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见鸡馆

✍ dations ◷ 2025-05-13 05:40:08 #风见鸡馆

神户市风见鸡馆(日语:神戸市風見鶏の館こうべしかざみどりのやかた  */?)是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北野町(日语:北野町 (神戸市))3丁目的一座历史建筑。这座建筑修建于1904年,最初是一座德国人贸易商住宅的异人馆(西洋馆)。其外观特征包括重厚的炼瓦外观及屋顶上的风向标。因其最初居住者的人名,该建筑亦常被称为旧托马斯邸、旧托马斯住宅。该建筑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

风见鸡馆修建于1904年,最初是德国人贸易商哥特弗里德·托马斯(Gottfried Thomas)的个人住宅,设计者是德国人建筑家盖欧尔格·戴·拉朗德(日语:ゲオルグ・デ・ラランデ),外观为新巴洛克式风格。住宅主人托马斯将这一住宅称为莱茵馆。建筑内装使用了青春风格(英语:Jugendstil)(新艺术运动)。

在托马斯一家在1914年返回德国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和德国之间进入交战状态。托马斯一家因此无法回到这座建筑。虽然当局对托马斯一家宣称因这座建筑是敌国资产而被没收,但在登记簿上则记载为战争中的买卖:122-125:206-207。

实业家兼政治家山县胜见(英语:山縣勝見)在二战前曾以自己的公司新日本汽船名义购入这座建筑。其后该建筑由山县纪念财团所有。1968年,这座建筑被售给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被作为学生宿舍使用。山县的长男后和住在邻居的萌黄之馆小林家(神户电铁社长)之女结婚。

该建筑因1977年10月开始播出的NHK晨间小说连续剧《风见鶏(日语:風見鶏 (テレビドラマ))》而提高知名度。但建筑主人托马斯家的历史和该电视剧并无直接关系。1978年1月,该建筑以“旧托马斯住宅”的名称列入重要文化财。同年神户市购买了这座住宅,在修整之后将其公开参观。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时,该建筑外墙产生154处龟裂,此后耗时1年8个月修复了建筑。

风见鸡馆共有两层(部分有三层)。建筑东侧有玄关,玄关上方是阳台。一层中央北侧是大厅,南侧是客厅。东侧的北部是书房,南部是接待厅。一层西侧是食堂,其南侧是阳台。二层的房间配置和一层相同,设有儿童房间、早餐间、来客用寝室、夫妇寝室。建筑物东南角有塔楼,上有风向标:173-174:186-187。

建筑外观木质部分的涂色在1978年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时是灰色,后改为茶褐色。但在有戴·拉朗德本人签名的设计图上,木质部分是深绿色。在2011年重新涂漆时,曾有建议恢复为深绿色。

自西南方向

自东北东方向

塔楼

风向标

1层书房

1层接待室

1层食堂

1层房间

2层来客用寝室

2层早餐房间

2层儿童房间

相关

  • 肌张力亢进张力亢进(英语:Hypertonia、肌肉压力过高、肌肉张力亢进、肌肉僵直),在文献中、有时等同于反射亢进(Spasticity/hyperreflexia),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损伤所引起的亢进、亦即
  • 高放射性废物高放射性废物是核燃料再处理中制造的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核燃料再处理中产生的废液以及液态高放射性核废料在玻璃化过程中生成的废物。液态高放射性废物在等待玻璃化的过
  • 心脏内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14号染色体14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4号染色体。14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7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至3.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于地纮仁于地纮仁,本名:越智浩仁(おち ひろひと),日本男性动画导演、演出家、编剧。出身于岐阜县。代表作是担任导演的《金色琴弦》系列、《名侦探柯南》、动画版《战国无双》。此外,曾在
  • 安达拉帕区坐标:13°42′S 73°24′W / 13.700°S 73.400°W / -13.700; -73.400安达拉帕区(西班牙语:Distrito de Andarapa),是秘鲁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南部阿普里马克大区的安达韦拉斯省,始建
  • 1980年3月1日月食1980年3月1日月食为一次在协调世界时1980年3月1日出现的半影月食。该次月食半影食分为0.681、全影食分为-0.436。这次月食的食分是10.88。 本段时间均以协调世界时(UTC)为准
  • 日本山蛭日本山蛭(学名:)为山蛭科山蛭属的动物,俗名天目山蛭、日本山蛭台湾亚种。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婆罗洲、越南、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多营陆地生活,栖息山
  • 阿克萨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阿拉伯语:المسجد الاقصى‎,.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
  • 樊洪业樊洪业(1942年11月9日-2020年8月29日),曾用名石希元,男,祖籍河北抚宁,生于辽宁抚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主任。1942年11月9日出生于辽宁抚顺。1960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1965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调入新成立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1985年随杂志社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991年晋升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室主任、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