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管虫

✍ dations ◷ 2025-09-28 21:56:33 #巨型管虫
巨型管虫(学名:Riftia pachyptila)是西伯加虫科下的一种生物。它生活在太平洋一英里以下的海底热泉附近,可以忍受富含硫化氢、水温在2至30摄氏度之间的海水。其长度可达2.4米(7英尺10英寸),直径约4厘米(1.6英寸)。不同于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的羽织虫属物种Lamellibrachia luymesi(170至250年间只能生长2米),巨型管虫生长速度极快,两年内就可以长1.5米(4英尺11英寸)。巨型管虫发现于1977年由地质学家杰克·科利斯(英语:Jack Corliss)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前往科隆群岛热点探勘时所发现。巨型管虫的发现完全是个意外,当时的研究队伍只是为了研究当地的海底热泉,因此也没有生物学家进驻。这次探勘还在海底热泉附近发现了很多其他新物种。由于阿尔文号深潜器搭载了机械手臂,因此也采收了许多生物的样本,包括了双壳纲、多毛纲、大型螃蟹以及约长 2 米的巨型管虫个体。在这之后于中洋脊附近的海底热泉也陆续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尽管热泉附近的温度可达 350 °C – 380 °C。巨型管虫刚孵化时为于远洋带可自行游动不仰赖共生的担轮幼虫,在发展为后担轮幼虫(英语:metatrochophore)后转为行固着(英语:Sessility_(motility))生活,并开始仰赖共生细菌提供营养。巨型管虫体内的共生菌并未出现于管虫的配子之中,而是在管虫孵化后,透过类似感染的形式借由皮肤自周遭环境吸收而得到。刚出生的巨型管虫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肠及肛门。在共生菌于中段肠建立群落后,中段肠会膨胀并形成营养体,而其他部分的消化系统则会退化。在成年巨型管虫的体内,几乎看不到有原本消化系统器官的残留。若将巨型管虫去掉外部由几丁质组成的长管,其身体构造有别与传统西伯加虫科的前体部、中体部(英语:mesosoma)、后体部(英语:metasoma)三分形式。巨型管虫身体的第一部分被称为鳃羽(Branchial Plume),主要负责提供营养给栖息于营养体内的共生细菌。其红色来自于其中由至多144个血球素链组成的血红素。这些血红素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携带并运送硫化氢及氧气,而大部分物种的血红素并无此能力。如果巨型管虫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它们会将鳃羽缩回至管中,并利用壳盖(英语:Operculum_(gastropod))将自己封闭于管内。巨型管虫身体的第二部分称为被套(vestimentum),由带状的肌肉所组成,带有两翼并在末端有两个生殖孔。膨大的背血管结构(功能类似于心脏)就位于被套之内。巨型管虫身体的第三部分称为躯干部(trunk),包含了体壁、生殖腺以及体腔;躯干部也是管虫营养体的所在位置,营养体为海绵状的组织,储存了能提供管虫营养的硫氧化细菌与硫颗粒。由于成年巨型管虫的嘴、消化系统与肛门均已退化,它们所需的营养均必须由这些互利共生的细菌提供。细菌在营养体中所进行的化能合成,最早是由科里·卡瓦纳(英语:Colleen Cavanaugh)发现。巨型管虫鳃羽中的血红素具有携带并运送H2S及O2的能力,而体内的共生菌则能透过微血管获得这些化学物质以进行化能合成。在化能合成的过程中,线粒体酵素硫氰酸酶(英语:Rhodanese)会催化硫代硫酸盐S2O32-的歧化反应,生成S及亚硫酸盐SO32-。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但是氮却是生物合成的重要元素。位于巨型管虫营养体内的化能合成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为铵离子,由细菌合成氨基酸并释放给巨型管虫。为了能将硝酸盐运输给细菌,巨型管虫的血管内具有极高浓度的硝酸盐,甚至为周遭海水硝酸盐浓度的 100 倍。为何巨型管虫能够浓缩并承受如此高浓度的硝酸盐,至今仍然未知。巨型管虫身体的第四部分称为后体部(opistosome),将个体固着于管内并用来储存细菌化能合成后所产生的废物。

相关

  •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挪威语:Nobel prisen,英语:Nobel Prize),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 查尔斯·路易士·阿冯斯·拉韦朗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法语: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法国医师。1880年在阿尔吉利亚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
  •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规律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将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体系还是分子体系是区分量子物理学与量子化学的标准之一。目前认为最早的量子化学计算
  • 贝类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埃德加敦埃德加敦(Edgartown)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杜克斯县,面积317.9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3,779人,其中白人占93.33%、非裔美国人占1.77%。
  • 华严经《.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
  • 蚬是双壳纲帘蛤目蚬科水生软体动物的统称。台湾闽南语为蜊仔(lâ-á)。此科蜊类会将壳内孵化的幼体排至周围水中(卵胎生)。其幼体比邻科泥蚬科(Sphaeriidae)要更小。根据2016年分
  • 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bovine γ,PDB 1AB9,EC 3.4.21.1),也叫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能够分解蛋白质的消化性酶,活性基团为丝氨酸,故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在酪
  • span class=nowrapEsClsub3/sub/span三氯化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EsCl3,有强放射性。三氯化锿可以被汞阴极电解还原为二氯化锿(氯化亚锿)。EsF3 · EsCl3 · EsI3 · Es2O3 · Es(NO3)3
  • 血中毒败血症(拉丁语:Sepsis)(中国大陆译为脓毒症)指的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发炎的严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频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识不清。有时患者也会发生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