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
✍ dations ◷ 2024-12-22 18:39:55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日语:日本航空123便墜落事故/にほんこうくう123びんついらくじこ Nihon kōkū 123 bin Tsuiraku Jiko ?),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为世界上涉及单一飞机的空难中死伤人数最多者,也是飞航史上第二大严重空难。此班机是日本航空由东京国际机场飞往大阪国际机场的定期班机,使用波音747SR-146型客机,全机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当地时间18时整,123号班机从羽田机场起飞,于18时56分在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附近、距离东京约100公里的高天原山(日语:高天原山)山脊坠毁。在日本当地的搜救工作出现严重延误的情况下,仅有4名女性在飞机失事17小时后生还,包括一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一个12岁女孩,其余520人悉数罹难(包含21位外籍乘客),包括知名歌星坂本九、若干政商界人士以及一名孕妇。由于失事的波音747SR型是日本国内线专用的短程高承载型客机、又采取非常高比例的经济舱座位配置,载客人数远高于一般同级客机,造成此事故伤亡人数众多。事后调查空难原因,肇起于该飞机在失事7年前发生机尾擦地后,波音人员在机体受损部位的维修方法错误,导致事发时尾端机体因金属疲劳而爆开、连带损毁尾翼与液压系统,最终飞机失控迫降不及而坠毁。这起空难也称“大阪空难”,在日本又叫做“日航客机坠落事故”或“日航巨无霸客机坠落事故”(日航ジャンボ機墜落事故)。另外,由于当时日本的媒体将实属高天原山的空难发生地点当成御巢鹰山(日语:御巣鷹山)的一部分,因此直到现在也有很多日本人将空难称为“御巢鹰山空难”,该地也被叫做御巢鹰之山脊(日语:御巣鷹の尾根)(实为高天原山的山脊)。失事客机的机型为波音747SR-46,生产线编号20783,机身编号JA8119,使用四具普惠JT9D-7AW引擎;于1974年1月28日首飞,同年2月19日交付给日本航空。事发前,该机机龄11年7个月,飞行时间合计25,030小时,起降次数为18,835次;涉事飞机为日本航空史上唯一一架因空难而注销编号的波音747客机。涉事航机在本次事故之前,一共发生过2次事故:时值夏末,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正要返乡欢庆盂兰盆节。日本人传统上在此时回出生地拜祭祖先、同时和家人团聚,因此每年均有大量的返乡运输需求(日语:帰省ラッシュ),且位于羽田机场81公里外的筑波市(当时羽田机场为筑波市接近的机场)正举行世界博览会,使得客量进一步增加。而在盂兰盆节的情况下,该班机的乘客大多为日本籍,但也有21名外国人。编号JA8119的这架波音747SR客机(总飞行次数:约18,800次)当天预定飞行六个航班,包括:出事的JAL123航班为这架飞机当天预定飞航的第五个航班,到达大阪后折返的JAL130班机为是当天最后的一班大阪往羽田班次,因此当时自羽田起飞的JA8119机上共搭载了能够飞行3小时15分钟,足够直接返航而不需在大阪进行补给的燃料。
JAL123航班的飞行计划为:18时00分自羽田国际机场起飞,起飞后爬升至24,000呎后向西南方向直飞,到达伊豆大岛后转向朝西方直线飞行,直至和歌山县串本町上空后以顺时针方向绕行约135度之后朝东北方进场,预计18时56分到达伊丹机场。事故发生时,客舱内的氧气面罩直接落下,并开始播放预先录制的广播,乘客们也按照广播与空服员指示戴上氧气面罩、系上安全带并熄烟;另外,因为有迫降于海上的可能性,因此有部分乘客穿上了救生衣;同时波多野座舱长也透过机内广播指示机内所有空服员准备氧气瓶。根据生还者的证词,客舱内没有混乱,非常平静,带小孩的乘客根据提示为孩子戴好氧气面罩。之后乘客皆以“安全姿势”因应迫降后所带来的冲击,由于班机自意外发生到坠毁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段期间内有部分乘客已经抱有最坏的心理准备,因而在机上写下了遗书。生还的未执勤空服员表示“机上的空服员到最后一刻为止都在协助乘客”,从机尾回收的飞航记录器也指出机内不停播放“有孩童随行的乘客请抱紧小孩”、“随时确认身边周遭状况”与“迫降时的对应方式”等等的广播,另外还有执勤空服员所书写的紧急状况对应笔记,以及乘客用相机所拍下的当时机舱内的情景,这些物品都在搜救过程当中被发现,并且由媒体公开。意外发生后29年的2014年8月12日,由富士电视台所制播的特别节目里公布了其中一位生还者所叙述的机内状况,提到了“当时机内已经有数名乘客陷入昏迷”的新证词。班机失事24分钟后(8月12日19:15),一架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发现失事地点,并将其位置回报给日本当局。失事后2小时,驻日美军提议空降两名人员到山上了解详细状况,但直升机在半路收到“返回基地”的命令,日本表示由自卫队接手搜救工作。由于失事现场位于山区,而且失事当时因雨导致能见度不高,日本自卫队的直升机认为没有生还者迹象,而不愿冒险降落检查。而陆路的搜救队伍则因不相信有生还者存在,所以当晚并没有连夜赶到现场搜救,而是在离失事现场63千米(39英里)远的上野村聚落过夜,陆上自卫队第1空降团由冈部俊哉二等陆尉(中尉)及作间优一二等陆曹(中士)率领,于早上7时45分搭乘CH-47JA运输直升机进入坠机现场,日本的搜救队内部出现种种混乱和延误,最终导致搜救人员到隔天上午9点,即飞机失事14小时后才到达现场,丧失了宝贵的黄金救难时间。之后读卖新闻的直升机虽然也到达了现场,但因该机不具备救援条件,同样在盘旋一段时间后离开。据其中一名生还者所述,班机坠毁后的数小时间仍有部分乘客生还,但因无法即时获得救援而不治身亡,导致最终只有4人生还(生还者之一的少女即证言,其父亲与妹妹虽然在坠毁后生还,但均因救援迟迟未到在夜间因伤不治(不过在官方的事故调查书里则认为除4名生还者外的其余乘客已于事故发生后立即死亡)。事后日本的搜救工作受到了广泛谴责,而至今仍不知道是谁拒绝了美军的救援请求,日本自卫队也无人承认曾下令美军撤离。8月13日上午11点左右,长野县警机动队与上野村救难队共发现4名女性生还者,生还者如下(事发时年龄):四名女性生还者都坐在客机最后7排(第54-60排),因在坠毁时承受较少冲击力而生还。此次事故后,吸取教训的日本自卫队购买了用于夜间巡逻和搜救的直升机,然而他们在此后的多次重大灾难之救援活动中的表现仍遭到了日本民众的诟病。于事故中身亡的罹难者最终安置于群马县藤冈市的各中小学的室内体育场进行辨认。坠毁时因猛烈撞击且发生大火,且因时值夏季,遗体腐败得很快,造成大部分罹难者的遗体残缺不全。由于当时DNA分型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日本政府动员了许多当地医师以及全国的法医和牙医,协助在酷热及尸臭之中辨认罹难者身份,辨识工作直到该年冬天才全部完成。在调查开始时,日本官方将此次事故作为一次犯罪事件来处理,将失事现场作为犯罪现场封锁,并拒绝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及波音公司的调查人员介入调查。后来在NTSB主席亲自写信给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才同意美方人员在事发5天后进入调查现场,然而波音公司的人员被认为是嫌疑犯而受到监视无法自由行动,并需要于NTSB的陪同下方可进行调查,后而影响了调查的进度。日本官方的航空与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后,在1987年6月1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做出三点结论:失事班机上的飞行员与工程师,在几近完全失控的情形下与飞机搏斗了半小时,并在坠毁前一直试图回避绵延的山岳地形,表现出了过人的努力和技术(在事后,模拟当时状况的调查员及机师没有人能在同样的情况下还能飞行半小时)。不过当时机长在事故发生后表现出的反应迟缓(多次未对同事请求和塔台呼叫做出反应)和操作失误(在高空缺氧下没有选择下降至可呼吸状态;飞航工程师提出使用氧气面罩回答准许但没有执行;在已失去对飞机的控制后依然坚持选择返回羽田机场而非就近前往名古屋迫降)也受到一些批评,但考虑到机组人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与使劲搬弄操纵杆,而且在机舱失压,脑部极可能已经缺氧的状态下,这些失误并非难以理解。1985年12月,本起空难的罹难者家属组成了“812联络会”(8.12连络会),宗旨为追查本次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与进行飞安相关研究。2009年3月,“812联络会”因对国际飞安有重大贡献,获得美国航空事故受害者协会(NADA)的最高荣誉“航空安全奖”。1986年,事故地点所在地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高天原山(日语:高天原山)设立纪念碑“昇魂之碑”(纪念碑设立点同时是当时临时直升机场,同时亦是遗体从现场运离的场所),由当时日本海军少校退役的上野村村长黑泽丈夫(日语:黒沢丈夫)提字。而当地的步道和山区被命名为御巢鹰之山脊(日语:御巣鷹の尾根),之后交由财团法人“慰灵之园协会”雇用当地居民整理事故现场,并于每年事故发生之日的8月12日举办慰灵登山活动;部分的飞机残骸以及相关文书资料则移至日航于2006年建立的安全推广中心作永久保存及展示。1999年,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发表新作《不沉的太阳》。其主角以前日航工会会长小仓寛太郎(日语:小倉寛太郎)为蓝本,主要描写日本航空内部的企业文化以及权力斗争,故事中段并有大量关于此空难的情节。2000年8月,《每日新闻》报导运输省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将把保存期限即将到期的资料全数销毁,引起要求重新调查的罹难者家属与相关人士挞伐;不过在本则报导前一个月,从飞行纪录器转录的事故当时驾驶舱与地面通讯内容的录音带因不明原因流出至各大媒体,并在该年8月8日由各新闻台向全国民众公开。2003年,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横山秀夫发表了小说《登山者》,叙述报导该次空难的记者群。2005年(事故届满20周年),事故地点举办放水灯仪式追思会,罹难者汤川昭九的女儿戴安娜·汤川回到日本,在追思仪式现场演奏小提琴。仪式中也播放了罹难者坂本九所演唱的成名曲《仰望夜星(日语:見上げてごらん夜の星を (曲))》(見上げてごらん夜の星を)。2006年8月,由于罹难者家属年事渐高,为缩短高天原山登山口至“昇魂之碑”的距离,上野村公所决定开放事故地点附近的防砂坝工程用道路、村道与林道供慰灵者使用。2015年7月17日,日本航空空服员共50人前往“昇魂之碑”参拜,受访的空服员表示必需要记取此事件的教训,每一次的飞行都要非常慎重。2015年8月12日(空难30周年)当天清晨,罹难者家属登上当时坠机处的群马县上野村高天原山,以追悼在这场空难中罹难的家属与亲人;当天共有75个家族,计302人进行了慰灵登山活动。日本航空的社长植木义晴(日语:植木義晴)也前往献花致意,傍晚并于慰灵之园举办追悼慰灵仪式。日本歌手角松敏生的歌曲《Ramp In》和韩国歌手路易(루이)的歌曲《泪》(루)之音乐录影带也借此事故作背景,并纪念事故的死难者。其中《Ramp In》更于1990年代于富士电视台用作收台的背景音乐,播映羽田机场飞机升降为背景。2017年8月12日,一架全日空波音777-200客机执飞羽田至伊丹的同一时间同一飞行路线的37号班机任务时,于起飞后18点24分时在相模湾海域上空发生起落架舱破裂导致空气泄漏的事件,所幸该机于18时54分安全返降羽田机场,这两起事件有着惊人的巧合:2017年8月12日是空难发生32周年,两起事故同样发生在18点24分,同样在相模湾上空出事,出事时执飞的航线都是羽田至伊丹,前序航班都是羽田至福冈,从起飞到事故发生期间都经过了12分钟,机舱失压时自动播放的紧急下降提示录音都为同一个版本,全日空37号班机出现的起落架舱破裂故障亦为日航123号班机发生事故时最初机长推测发生的故障,且全日空37号班机最终降落的时间仅比日航123坠毁的时间早了两分钟。
相关
-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英语:human leukocyte antigen,缩写为HLA),是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其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1),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
- 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按照预定的程序集体自杀的行为。它包括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类。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坏死不同。
- 制服单位美国军事史(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制服部队(英语:Uniformed serv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指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所拥有的八支联邦制服部队(英语:Uniforme
- J01M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蛇根木蛇根木(学名:Rauvolfia serpentina)为夹竹桃科萝芙木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大洋洲、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目前已
- 炔诺酮炔诺酮(英语:Norethisterone 或 英语:norethindrone)是一种黄体制剂药物,用做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药物以及治疗一些妇科疾病。
- 尤金·派克尤金·纽曼·帕克(英语:Eugene Newman Parker,1927年6月10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帕克于1948年自密歇根州立大学学士毕业,1951年自加州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1950年代他研究出
- 鑥6s2 4f14 5d12, 8, 18, 32, 9, 2蒸气压3, 2, 1 (弱第一:523.5 kJ·mol−1 第二:1340 kJ·mol−1 第三:2022.3 kJ·mol主条目:镥的同位素镥(Lutetium,台湾称镏,旧译作鏴)是一种化
- 法式千层酥法式千层酥(法语:mille-feuille,又称拿破仑酥、拿破仑蛋糕)是一种法国起源的蛋浆甜品。传统上,法式千层酥是由三层酥皮夹两层奶油,但有时也用果酱。顶部通常是交替的白色(糖制成)和
- 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