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 dations ◷ 2025-10-22 21:39:30 #李渔
李渔(1611年9月13日-1680年2月12日),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后人常称之蟹仙。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园林建筑设计师,曾经评定四大奇书,祖籍浙江省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夏李村,后来祖父随“兰溪帮”到了江苏如皋做种药材生意。李渔的童年、少年是在如皋度过的,后来又娶妻生女,前后在如皋生活23年,中年之后又在南京生活了14年,之后在杭州生活。明万历三九年(1611年)八月初七日,李渔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祖籍是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1626年,李渔随母亲返回故乡,以便应试及成婚。次年娶妻徐氏。18岁,补博士弟子员。1635年应童试,为五经童子。1637年入金华府学。1639年和1642年两度赴杭州参加乡试,第一次未中,第二次半途而归。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后,李渔开始隐居生活。次年在故乡夏李构筑伊山别业。四十岁迁居杭州。李渔五十岁后居于南京,于康熙七年(1668年)在南京城东南营建一处园林,因占地较小,不足三亩,而精雕细琢,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李渔迁回杭州,买下了吴山东北麓张侍卫的旧宅,建造了“层园”,时年六十七。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三日大雪纷飞的清晨,李渔与世长辞,享年七十。死后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钱塘县令梁允植为他题碣:湖上笠翁之墓。李渔一生,设计建造了多处园林。胜在山石、窗栏、联匾。李渔倡导生活美学,无论种植、营建、器玩、饮食、声容,均颇有研究。他讲究饮食之道,尤其嗜食螃蟹,每年于螃蟹未上市时即储钱以待,自称购蟹之钱为“买命钱”,每日餐桌上不可无蟹,人称“蟹仙”。李渔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璧》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闲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之事物总结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还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饮食、作卧等方面的审美感受。《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改编自《柳毅传书》与《张生煮海》)、《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著名的传统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在成书阶段得到李渔的大力支持,故其书以李渔居所名之。画谱的编者之一沈心友是李渔的女婿。英文:

相关

  • 囊担菌纲囊担菌目(Cystobasidiales) 担孢酵母目(Erythrobasidiales) Naohideales囊担菌纲(学名:Cystobasidi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包括Cystobasidiales、Erythroba
  • 工会美国的工会受法律认可为代表劳工利益的组织。工会行使集体协商权,为会员谈判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并监督、纠正雇主违法或违背劳动契约的管理行为,必要时以争议行为作为谈判筹
  • 灌溉灌溉就是人为方式使用天然降水(雨水)以外的其他水源供给土地或土壤水分,多半是用来种植农作物或其他植物,也可以用来维持地貌景观,或在干燥地带或是在过度降雨后的地区进行植被重
  • 臀部臀部,又称尻、腚,俗称屁股、屎窟、箩柚(碌柚谐音)、箩噼、噼噼,台语亦作尻川(kha-tshng),是猿类和人类盆骨部分后方的浑圆部位。亦是人类用来承受坐力的部位。臀部由臀大肌和臀中肌
  • 植物角质层植物角质层(Plant cuticle)是覆盖树叶,嫩枝和其他植物地上​​器官表皮的保护膜。植物角质层也存在于金鱼藻孢子体,苔藓的两个孢子体和配子体。它由浸渍有蜡的脂质和烃类聚合物
  • 裂谷地堑(英语:graben)在地质学上是一沉陷的地块、两旁有平行断层接壤。 地壳产生断裂变位时,地层沿着断层线断裂后,相对向下陷落的部分,成为地堑。
  • HBP12E6O, 3QV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DNA-dependent · cell cycle arrest · Wnt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HMG盒转录因子1(英语:HMG-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1
  •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坐标:25°2′0″N 121°33′38″E / 25.03333°N 121.56056°E / 25.03333; 121.56056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英语: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以下简称TICC)是台北世界
  • 福报因果论(梵语:hetu-phala),在佛教中,是论述因缘业报(因hetu,缘paticca,业kamma,报vipaka或果phala)运作规律的学说,佛教认为因果法则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人认为不存在就不作用于此人。
  • 扈伦女真海西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到黑龙江。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曾为明代朝廷内官。明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多次受命为钦差,出使奴儿干(今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