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结核菌素试验
✍ dations ◷ 2025-08-22 13:44:39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芒图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它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种穿刺试验,如蒂内测试(Tine test)。 直到2005年, 英国还在使用霍夫测试(Heaf test),但现在也改用了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荷兰、葡萄牙、南非、美国等国家使用,并且这还是美国胸腔学会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所推荐使用的方法。它也被原苏联和现曾属于苏联的国家使用。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甘油提取物。PPD结核菌素是将结核杆菌灭活浓缩并且过滤后,从滤液中所获得的非种属特异性分子中的一种。它是由罗伯特·科赫在1890年第一次描述的。在1939年,原苏联的M·A·林尼科娃创建了一种修改版的PPD,PPD-L。在1954年,原苏联开始批量生产PPD-L。中国于1982年制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范的PPD,开始用于临床。标准剂量是5结核菌素单位(0.1毫升) ,进行皮内注射,并在48至72小时后观察结果。一个曾经暴露在病菌的人会显示出免疫反应。这个测试的结果通过硬结(明显突起的硬化区)的直径(垂直于手臂)来反映。如果不存在任何硬结,结果应记录为0 mm。皮肤的红斑不应加以测量。如果一个人有阳性的测试史,其他的测试是不需要的。测试结果的解释应慎重。阳性结果指示有结核的接触史。结核菌素测试转阳是定义为:无论年龄,2年期间内,硬结直径增加10毫米或更多。非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接种卡介苗可能也会导致多年以后的假阳性结果。有些以前感染结核病的人在感染后数年进行测试时可能呈阴性,因为免疫系统的反应可能会逐渐减弱。这一初步皮肤试验,虽然是阴性的,但可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使后来的测试结果呈阳性。使用两个步骤进行初步测试。这将确保今后如果试验呈阳性,可以解释为一个新的感染,而不是一个早先的感染的简单的反应。一个通过两个步骤的测试被诊断为“感染”的人被称为“结核菌素转换”。作为一种结核菌素试验的替代,一些其他的测试也正在发展。 QuantiFERON-TB Gold是一种血液测试方法,测量患者对结核细菌的免疫反应。该中心于2005年12月公布了QuantiFERON-TB Gold的使用说明。QuantiFERON-TB Gold已在美国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欧洲获得了CE标志认证,在日本已经被厚生劳动省批准。
相关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
- 体温计医疗温度计,又称体温计、探热针,是拿来量测人体温度用的仪器。可用来量测口腔温度、腋下温度或是肛门内的直肠温度。传统的水银式医疗温度计工作方式与气象用最高温度计相同。
- 转化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
- 纳米纳米为微米的千分之一倍(符号 nm,英式英文:nanometre、美式英文:nanometer,字首 nano 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侏儒”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指1米的十亿分之一(10-9m)。有时候也会见到
-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Genetic Test)是从染色体结构,DNA序列,DNA变异位点或基因表现程度,提供受检者与医疗研究人员评估一些与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体质或个人特质的依据,也是精准医学分析的一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症(英语: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简称TPP)是一种因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病况,特征是病发时会有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的症状。症状发作时一般
- 太阳光太阳光,广义的定义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在地球,阳光显而易见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之上,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则称为日光。当太阳辐射没有被云遮蔽
- 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英语:Insulin aspart),由诺和诺德生产,药物商品名诺和锐(英语:NovoRapid),胰岛素类似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无色澄明液体。患者用药,反应不良,主要视乎剂量,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
- 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英语:Chemical Biology)是哈佛大学的斯图亚特·L·施莱伯等人所提倡,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法,搭配有机化学的方式,探讨细胞内核酸或是蛋白质等生物体内分子的功能或是反
- 拉撒路综合症拉撒路综合征(Lazarus syndrome)是指在心肺复苏失败之后人体循环系统自发地恢复运作。自1982年以来,它已在医学文献中至少有了40-50次记载。又被称为拉撒路现象(Lazarus phen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