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中街

✍ dations ◷ 2025-07-27 18:19:07 #顶中街

坐标:22°28′06″N 120°26′59″E / 22.4683635°N 120.4497151°E / 22.4683635; 120.4497151

顶中街是台湾屏东县东港镇的七角头之一,其范围界线是东港溪以东,中正路以西,共善堂边巷道以南,中山路北方,基本上是以顶中里为基本区域。所以顶中里(街)轿班分住于顶中里、东和里部分,又经历人口变迁外移,如今顶中街居民依然无增加,维持定量居民。现目前轿班人员有三分之一住于外县市外乡镇。东港七角头中顶中街角原是最大的角头,后因小琉球退出东港迎王,必须再产生一个祭祀角头,所以由顶中街中分割出埔仔角,从此顶中街反而成为最小的角头。

清领时期的顶中街因位于东港街顶街之中因而得名,依日治明治三十年(公元1897年)时,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中的东港沿革记载,东港市街结构已经分为六区,以及在前一年(公元1896年)完成的东港户口职业调查等两份资料,可证实顶中街在当时已经存在。依据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东港街市重要行商分布资料,顶中街有糖商、米商、陶器商、药种商及其他商店和一些船头行,在日治时期有茶室营业。当时东港所谓互屋(富有人家)近两百大户,大部分位于顶中街和下中街,可见顶中街昔日之繁荣。顶中街初是被划分为商街庄城,后因东港东隆宫祭典所需而成为祭祀角头之一,早期其路宽只是一条巷道,因有次火灾事件而重建,并把巷道扩宽成现顶中街,但在日治时代美军空袭再次发生火灾而重建,顶中街因是东港最早的柏油路而被称为“新路”。

清道光年间,阮、伍、薛姓商人经商于顶中街结合地方居民,其人力、物力充分表现出输人不输阵的族群心理和荣誉感。东港早期有来自中国泉州四县份(同安县、南安县、惠安县、晋江县)的居民,并会在温府王爷诞辰千秋日(农历十一月一日)演戏祝寿,而后经历长时间演变,来自四县份的居民才逐渐发展为东港七角头,东港迎王平安祭典自然形成以七角头为主体。迄今为了迎王祭典科仪的执行品质和完整传承,则是改由东隆宫成立祭典委员会主办,七角头成为协办及绕境活动的执行单位。

顶中街为配合东港迎王平安祭典,角头人士到处募集缘金,在大正二年(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年荔月(六月)订制一顶神轿,由台南“雕云轩号”“石朝龙”先生雕刻制造完成,使用材料为红樟木,制作费用为一千银圆,此神轿当时由顶中街居民选出八名壮丁耗时两天一夜由台南抬回东港(加上去程搭乘牛车总共费时三天两夜),神轿上刻有东隆宫圣旨牌并有文献记载可查。当时顶中街角头人士商议,将神轿寄置于“全丰行”,全丰行又名船头行,位于现今东港中山路和延平路口的统一超商旁边,是顶中街码头粗工进出货之址,当时全丰行的头家为“张仔达”先生,所以神轿就由他负责管理。事因此顶神轿在台南制作时,尚未作细部雕刻部分,经角头士绅商议,才由中国泉州聘请雕刻老师傅过来台湾在全丰行住守,神轿的所有细部雕刻全由老师傅一手完成,还有神轿的一对木雕石狮(此对木狮平时由顶中街轿班炉主保管,只有出轿时才会装置于神轿上,其意义如同钥匙一般),以及现凉伞顶全部所有属仔。据耆老口述,当时为了巴结老师傅头,还申请鸦片牌供老师傅吸食用。可见在民国初年顶中街神轿就参与东港迎王祭典,但依东隆宫现尚存的可查资料记载,在民国十四年顶中街神轿就有参与七角头迎王职务,并且在早期顶中街有阵头“金狮阵”参与祭典。后来顶中街神轿改寄置于东港朝隆宫内,当时庙内有东港七角头中的下中街、安海街、顶中街、顶头角四顶神轿陈列,后又改寄置于东港开基“共善堂”内,今则安置于顶中街轿班促进会会馆,以及早期神轿出阵时所需的附属物品现都保存收藏于此。后来顶中街轿班各种事务由“高益”先生负责管理,再下交“高庆云”先生,而今已成立顶中街轿班委员会负责。顶中街于民国六十二年(公元1973年)打造一式白银冠凤凰装置于神轿的轿盖顶上,成为顶中街神轿别于其他角头神轿的特色,现今东港七角头神轿都安装了华丽的LED灯饰,所费不赀的灯饰含有各角头间较劲的意味,而东港地区各大宫庙也随之起舞,成为东港迎王祭典中最有看头的特色之一,这亦显示了东港人的庙会文化对神轿特别地重视。

顶中街轿班早期出阵使用“凉伞”一支(后来增加为五支,而现在则增至七支),凉伞上绣有“顶中街”、“温府千岁”、“天上圣母”字样(顶中街除了负责东港迎王祭典职务外,亦受邀参与东港妈祖庙朝隆宫的平安祭典);神轿灯饰使用布灯笼来装饰;“龙虎旗”一对绑定在竹竿上由轿班人员徒手撑提;“队旗”一支同样用竹竿绑定,其形式就像运动会队伍使用的旗子,亦由轿班徒手撑提;铜锣(马头锣)一对通常由小孩负责敲打。轿班人员的制服都是自行制作来因应祭典,并且轿班人员都是志愿参与,当时轿班大约数十人,脚穿草鞋或木屐甚至赤脚,较富有人家则穿日式踏密或古式平底布鞋,头戴斗笠遮阳,使用交通工具为人力载货用三轮车,在迎王祭典时,家家户户路边都会摆各式饮料餐点、香烟、槟榔任轿班人员食用。当时的顶中街神轿并没有车轮架,完全靠人力扛轿一步一脚印行走来完成职务。在当时顶中街迎接王驾的牌楼使用竹竿搭建,并插满榕树枝叶。顶中街仕绅“朱再成”先生捐献“鲁笠”给顶中街轿班后,轿班人员全体统一戴着鲁笠参加祭典,尔后东港其他角头也逐渐改戴鲁笠,至今鲁笠已成为东港七角头轿班的信仰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同时乡绅人士捐献轿班杉以及腰带,其形式和现今统一由东隆宫制作的唐衫式轿班杉不同,而是类似日本时代剧中差役穿的和式服装,这也是东港七角头中最显目及出色的轿班杉,并在祭典礼成后,鲁笠、腰带、轿班杉都会回收统一保管,可见当时对迎王物品的重视,但现已改由轿班人员自行保管。由于东港七角头神轿上乘坐的神尊,是随祭典不同而变化并非是固定为某位神祇所属的神轿,所以对角头轿班来说乘轿的神祇(大多是代天巡狩、天上圣母、温府王爷或角头主神)乃是请来乘轿的客人(神明),而且大多都是祭典的主神,所以在祭典绕境过程中只进不退,行经各大宫庙私坛皆是不行三进三出的拜庙之礼。

相关

  • 生化工程生化工程(英语:biochemical engineering),亦称生物技术工程(biotechnology engineering)或生物程序工程(bioprocess engineering)等,是化学工程的一门分支,主要致力于设计并建立包含生
  • 地出地出(英语:Earthrise,或译地球上升),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照片。这张编号“AS8-14-2383HR”的照片由正在阿波罗8号太空船上执行前往月球任务的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在1968年12月2
  • 王象王象(?-?),字羲伯,河内郡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王象年少时是孤儿,因东汉末年纷乱,沦为奴仆。十七八岁时,杨俊看见王象因牧羊时阅读而被打,因此赎了他,还为他娶妻置屋。建安年间与
  • 闽民系闽民系,为汉族的一支民系,亦称闽族、福建人(福建侬),使用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浙南、广东(包括雷州和潮汕地区)以及一部分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 西德尼·范登贝赫西德尼·范登贝赫,OC, FRS(荷兰语:Sidney Van den Bergh,1929年5月20日-),出生于荷兰瓦塞纳尔,加拿大天文学家。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
  • 王钟声王钟声(1889年-1911年12月3日),原名希普(一说字熙普),艺名钟声,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市),清朝末期戏剧家。王钟声自幼聪敏好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上海学习外文。甲午战争(1894年)战败后,
  • 卢基乌斯·安东尼 (马克·安东尼的孙子)卢基乌斯·安东尼(拉丁语:Lucius Antonius,约前20年~25年)古罗马著名平民氏族安东尼氏族的成员。卢基乌斯·安东尼是尤卢斯·安东尼与克劳迪娅·马尔凯拉的长子,马克·安东尼的最
  • 及达尖犁头鳐及达尖犁头鳐(学名:),又名吉打龙纹鲼,为尖犁头鳐属的鱼类。分布于红海、东非、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
  • 久远的河《久遠の河》(久远的河)是中国歌手阿兰·达瓦卓玛以alan之名在日本发行的第九张单曲。作为中国史诗电影《赤壁-决战天下》的全世界主题曲。在2009年4月13日以前一天单日售出6,3
  • 波利克里尼科站波利克里尼科站(意大利语:Policlinico)是罗马地铁的一个车站。波利克里尼科站开通于1980年,是罗马地铁B线的一个车站。波利克里尼科站附近有罗马大学的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