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海底光缆(Fiber-Optic Link Around the Globe,简称:FLAG)是一条长28000千米的连接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海底光缆网络。由Global Cloud Xchange(英语:Global Cloud Xchange)负责运营管理。该系统从美国东海岸连接到日本。欧亚区段在2008年时是全球第四长光缆,于90年代中期由海事电缆及无线电(英语:Global Marine Systems)公司领头铺设,并成为尼尔·斯蒂芬森于1996年12月的连线杂志一篇撰文内容。
本光缆网络最早于1997年末投入对外使用。 使用同步光网络技术,能提供每秒10Gbit的通信能力,负载120000音频信道传输超过27000千米的海底光缆。本光缆使用AT&T通信系统和KDD-Submarine线缆系统,使用了掺铒光放大器来维持光信号。它的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符合ISO 9000标准。能为大西洋欧洲侧至太平洋亚洲侧提供通信服务。
光缆登陆分为点对点直接连接,或者建立登陆站点用于连接多个光缆网络系统。总光缆长度有27000千米,其中包括路上过境光缆1020千米,而其中有6600千米的光缆只埋藏于海底地下一米的地方,通过潜水犁或者海底遥控埋藏器将光缆埋入海底中。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出多路冗余切换的能力,在陆地有两个过境登陆站点,一个在埃及,另一个泰国,有多条不同的连通线路,能允许在50毫秒间完成路由故障时的冗余线路快速切换。
整个网络由多个部分构成,以下为其分区和光缆登陆地:
欧亚段(FLAG Europe Asia,简称:FEA)是最早建成的第一个分区,于1997年11月22日投入使用。
登陆点有:
大西洋段,全称为环球海底光缆大西洋1号(FLAG Atlantic 1,简称:FA-1),于2001年6月投入使用。由母公司为FLAG电信集团的FLAG太平洋分公司和GTS大西洋公司负责筹建。阿尔卡特海底网络公司负责海缆铺设,预计投资110亿美元。为一个环状网络。
于2013年3月完成南环的技术升级,使用Ciena(英语:Ciena)的设备,使其提升到每秒100Gbit的通信流量。登陆点有:
阿尔卡特朗讯光缆网络(FLAG Alcatel-Lucent Optical Network,简称:FALCON),于2006年9月投入服务,用于连接波斯湾内若干国家。2006年,肯尼亚数据网络公司(英语:Kenya_Data_Networks)计划修建新区段用于连接也门至蒙巴萨。
登陆点有:
另外还有一段光缆系统区段,虽然不与本网络直接相连,但仍归入本网络中,登陆点有:
北亚环(FLAG North Asia Loop,简称:FNAL),于2002年完成全段投入使用。
登陆点有:
在2014年披露出Skewjack(英语:Skewjack)是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对Reliance Communications公司的国际互联网通信光缆进行信号情报截取的所在地,会将光缆通信的数据复制出来转发到GCHQ Bude(英语:GCHQ Bude)用于英国政府的掌控互联网监听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