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赣榆话
✍ dations ◷ 2025-11-15 22:30:02 #赣榆话
赣榆话为通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的方言,一般认为属于汉语中原官话郑曹片,也有人认为属于胶辽官话青莱片。赣榆地处江苏北部,与山东省和连云港市(原海州直辖地区)接壤,语音和词汇上受到多重方言,如江淮官话、冀鲁官话等影响。因而在方言中,赣榆话具有其独特的地位。赣榆话的内部也有较大差异,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通话。汉语方言分区的依据主要是声调的分化,官话的划分依据仍然贯彻这一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划分中原官话的主要依据是古清入和次浊入今归阴平;划分胶辽官话的主要依据是古清入归今上声,古次浊入今归去声。按《赣榆方言志》描写的赣榆音系的特点:“县内大部分地区(包括青口镇)古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赣榆方言应归中原官话区。但是赣榆话今声母和胶辽官话相同,又似应归胶辽官话区。事实上,赣榆方言处于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兼具两者的一些特征。赣榆方言语音大体分为五个语区,相邻语区之间并无绝对明显界限,有混合现象。从语音特征上看,赣榆话兼具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的某些特点。据《江苏省志·方言志》,赣榆话有21个声母:据《江苏省志·方言志》,赣榆话有基本韵母37个:赣榆话总共有四个可以区分开来的声调,在第一,第二个声调中分化出平、入两种声调。也就是说,赣榆话共有六个音韵学上的声调。只是阴平和阴入,阳平和阳入的调值相同罢了。各个声调调值如下:像“法,笔,克”等入声字,赣榆话都读平声,而普通话则归入上声和去声。
所有入声字,除了“六”和“玉”等极个别的例子,在赣榆话里都读平声。
注:入声字就是古汉语中以-p,-k,-t,结尾的字。如:六在古汉语中读作liuk.赣榆县处于行政交接之地,方言过渡之区,南接属江淮官话洪巢片的连云港市市区,西界属中原官话郑曹片的临沭县,北邻属胶辽官话青莱片莒照小片的日照、莒南,西北与冀鲁官话区相去不远,境内方言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广为关注。研究赣榆话的专著列举如下:
相关
- 数有的语言中,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有数的范畴。大部分区分数的语言中,一般只有单数和复数,而一些语言中亦有双数(例如阿拉伯语和古希腊语等)、三数(例如多罗马科语)、微数(Paucal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英文: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NR), 别称为 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 他是一个酵素,功能为把核苷酸催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常被使用于DNA
- 陈 旭陈旭(1936年9月17日-),中国古生物与地层学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湖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 大上海都市计划大上海都市计划是上海市政府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指导战后城市建设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上海结束租界历史之后,首次编制的上海市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也是中国编制的第
- 泌乳激素1n9d, 3d48, 1rw5· STAT protein nuclear translocation · regulation of JAK-STAT cascade · female pregnancy · regulation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 growth
- 水枧头水枧头 ,是新北市淡水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该区东部,范围大致为水源里不含西南端凸出部分、树兴里东北部条状地区。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水枧头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水枧头庄”,隶
- 基奇纳基奇纳(英语:Kitchener,发音为/ˈkɪtʃɨnər/)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座城市,为滑铁卢区的行政中心,与邻近的滑铁卢市合称“基奇纳-滑铁卢”(Kitchener-Waterloo,简称“K-W”),而两者
- 703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20年代 前710年代 | 前700年代 | 前690年代 前680年代前708年 前707年 前706年 前705年 前704年 | 前703年 | 前702年 前701年 前700年 前
- 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满语:ᡩᡠᡩᡠ ᡶᡠᠮᠠᠨ,转写:Dudu Fuman),爱新觉罗氏,明朝建州左卫人。觉昌安的父亲,塔克世的祖父,努尔哈赤的曾祖父。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齐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
- 张景钺张景钺(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字岘侪,江苏武进人,中国植物学家。出生于湖北光化县。1916年在安徽芜湖圣雅各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0年毕业后公费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