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叉女
✍ dations ◷ 2025-04-03 17:18:42 #药叉女
药叉女(梵语:याक्षिणि,在巴利文也称为 yaksinis 或yaksis 或yakkhini),又译夜叉女、母夜叉,为女性的夜叉,相貌美艳,身段婀娜,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神话的人物。女性称之为药叉而男性相对应称为夜叉,他们都服从于俱毗罗。俱毗罗作为印度教司掌财富的神,统治着喜马拉雅山神秘的王国阿拉卡(英语:Alaka)。药叉女经常被描绘成美丽妖娆的女性,有宽臀、细腰、宽肩和丰乳。虽然药叉女通常都认为是仁慈的,但也有药叉女在印度民间传说被看做是邪恶的。在巴户特浮屠,桑奇大塔和马图拉,药叉女的雕塑在佛塔栏杆支柱很常见。这些显示出在塑造药叉女形象某些特征中明显的进步,例如裸体、笑脸和明显(通常夸大)的女性魅力(与生育有关)。这些雕塑的药叉女通常手摸树枝,呈现婀娜的姿态,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在树的脚下的年轻女子是基于古老的树神。阿育王树与药叉女神话生物紧密相关。往往可以在佛教和印度教寺庙门口发现印度艺术常见的元素:一个站在树干上的药叉女,双手抱着一个开花的阿育王树的分支(或比较少见的,抱着其他的树,花和果实)。作为一种艺术元素,树和药叉女被重重地风格化 。一些学者认为,年轻的姑娘站在树的脚下是基于印度次大陆的一个古老的生育能力的象征。药叉女是早期佛教古迹中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在许多古老的佛教遗址都被发现存在。她们成了印度雕塑和印度寺庙建筑标准的装饰元素之一。萨尔树(娑罗)与阿育王树(无忧树籼稻)在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献中经常被人们混淆。耆那教有24位药叉女。在印度南部,药叉女被视为“不仁慈”。人们认为她们利用美貌去勾引男子,并喝他们的血。
相关
- 固体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及形状,形状也不会随着容器形状而改变。固体的质地较液体及气体坚硬,固体的原子之间有紧
- 动物交流动物交流是指一个或一群动物(发送者)与一个或更多动物(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改变接收者当下或未来的行为。信息传递可以是有意的,如求偶表演,也可以是无意的,如捕猎者闻嗅猎物气
- Ku波段1 2 3 4 5 6 7 8 9 10 11ELF SLF ULF 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HF VHF UHF L S C X Ku K Ka Q V W根据IEEE 521-2002标准,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
- 普奥战争布拉格条约德意志邦联:普奥战争(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
- log P分配系数,分析化学概念之一。所谓分配定律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活度(常近似为浓度)之比,即分配系数,为一常数。分配系数可用于表
- 腓力腓力六世(Philippe VI,1293年-1350年8月22日)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位法兰西国王(1328年—1350年在位)。腓力六世为瓦卢瓦的查理之子,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的侄儿,路易十世腓力五世及查理四
- 谢联辉谢联辉(1935年3月9日-),福建龙岩人,中国植物病理学家,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教授、所长。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哥特佛伊德·波姆戈特弗里德·伯姆(Gottfried Böhm;1920年1月23日-),德国建筑师,曾于1986年获颁普利兹克奖。伯姆1920年1月23日诞生于德国奥芬巴赫一个建筑世家。其父多米尼库斯·伯姆(Dominikus B
- 白细胞介素免疫治疗n/an/an/an/an/an/an/an/an/an/a白细胞介素2 (英语:Interleukin 2,IL-2)是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它是一种蛋白质,负责调节白细胞(白细胞,通常是淋
- 增生 (地质学)增生在地质学中是指物质增加到板块或陆地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是沉积物、火山弧、海山、海洋地壳或其他火成成分。增生楔(英语:accretionary wedge),也称增生柱(英语:accretion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