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川崎氏病
✍ dations ◷ 2024-12-22 20:46:43 #川崎氏病
川崎氏病(英语: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川崎病或黏膜皮肤淋巴腺综合征(英语: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一种全身血管发炎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无法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发烧五天以上、颈部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红眼、生殖器部位、嘴唇、手掌或脚底长出皮疹,其他症状则有喉咙痛和腹泻。症状出现后三周内,手脚皮肤可能会剥落,之后就会康复了。但可能在1-2年后,有些儿童的心脏会形成冠状动脉瘤(英语:Coronary artery aneurysm)。病因目前尚不明朗,可能是感染引发了遗传易感者的自体免疫反应。川崎氏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诊断通常是基于体征和症状判定,其他测试如心脏超音波检查和血液检查或许也能做为诊断辅助。类似症状的疾病则有猩红热和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早期治疗为高剂量的阿司匹灵和免疫球蛋白,患者接受治疗后,约在24小时内退烧并完全康复。如果进犯冠状动脉,有些病例会需要持续接受治疗或手术。 如果不接受治疗,冠状动脉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5%,死亡率约为1%。若患者接受治疗,死亡风险为0.17%。川崎氏症并不常见,每10万名5岁以下人口中,仅会出现8至67位患者;但在日本,每10万人中就有124位患者。患者几乎都在五岁以内;男孩较女孩容易罹患此症。公元1967年,日本小儿科医师川崎富作(英语:Tomisaku_Kawasaki)率先提报此病,故依此命名为川崎氏病。此病好发于五岁以下小孩,以6个月至一岁的婴儿比例最高,患病几率男生多过于女生,约1.3~1.5:1川崎氏病的病因依旧未明,但许多科学家怀疑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感染导致。目前倾向于把它当成是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因为病因未明,所以此病没有针对病原的特殊疗法。急性期常合并使用静脉注射高剂量免疫球蛋白与高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60-100 mg/kg/day),退烧后改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3-5 mg/kg/day)。如已并发冠状动脉瘤形成的病患,则需要继续长期追踪治疗。
相关
-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蛋白质A蛋白质A(英语:Protein 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上发现的一种表面蛋白,大小约为42 kDa。该蛋白由 spa 基因转译而成,并由DNA的拓朴结构、包内渗透压,以及一个名为ArlS-ArlR的双单元
- 淡水长臂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学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泰语:กุ้งก้ามกราม),又称泰国虾、泰国长臂大虾、罗氏沼虾、罗氏虾或淡水虾碌,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淡水虾类,并具有十分重要
- 睾丸酮睾酮(testosterone)(又称睾固酮、睾丸素、睾丸酮或睾甾酮、睾脂酮)是类固醇激素,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睾酮是主要的雌雄激素及蛋白同化甾类。不论
- CONORCONOR是斯洛文尼亚对COBISS系统中个人和公司名称的规范控制,该系统启动于2003年。CONOR记录作者的个人姓名及相关变量、标签、注释等信息,这些信息在整个系统中被唯一指定。目
- 有效剂量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是药理学及辐射防护的统计名词。一个药物在进行治疗实验时,产生有效反应的比例即为有效剂量。在统计人体全身各组织及器官所吸收到的辐射剂量,依不同器
- 鸦片酊鸦片酊(Laudanum),又称阿片酊或劳丹酊,为一种鸦片类止痛剂,是含10%质量浓度的鸦片粉的酊剂,相当于1%浓度的无水吗啡。鸦片酊为红褐色液体,味极苦。历史上曾用鸦片酊治疗各种疾病,但
- 唯我论唯我论(英语:Solipsism)是一个提出唯某者自己的心灵是确认之存在的哲学理论。唯我论是由拉丁语:solus,意为唯独、唯一,以及拉丁语:ipse,意为自我,所组成。字面意思为我。唯我论的历史
- 摩擦癖摩擦癖,又称挤恋、挨擦癖(frottage,frotteurism),指在拥挤的场所故意摩擦他人,甚至用性器官碰撞他人的身体,并可伴有自慰等性刺激来达到性兴奋的人。摩擦癖者通常在人多拥挤的公共
- 多音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