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狄奥多里克
✍ dations ◷ 2025-04-24 13:42:14 #狄奥多里克
狄奥多里克大帝(拉丁语:Flavius Theodericus,希腊语:Θευδέριχος,古德语:Dietrich,法语:Thierry;454年-526年8月30日)东哥特人的领袖(471年起),东哥特王国(其疆域大部分位于今日的意大利)的建立者(493年~526年在位)。从511年开始,他还是西哥特王国的摄政。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国王狄奥德米尔之子,在他出生时,东哥特人刚刚摆脱了持续一个世纪的匈人的统治。他在童年时代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当人质,以确保他父亲(一个蛮族首领)不会违背与东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一世签订的和约,按照这个和约,东哥特人应臣服于东罗马帝国。在拜占廷宫廷中长大的经历可能使他认识到了文明世界的优点,从而解释了他日后征服意大利时并非像其他蛮族首领一样大肆破坏而是努力维持社会秩序的原因。总的来说狄奥多里克是那个时代最文明开化的蛮族人物之一,他一定对罗马世界的精妙政治结构和高度文化产生了仰慕。皇帝利奥一世和其继任芝诺对这个蛮族青年非常赏识,先是将他提拔为军队长官,后来更任命为执政官。当狄奥多里克31岁时,他离开了东罗马军队,回到他的族人中去。488年,在两次入侵拜占庭并几乎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皇帝芝诺终于被迫同意其入侵意大利,493年,他诱杀意大利统治者奥多亚塞并使自己成为唯一的统治者。狄奥多里克在世时通常居住于拉韦纳,并死在那里;现在在拉韦纳市区内有一座被称为他的陵墓的建筑物,不过该建筑显然不是在东哥特时期修建的。在日耳曼人的传说中,狄奥多里克通常被说成是意大利城市维罗纳的统治者,即所谓狄特里希·冯·贝尔恩(中古高地德语:Dietrich von Bern),虽然他大多数时间是居住在拉韦纳;詹姆斯·布赖斯在其著名著作《神圣罗马帝国》中解释说,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日耳曼各族更熟悉维罗纳,或许是因为当时狄奥多里克需要关注北边防务时会迁都到维罗纳的缘故。“狄特里希·封·贝尔恩”是日耳曼神话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些神话中作为英雄出现的狄奥多里克与历史上的人物相差甚远,而且充斥着年代错误(例如把狄奥多里克和阿提拉说成一个年代的人物)。有狄奥多里克出场的日耳曼史诗有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在这两部史诗中狄奥多里克都只是次要人物。狄奥多里克的名字也出现在北欧神话中(以Þjóðrekr的形式)。至少有一部萨迦是以狄奥多里克为主人公的,即狄奥多里克萨迦(Þiðrekssaga)。
相关
- 瘟疫瘟疫,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又会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他物种。现代医学卫生发达,许多会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为流行病等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指新生儿因为体内胆红素浓度偏高,造成巩膜及皮肤发黄(黄疸)的情形,其他的症状包括睡眠过多或是食欲不佳。其并发症包括癫痫发作、脑麻痹以及核黄
- 离子导入法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离子导入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
- 立克次体目立克次体目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目,大部分已知的物种都只是以其他细胞的内共生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名的病原体,包括立克次体,它引起许多人类的疾病。另一方面,对立克次体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英语: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是指胃、小肠前段(十二指肠)或幽门,有时也包含了食道下端的黏膜损伤(溃疡)。在胃发生的溃疡称作胃溃疡(英语:s
- 家猫猫(学名:Felis Catus或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猫,为小型猫科动物。根据遗传学及考古学分析,人类驯养猫的纪录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湾地区,古埃及人饲养猫的纪录可
- PHWR重水反应堆简称“重水堆”或“HWR”(Heavy Water Reactors),是一类利用重水作为中子慢化剂的核反应堆。最常见的重水反应堆是CANDU反应堆。重水反应堆中利用的慢化剂——重水是
- 土地在经济学中,土地(英语:land)概括了所有自然资源,包括地理位置、土壤、矿产、森林、渔业资源、水资源、空气质量、地球静止轨道、电磁波谱、太阳等。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是所有商品
- 西伯利亚大陆西伯利亚大陆(Siberia)又名安加拉古陆(Angaraland),是个史前克拉通(稳定地块),存在于埃迪卡拉纪到二叠纪之间。现在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是昔日西伯利亚大陆的残余部分。阿非利加洲(非洲)
- 瓦维尔山瓦维尔山(波兰语:Wawel,或 Wzgórze wawelskie)是波兰城市克拉科夫中位于维斯瓦河左岸的一座石灰岩小山,紧邻克拉科夫旧城区,海拔228米。自旧石器时代起,山上就有人类居住。山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