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会议

✍ dations ◷ 2024-10-06 08:04:28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法语: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欧洲大部分地区维持和平,各大帝国保持势力平衡,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814年的《休蒙条约》重申了将在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中被正式批准的决定。这些决定包括在德意志建立邦联,将意大利分割为多个独立国家,使波旁王朝重掌西班牙,以及扩大荷兰的领土,使之包括现今的比利时。《休蒙条约》成为了欧洲联盟的奠基石,打造了持续数十年的欧洲权力均衡。其他决定则在《巴黎条约》和《基尔条约》(涉及斯堪的纳维亚问题)中已经涉及。《巴黎条约》中议定应当在维也纳召开一次“大会”,并将邀请“双方一切参与战争的列强”。会议的开幕时间定为1814年7月。四大列强在先前是第六次反法同盟的中坚力量。在拿破仑战败前夕,列强便已在《休蒙条约》(1814年3月)中确定了共同的立场,并在波旁复辟期间与波旁法国订立了《巴黎条约》:下列国家没有参加休蒙的会议,但参加了《巴黎条约》的商定: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来到维也纳——超过200个国家和王朝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此外,市镇、集团、宗教团体(例如修道院)和利益团体(例如德国出版商代表希望建立版权法和实行出版自由)也派了代表参会。会议以奢华的娱乐而闻名,因此有人说大会并没有在行动,而是在舞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标在维也纳会议取得最大利益,他决心夺取波兰,进军西欧,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英国则决心阻止任何一国,不论是法国抑或俄国在欧陆建立霸权,并着力保持海上霸权、取得海外殖民地及海外航运利益。与此同时,奥地利不欲俄干预中欧事务,故反对亚历山大一世对波兰的领土要求,并因要应付普鲁士希望提升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的野心,亦须着手巩固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除了利益冲突外,在对革命的态度上各列强亦有分岐,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三国决心压抑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发展,但英国却无意让上述三强借干预他国之革命来扩张势力。而法国的塔列朗则在会议中希望借列强之利益矛盾及对革命见解之不同,从中维护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以免列强一致对法国的惩罚。维也纳会议的决议代表了所有签订的条约,于1815年6月9日(滑铁卢战役前几天)签署。其主要内容包括:决议由奥地利、法国、葡萄牙、普鲁士、俄罗斯、瑞典-挪威和英国的代表签署生效。西班牙没有签署,但在1817年宣布通过了决议。神圣同盟并非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与维也纳会议相连。它是亚历山大一世的产物,在这个同盟中多个欧洲君主同意维持基督教原则。虽然大多数会议上的政客嘲笑这个同盟,所有欧洲君主还是同意它。没有参加这个同盟的有教宗庇护七世,他不肯与这么多新教徒参加这样一个同盟,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他对基督教原则不感兴趣,和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他只有在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这样一个同盟(但他以汉诺威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后来神圣同盟与欧洲的保守势力,尤其是梅特涅的政策,连到了一起。参加会议的国家还决定按会议决议第六款定期举行会议:这一条导致了一个欧洲协调会议系统的建立和后来许多会议的召开。其中最主要的会议有四个,分别为1818年的亚琛会议、1820年的特拉波会议、1821年的莱巴赫会议以及1822年的维罗纳会议。维也纳会议经常受到学者的批评。它压制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并且牺牲许多小国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及恢复欧洲旧有秩序,而所谓的欧洲协调合作常规架构目的也只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顽固的保守系统。维也纳会议成为了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主义和民权来换取和平和稳定的保守系统。但也有欧洲的历史学家赞成会议中所取得的成就,如对战败国的处理手法较宽容(只把法国恢复大革命前的状态,被法国侵占的西班牙帝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地利帝国没有要求法国割让领土)、建立欧洲协调的合作常规架构、废除奴隶买卖、开放国际河流皆对重建和平及欧洲社会之进步有所贡献,并成为现代欧洲联盟的模范。他们认为这个会议的决定使得近一百年(从1815年到1914年)中没有发生席卷整个欧洲的大规模战争。在这些历史学家中也包括亨利·季辛吉,他的博士论文的内容就是维也纳会议。普鲁士公国 · 勃兰登堡侯国 · 克列夫斯/马克/雷芬斯堡 (1614年) · 早期波美拉尼亚/明登/哈伯斯塔特 (1648年) · 劳恩堡和比余托夫/德拉罕 (1657年) · 马格得堡 (1680年) · 殖民地 (勃兰登堡黄金海岸 · 阿尔金 · 蟹岛 · 托图拉)纳沙泰尔 (1707年) · 葛尔德斯 (1713年) · 明登-雷芬斯堡 (1719年) · 西波美拉尼亚 (1720年、1815年) · 西里西亚/格赖茨 (1742年) · 东弗里西亚 (1744年) · 东普鲁士/西普鲁士 (1772年-1773年) · 南普鲁士 (1793年) · 新东普鲁士/新西里西亚 (1795年)勃兰登堡 · 波美拉尼亚 · 波森大公国1 · 萨克森 · 西里西亚 · 威斯特法伦 · 莱茵省2 (1822年) · 普鲁士省 (1824年-1878年) · 霍亨索伦 (1850年) · 石勒苏益格-霍尔斯/汉诺威/黑森-拿骚 (1866年–1868年)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 (1919年) · 大柏林 (1920) · 波森-西普鲁士 (1922年) · 霍尔-莫斯堡/马格得堡/卡塞尔/拿骚 (1944年)

相关

  • 2s2 2p22, 4第一:1086.5 kJ·mol−1 第二:2352.6 kJ·mol−1 第三:4620.5 kJ·mol−1 (钻石六方主条目:碳的同位素碳(Carbon,拉丁文意为煤炭)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C,原子序数为6,
  • 弗朗兹·鲍尔弗朗兹·鲍尔(Franz Andreas Bauer,1758年3月14日-1840年12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植物画家,在他的家族中也有多位画家。他为许多植物构造与花朵绘制了精细的插图,且其中包括一些显微
  • 种系发生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弗朗西斯·西蒙弗朗西斯·西蒙 CBE(英语:Francis Simon,1893年7月2日-1956年10月31日)是德国、英国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他设计了气体扩散法并证实了其用于分离同位素铀-235的可行性,对核武器
  • 异种《异种》(英语:Species),1995年在美国上映的科幻电影,由罗杰·唐纳森导演,本·金斯利、科华士·韦德加、娜塔莎·韩丝翠和迈克尔·马德森等人主演。犹他州的沙漠里有一间神秘的研
  • 双壳纲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斧足纲或瓣鳃纲,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现存有92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
  • 气凝胶气凝胶(Aerogel)是目前已知密度仅次于全碳气凝胶的物质。它是由气体取代液体在凝胶中的位置制造而成。其拥有许多俗名:冻结的烟雾(frozen smoke)、固态的烟雾(solid smoke)、固态的
  • 59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申长雨申长雨(1963年6月-),河南南阳人,中国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1980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毕业于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机械系,1987年、1990年先后获大连理
  • 早王朝时期第八第十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开始。早王朝时期包括了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又或者直至古王国时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