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

✍ dations ◷ 2025-09-11 00:39:30 #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

“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是指一首于19世纪初出版,声称是由莫扎特所创作的合唱作品。当中又以一段称为“天主在天受光荣”(Gloria in excelsis Deo)的选段最为人认识及独演唱。由于这段的歌词取自弥撒曲中的“光荣颂”前部分,因此被认为是出自他的一首未曾出版过的弥撒曲选段。后来经过音乐学家的长时间的考证,现时几可肯定作品其实是由同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梅拿(英语:Wenzel Müller)(Wenzel Müller)的作品。尽管如此,这首“冒认”莫扎特的作品,至今仍然是不少业余合唱团的常备曲目之一。

乐曲最初由诺韦洛出版社(Novello)于1819年首刊,即他死后28年,1821年由西姆罗克出版社发行管弦乐谱。很快便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作品,并且成为19世纪中期的其中一首主要合唱作品。然而,有对莫扎特音乐有研究的学者,开始对本作品的出处有所怀疑,他们从和声建构及旋律的写作特徽中,发觉与莫扎特的作品有异,而本曲采用G大调调号,但以C大调作为“光荣颂”为主调也和莫扎特惯常的写作方法不相同。当克歇尔首次整理莫扎特的资料时,他对作品的真确也存疑,因此并未有把它放进入正式的克歇尔编号内,而是把它放在附录册内,并以“Anh”编号表记。及后,再经历不同人士的考证及比较,最后在梅拿的一首弥撒曲(即他的《G大调弥撒曲》)中找到了近乎相近的部分,也符合了原来歌词在不整全下,有其他乐章接触。及后在1964年的克歇尔目录K6版本中,此曲的编号再更改为K. Anh. C1.04(Anh. C 代表该作品是冒充莫扎特创作的作品),乐谱也被剔除于新莫扎特全集外。

至于真正的第12号弥撒曲,现时泛是指于1775年至1777年于萨尔斯堡所创作的《C大调弥撒曲(英语:Mass in C major, K. 258 "Piccolomini")》,K258。

一开始便进入第1主题,采用“曼海姆火箭”形式的C大调分解和弦。

相关

  • 鼻中隔软骨鼻中隔软骨(英语:septal nasal cartilage)是由透明软骨(英语:hyaline cartilage)所组成。某些地方看起来像四边形,其边缘比中间还要厚实。鼻中隔软骨把前面鼻腔的中间部分给分成左
  • 尤卡吉尔语系尤卡吉尔语系是俄罗斯尤卡吉尔人(西伯利亚人之一)的几种语言,他们生活在科雷马河(Kolyma)盆地。现时只有北尤卡吉尔语和南尤卡吉尔语两种语言存在。其他的已经消亡。这些语言与其
  • 唇音唇音化(英语:Labi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唇软颚音。通常发生于唇软颚近音/w/或者后元音如/u/、/o/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动
  • 约翰·卫斯理背景 新教 宗教改革 抗辩五条 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主义争论史人物 雅各布斯·阿民念 西蒙·伊皮斯科皮乌斯 胡果·格老秀斯 抗辩派 约翰·卫斯理学说 全然败坏 有条件的拣选
  • 渥太华国家森林渥太华国家森林(英语:Ottawa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密歇根州上半岛的一座国家森林,占地面积993,010英亩(401,860公顷)。森林多位于戈吉比克县和昂托纳贡县内,在艾昂县、霍顿县、巴
  • 逻辑删除逻辑删除(英语:logical deletion),又被称软删除、假删除,是一种数据库操作,使用标记将数据标为不可用,而不从数据库删除数据本身。使用适当的方法可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 锦屏粉藤锦屏粉藤(学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下的一个种。
  • 蒸汽挂烫机蒸汽挂烫机是平板熨斗的升级和替代品,把衣服自然悬挂,然后进行熨烫,在重力与高温蒸汽双重作用下轻松熨好衣服。与平板熨斗相比,更加的方便快捷,并能对衣料形成有效的保护,可广泛用
  • 幻圆幻圆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枝,将自然数排列在多个同心圆或多个连环圆上,使各圆周上数字之和相同,几条直径上的数字和也相同。著名的同心幻圆有南宋数学家杨辉的攒九图和丁易东的太
  • 约翰·奥利弗约翰·威廉·奥利弗(英语:John William Oliver,1977年4月23日- ),英国喜剧演员、政治评论员、讽刺作家、影视演员和节目主持人,目前主要在美国发展,他在美国最出名的作品是每日秀和《上周今夜秀》()。奥利弗也同时在电视系列节目废柴联盟表演,他曾与安迪·早特曼广泛地合作,合作的成果包括数百小时的讽刺播客和电台广播,节目有《政治动物》、《部门》和《号角》()。他在2006年加入了喜剧中心的节目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作为一名记者。2013年,每日秀官方宣布由于原主持人斯图尔特要在暑期拍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