感到震惊”。

这场饥荒是在持续了六年半的动乱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是1917年的两次俄国革命,以及俄国内战)结束后发生的。许多不同的政治和军事派别都间接导致这次饥荒,部分人被另一派别指责为饥荒的罪魁祸首,甚至要为饥荒负全部责任,因此成因比较复杂。

布尔什维克在1922年开始没收教堂财产。同年缴获约450万卢布。其中,100万卢布用作缓解饥荒。 在1922年3月19日给中央政治局的一封密信中,列宁表示有意使用这笔钱缓解饥荒。

在列宁给中央政治局的另一封密信中,他表示,这次饥荒令政府成功达到箝制东正教会的目的。 理查德·派派斯指出,饥荒在政治上成为布尔什维克领导层迫害东正教的借口,因东正教会在该时代的普罗大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此政府将其势力清除净尽以巩固其政权。

俄国反布尔什维克流亡者在伦敦,巴黎和其他地方也利用饥荒作为证据陈述苏维埃政权的恶行,希望西方政府停止与布尔什维克政府进行贸易及承认该政权。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55 (July 2016): 519–537. doi:10.1017/jbr.2016.57 © The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British Studies, 2016

相关

  • 野田病毒科α野田病毒属 β野田病毒属野田病毒科(Nodaviridae)
  • 心理学学派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ʛ浊小舌内爆音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辅音,国际音标写作⟨ʛ⟩(大写拉丁字母G小写化,且右上角有一钩)。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 柳信美柳信美(1969年12月3日-),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人,外号“阿美姐”,台湾花式台球运动职业选手,为早期台湾女台球选手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有“台球天后”的美誉。1998年参加台湾安丽杯赛事
  • 中华蔗糖史《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全名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入《东方文化集成 中华文化篇》。《中华蔗糖史》是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季羡林
  • 奥尔加·奥罗兹科奥尔加·奥罗兹科(西班牙语:Olga Orozco / 拉潘帕省, 192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1999年)是一位阿根廷 女性作家 。诗
  • 杰克·斯威格特小约翰·莱昂纳德·“杰克”·斯威格特(John Leonard "Jack" Swigert, Jr.,1931年8月30日-1982年12月27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作为登月舱驾驶员将严重受损无
  • 释法程法程师父(1958年-2016年),出生于台湾,19岁于屏东佳冬慈恩寺剃度出家。同年就读于妙清佛学院,依止显明法师修学天台教义。曾先后修学天台宗、法华玄义、教观纲宗、唯识、戒律等全面
  • 简沛恩简沛恩(1974年9月21日-),台湾女演员,肄业于新埔工商专科学校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现圣约翰科技大学)。简沛恩早年以歌手身份出道,当时艺名为吴姵文;转战戏剧界后,将本名“简佩佩”改
  • Old先Old先是一位中国女性漫画家,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所属团队为幕星社。2012年9月,Old先与幕斯合作发表了短篇漫画《爱的比热容》,并获得第九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画技奖。2012年10月,出版了长篇漫画单行本《小丑丹尼》。同年,凭借漫画《爱的比热容》,同时获得了第六届新星杯原创故事漫画大赛金奖 、还有日本的“集英社特别赏”。2014年1月出版个人同名画集《old先》。2013年开始个人微博上连载原创同性题材漫画《19天》至今。Old先与坛九一起走红于网络,Old先主要画的是男男题材漫画、而坛九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