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过渡带

✍ dations ◷ 2025-02-25 05:14:32 #生物学术语,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境,景观生态学

生态过渡带(英语:ecotone),又名群落交错区,是两个生物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两个群落在其中交错并融合。过渡带可宽可窄,并且可能是局部的(如田野和森林之间的区域),也可能是区域性的(如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过渡带可能在地表上呈现为两个群落在广阔区域中的渐变融合,也可能表现为鲜明的边界。

英文ecotone一词是由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创造的,他于1859年首次观察到两个生物群丛之间的突变的边界。该词语由表示生态的“ecology”和“-tone”构成,后者源于希腊语的tonos,即“对立(tension)”——换言之,即生态处于紧张对立状态的地方。

生态过渡带有多个显著特征。首先,过渡带的植被种类可能急剧转换,从而使两个群落之间有明显的界线。例如,草地颜色或植物区系的变化可能表明此地是过渡带。第二,外貌(植物物种的外观)的变化可能表明该地是过渡带。水体(例如河口)也可能有过渡带,其边界的特征是地区内存在的大型植物或植物物种的高度不同,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两个区域的日照的差异。因此科学家常研究颜色的变化和植物高度的变化。第三,物种的变化可能表明该地是过渡带。过渡带一侧会有其特有的生物物种。

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显示生态过渡带的存在,又或模糊其存在,例如迁徙和新植物的移生。它们称作空间质量效应(spatial mass effects),如果某些生物跨越过渡带,将无法形成自我维持的种群。如果不同的物种可以在两个生物群丛的两个群落中生存,则过渡带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学家在研究食物链和生物的演替时会对此进行测量。最后,过渡带中外来物种的多度可以揭示生物群丛的类型或两个群落共用空间的效率。因为过渡带是两个群落交融的区域,所以许多不同形式的生命必须在一起生存并争夺空间。因此,生态过渡带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物理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形成清晰的边界,例如森林和开垦的土地之间的界面。在另一些情况下,界面区域可能是逐渐混合的,其中两侧群落的物种以及特有的本地物种都存在于过渡带中。山脉经常会因山坡上的各种气候条件而产生这种过渡带。由于其地势的阻隔,它们还可能在物种之间形成边界。法国旺图山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标志着法国北部和南部的植物相和动物相的边界。大多数湿地也都是过渡带。过渡带的空间变异通常是由于干扰而形成的,干扰形成了将原有植被斑块分开的异质的斑块。不同强度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滑坡、土地的变化或沉积物移动,从而形成这些植被斑块和生态过渡带。

竞争中的植物会在自我维持能力范围之内,在生态过渡带的一侧增殖。在其范围以外,则由邻近群落的竞争者占领。因此,过渡带内就出现了优势物种的转变。过渡带对行动性强的动物特别重要,有了过渡带,它们就能够在短距离内开辟多个栖息地。过渡带不仅包含了双方社区共同的物种,而且还包含了两个物种。它也可能包括许多高度定居的物种,这些物种倾向于在这些过渡地区定居。群落交错区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增加的现象被称为边缘效应,这主要是当地范围广泛的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生态位所形成的。

生态过渡带通常与生态梯度(英语:ecoclines)息息相关,生态梯度即两个体系之间的“物理过渡带”。生态过渡带和生态梯度的概念有时容易混淆:生态梯度可以透过化学(例如:pH或盐度梯度)或微气候(水热梯度)来表明两个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生态过渡带。

相比之下:

相关

  • 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是指免疫球蛋白类型或亚型的重链遗传变化或差异。人类有九种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可以改变重链的类型,但不会改变轻链。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
  •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力(英语:electromagnetic force)是处于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的带电粒子所受到的作用力。大自然的四种基本力中,电磁力是其中一种,其它三种是强作用力、弱作用力、引力。光子是
  • span class=nowrapCsNOsub3/sub/span硝酸铯(英文:Caesium nitr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属于硝酸盐,其化学式为CsNO3,由氮、铯、氧组成,其中氮和氧是由共价键组成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铯离子间由离子键结合,为一种盐
  • 国槐见内文槐(学名:Styphnolobium japonicum)是槐属的一种大型乔木,原产于中国,为了区别原产于北美的刺槐(洋槐),也称为国槐、家槐,在河北一带农村常称为“笨槐”。槐树树型高大,喜光、根
  • 巴林石巴林石,是种叶蜡石,是中国的主要印石材料之一。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赤峰山。清代乾隆年间才被发掘,继而和中国传统三大印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并列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为
  • 捉鬼敢死队《捉鬼敢死队》(英语:)是一部1984年美国恐怖喜剧片,由伊凡·瑞特曼执导。在1984年推出后造成轰动,成为影史上第一部卖座破一亿美元的恐怖喜剧片。本片在美国电影学会所选出的AFI
  • 安唯绫安唯绫(英语:Ariel Ann,1985年3月5日-),台湾女艺人、歌手、演员,本名洪子涵,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2008年参加中视第三届《超级
  • 托马斯·比米斯托马斯·比米斯(希腊语:Θωμάς Μπίμης,转写:Thomas Bimis,1975年6月11日-),希腊男子跳水运动员。2004年,凭借东道主选手的身份,他与队友尼古劳斯·西拉尼季斯得以参加雅典奥
  • 朱俨钰巴东王朱俨钰(?-1652年12月22日(永历六年十一月辛卯)),明朝宗室、南明人物。朱俨钰是巴东王朱贵煊的后裔,朱贵煊因罪被废为庶人,巴东国除,而朱俨钰则在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获复封。永历
  • 霍赫约赫山坐标:47°3′58″N 9°59′17″E / 47.06611°N 9.98806°E / 47.06611; 9.98806霍赫约赫山(德语:Hochjoch),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西部,由福拉尔贝格州负责管辖,属于韦尔瓦尔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