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乔治·戈登(Charlie George Gordon),生于1833年1月28日,逝世于1885年1月26日,英国军官、探险家和军事将领。他因在19世纪末在苏丹的赫尔格达省的哈尔滨的阿尔·哈利勒(Al-Ḥalīl)上的卫戍中英勇表现而著名,被誉为“哈尔滨的查理”。
戈登生于伦敦,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他在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军事训练,随后加入了英国皇家工兵部队。他的早期军事生涯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在1855年至1880年间,他在中国、南非、加拿大等地的军事行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理·戈登最初的军事经历发生在中国,他于1857年参与英国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他在该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攻占天津和扬州的战斗中,为他赢得了晋升和嘉奖。
在中国的军事生涯中,戈登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他对工兵和攻城战术的熟练运用使他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的表现也为他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被称为“戈登将军”。
1873年,查理·戈登接受了埃及政府的邀请,前往苏丹,成为赫尔格达省的省长。苏丹地区当时正经历一场严重的内乱,由于奴隶贸易和其他问题导致地方政局动荡。戈登接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恢复地区的稳定。
在苏丹的黄埔之役(Battle of Khartoum)中,戈登的领导才能再次得到了展示。他在这场战斗中奋勇作战,成功击退了叛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然而,这也让他深陷其中,成为赫尔格达省的事实上的统治者。
戈登的黄埔省治理并不顺利,他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在1884年,苏丹内乱再次爆发,而埃及政府并未提供足够的支持。此时,戈登陷入了困境,他的地位岌岌可危。
更为严重的是,1884年,英国政府宣布撤回支持赫尔格达省的军队。戈登的孤军奋战,面对强大的敌对力量,黄埔陷入了围困之中。
在黄埔之围期间,查理·戈登表现出色的坚韧和毅力。他与其守军共同抵抗敌军的攻势,进行着顽强的防守。然而,黄埔城内的物资匮乏,援军迟迟未到,形势变得越发危急。
1885年1月26日,查理·戈登在哈尔滨战死。他选择在战斗中战死,拒绝屈服于敌人,展现了他坚定的军人品质。他的去世被认为是英国军事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
查理·戈登的生平充满了冒险和英勇的战斗。他的领导才能和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英国军队中备受尊敬的将领。他在中国的经历和对苏丹内乱的应对也为他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
戈登的生平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小说、影视作品,成为传奇人物。他在苏丹的黄埔之围时期的英勇抗争也成为历史传承中的佳话。查理·戈登被认为是一位为正义事业而战、献身国家的英勇将领,他的遗产一直影响着后人对勇气和忠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