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话

✍ dations ◷ 2025-09-04 16:51:08 #赣榆话
赣榆话为通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的方言,一般认为属于汉语中原官话郑曹片,也有人认为属于胶辽官话青莱片。赣榆地处江苏北部,与山东省和连云港市(原海州直辖地区)接壤,语音和词汇上受到多重方言,如江淮官话、冀鲁官话等影响。因而在方言中,赣榆话具有其独特的地位。赣榆话的内部也有较大差异,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通话。汉语方言分区的依据主要是声调的分化,官话的划分依据仍然贯彻这一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划分中原官话的主要依据是古清入和次浊入今归阴平;划分胶辽官话的主要依据是古清入归今上声,古次浊入今归去声。按《赣榆方言志》描写的赣榆音系的特点:“县内大部分地区(包括青口镇)古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赣榆方言应归中原官话区。但是赣榆话今声母和胶辽官话相同,又似应归胶辽官话区。事实上,赣榆方言处于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兼具两者的一些特征。赣榆方言语音大体分为五个语区,相邻语区之间并无绝对明显界限,有混合现象。从语音特征上看,赣榆话兼具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的某些特点。据《江苏省志·方言志》,赣榆话有21个声母:据《江苏省志·方言志》,赣榆话有基本韵母37个:赣榆话总共有四个可以区分开来的声调,在第一,第二个声调中分化出平、入两种声调。也就是说,赣榆话共有六个音韵学上的声调。只是阴平和阴入,阳平和阳入的调值相同罢了。各个声调调值如下:像“法,笔,克”等入声字,赣榆话都读平声,而普通话则归入上声和去声。 所有入声字,除了“六”和“玉”等极个别的例子,在赣榆话里都读平声。 注:入声字就是古汉语中以-p,-k,-t,结尾的字。如:六在古汉语中读作liuk.赣榆县处于行政交接之地,方言过渡之区,南接属江淮官话洪巢片的连云港市市区,西界属中原官话郑曹片的临沭县,北邻属胶辽官话青莱片莒照小片的日照、莒南,西北与冀鲁官话区相去不远,境内方言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广为关注。研究赣榆话的专著列举如下:

相关

  • 阿兹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德语:Alzheimer-Krankheit、英语: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
  • 虚弱虚弱、无力、乏力(英语:weakness或asthenia)是一种症状的统称,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该症状的成因多种多样,可细分为真性肌无力(true muscle weakness),或者体感肌无力。真性肌无力是
  • 传导系统心脏电传导系统(Electrical conduction system of the heart)可以使窦房结产生的脉动传播至心肌,并刺激心肌使其收缩。这种节奏性地刺激心肌使得心肌可以有效地收缩,将血液输运
  • 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英语:Escitalopram),或称依地普仑 ,商品名为立普能(Lexapro)等,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用来治疗成人和12
  • 声学声学是物理学中波动学的一个领域,研究媒质中机械波,包括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研究课题包括声波的产生,接收,转换和声波的各种效应。同时声学测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有着
  • 神经肌肉阻断剂神经肌肉阻滞药(Neuromuscular-blocking drugs)是可以阻滞神经肌肉接点神经传导的药物,会造成骨骼肌的瘫痪。可以透过在突触前(英语:Presynaptic)作用,抑制乙酰胆碱(ACh)的合成或是释
  • 转移RNA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NA),又称传送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通常简称为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其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转
  • 老聃老子(?-?),姓李,一说姓老,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生于东周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原属陈国,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商容,于东周春秋时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中国春秋时
  • Sb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锑(化学式:Sb2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称锑华,俗称锑白。三氧化二锑是白色立方晶系晶体,分子组成为Sb4O6,具有四面体构型,键长为(Sb-O)220pm±10pm。在570℃转变为正交
  • NaSeCN硒氰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SeCN。硒氰酸钠可由氰化钠溶解硒得到:硒氰酸钠遇酸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