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会议

✍ dations ◷ 2025-08-08 09:35:45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法语: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欧洲大部分地区维持和平,各大帝国保持势力平衡,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814年的《休蒙条约》重申了将在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中被正式批准的决定。这些决定包括在德意志建立邦联,将意大利分割为多个独立国家,使波旁王朝重掌西班牙,以及扩大荷兰的领土,使之包括现今的比利时。《休蒙条约》成为了欧洲联盟的奠基石,打造了持续数十年的欧洲权力均衡。其他决定则在《巴黎条约》和《基尔条约》(涉及斯堪的纳维亚问题)中已经涉及。《巴黎条约》中议定应当在维也纳召开一次“大会”,并将邀请“双方一切参与战争的列强”。会议的开幕时间定为1814年7月。四大列强在先前是第六次反法同盟的中坚力量。在拿破仑战败前夕,列强便已在《休蒙条约》(1814年3月)中确定了共同的立场,并在波旁复辟期间与波旁法国订立了《巴黎条约》:下列国家没有参加休蒙的会议,但参加了《巴黎条约》的商定: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来到维也纳——超过200个国家和王朝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此外,市镇、集团、宗教团体(例如修道院)和利益团体(例如德国出版商代表希望建立版权法和实行出版自由)也派了代表参会。会议以奢华的娱乐而闻名,因此有人说大会并没有在行动,而是在舞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标在维也纳会议取得最大利益,他决心夺取波兰,进军西欧,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英国则决心阻止任何一国,不论是法国抑或俄国在欧陆建立霸权,并着力保持海上霸权、取得海外殖民地及海外航运利益。与此同时,奥地利不欲俄干预中欧事务,故反对亚历山大一世对波兰的领土要求,并因要应付普鲁士希望提升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的野心,亦须着手巩固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除了利益冲突外,在对革命的态度上各列强亦有分岐,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三国决心压抑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发展,但英国却无意让上述三强借干预他国之革命来扩张势力。而法国的塔列朗则在会议中希望借列强之利益矛盾及对革命见解之不同,从中维护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以免列强一致对法国的惩罚。维也纳会议的决议代表了所有签订的条约,于1815年6月9日(滑铁卢战役前几天)签署。其主要内容包括:决议由奥地利、法国、葡萄牙、普鲁士、俄罗斯、瑞典-挪威和英国的代表签署生效。西班牙没有签署,但在1817年宣布通过了决议。神圣同盟并非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与维也纳会议相连。它是亚历山大一世的产物,在这个同盟中多个欧洲君主同意维持基督教原则。虽然大多数会议上的政客嘲笑这个同盟,所有欧洲君主还是同意它。没有参加这个同盟的有教宗庇护七世,他不肯与这么多新教徒参加这样一个同盟,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他对基督教原则不感兴趣,和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他只有在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这样一个同盟(但他以汉诺威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后来神圣同盟与欧洲的保守势力,尤其是梅特涅的政策,连到了一起。参加会议的国家还决定按会议决议第六款定期举行会议:这一条导致了一个欧洲协调会议系统的建立和后来许多会议的召开。其中最主要的会议有四个,分别为1818年的亚琛会议、1820年的特拉波会议、1821年的莱巴赫会议以及1822年的维罗纳会议。维也纳会议经常受到学者的批评。它压制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并且牺牲许多小国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及恢复欧洲旧有秩序,而所谓的欧洲协调合作常规架构目的也只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顽固的保守系统。维也纳会议成为了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主义和民权来换取和平和稳定的保守系统。但也有欧洲的历史学家赞成会议中所取得的成就,如对战败国的处理手法较宽容(只把法国恢复大革命前的状态,被法国侵占的西班牙帝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地利帝国没有要求法国割让领土)、建立欧洲协调的合作常规架构、废除奴隶买卖、开放国际河流皆对重建和平及欧洲社会之进步有所贡献,并成为现代欧洲联盟的模范。他们认为这个会议的决定使得近一百年(从1815年到1914年)中没有发生席卷整个欧洲的大规模战争。在这些历史学家中也包括亨利·季辛吉,他的博士论文的内容就是维也纳会议。普鲁士公国 · 勃兰登堡侯国 · 克列夫斯/马克/雷芬斯堡 (1614年) · 早期波美拉尼亚/明登/哈伯斯塔特 (1648年) · 劳恩堡和比余托夫/德拉罕 (1657年) · 马格得堡 (1680年) · 殖民地 (勃兰登堡黄金海岸 · 阿尔金 · 蟹岛 · 托图拉)纳沙泰尔 (1707年) · 葛尔德斯 (1713年) · 明登-雷芬斯堡 (1719年) · 西波美拉尼亚 (1720年、1815年) · 西里西亚/格赖茨 (1742年) · 东弗里西亚 (1744年) · 东普鲁士/西普鲁士 (1772年-1773年) · 南普鲁士 (1793年) · 新东普鲁士/新西里西亚 (1795年)勃兰登堡 · 波美拉尼亚 · 波森大公国1 · 萨克森 · 西里西亚 · 威斯特法伦 · 莱茵省2 (1822年) · 普鲁士省 (1824年-1878年) · 霍亨索伦 (1850年) · 石勒苏益格-霍尔斯/汉诺威/黑森-拿骚 (1866年–1868年)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 (1919年) · 大柏林 (1920) · 波森-西普鲁士 (1922年) · 霍尔-莫斯堡/马格得堡/卡塞尔/拿骚 (1944年)

相关

  • 道兰氏医学词典多兰(Dorland's)是一个在不同媒体上(包括印刷书籍,光碟和线上内容)的家庭医学参考著作(包括字典,拼写和拼写检查软件)的品牌名称。其旗下产品为《多兰医学插图词典》(目前出版至第
  • 安全工程安全工程是一门确保工程系统提供足够安全程度的工程科学。安全工程和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及其子领域系统安全工程密切相关。安全工程可确保一个生命关键系统的行为符合需求,甚
  • 昆虫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文学家作家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为职业的人。相对于“作者”一词而言,“作家”一词比较广义,包括网上写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种类出书的作者都可以被称为
  • 农场痘农场痘(Farmyard pox)为一群与副牛痘病毒(英语:parapoxvirus)相关的人畜共通性的传染性皮肤病:393。包含在此范畴内的疾病包含:393:Template:Cutaneous-infection-stub
  • 世纪一个世纪代表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
  • 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商品名“Atrovent”,属于一种支气管扩张药。本品通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及哮喘,通常以吸入剂(英语:metered-dose inhaler)或雾化剂(英语:n
  • 开始出现药效药物效应动力学(英语:Pharmacodynamics (PD) ),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s)(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 熨斗熨斗(英语:Iron)是一种以热力将皱褶的衣服、布料熨直之工具。早年的熨斗需要加入热水或燃烧木炭作为热源,但现在已普遍被使用电力发热的电熨斗和蒸汽(气)熨斗所淘汰。
  • 叶金川叶金川(1950年6月29日-),台湾公共卫生学者及政治人物。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学士、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哈佛大学流行病学硕士。为第12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倚重的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