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巴泰人

✍ dations ◷ 2025-08-28 22:01:29 #阿拉伯族,古代族群,叙利亚历史,伊拉克历史

纳巴泰人(阿拉伯文:الأنباط‎;英文:Nabataeans。又译纳巴提人), 是在约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营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维奥·约瑟夫斯把叙利亚和阿拉伯的边界、幼发拉底河至红海的地命名为“纳巴泰”,也就是他们位于绿洲的居住地和名字来源。

他们宽松的贸易管理网络以一串绿洲为中心点,但中心点没有足够范围作集体农业,而绿洲间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无防线。在106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征服纳巴泰并并入罗马帝国,使得其文化尤其是罐装着色陶器业分散,最后永久失落。

大量的涂鸦和题字(主要是名字、祝贺语)证明纳巴泰人的文化圈远至北方的死海和它曾是广泛散布的文明。特别的是庙宇中没有题字名字分析显示纳巴泰文化包含不止一个种族。不过除了这些外,就再没有纳巴泰其他遗物或文学幸存。最早提及纳巴泰人的是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他认为纳巴泰的贸易路线和其货物来源对他们来说是商业机密,所以传说中的相关资料是不实却令外人轻信。他说纳巴泰人是有10000个战士的强大部落,在阿拉伯游牧民族中算是杰出,避开其他部落发展农业、修理房子、和酒的使用,使牧人可在“幸福阿拉伯”(托勒密提出的术语,拉丁转译作 Arabia Felix,今也门)交易乳香、没药来经营海港业务;亦在埃及交易死海的沥青。 旱地是他们最佳的守护者,因为在多岩、泥的土壤开凿的樽形蓄(雨)水塔乃优良的藏身地(更易伏击侵略者)。纳巴泰人的贸易扩张带来远至红海的交叉文化影响。在佩特拉(今约旦)崇拜的神都归纳巴泰人的神独沙拿(意译“山神”)和 al-Uzza(意译“强者/最有势力者”)管理。

纳巴泰人的起源至今不明。在腔调相似度而言,杰罗姆(Jerome,37年 - 1xx年)提出纳巴泰人和尼拜约人(Nebaioth,在《圣经》《创世记》提及)有关连,但现代历史学家对早期纳巴泰历史持谨慎小心态度。

在前586年发生的巴比伦囚虏 使犹太陷入权力真空,以东人移居犹地亚(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的放牧地,纳巴泰人碑铭自此留在以东境内(正值安提哥一世攻击佩特拉失败,早于312年)。佩特拉或 Sela 是古以东首都。以东人在巴比伦囚虏得益后进入犹地亚南部,纳巴泰人趁机占领古以东,成功发展商业,并成为亚喀巴湾海岸和 Elath 重要海港的主人。阿加萨克斯(拉丁转译:Agatharchus)认为那段时期对当权者很棘手,因为海盗又再破坏埃及和东方的贸易,直至海盗被亚历山大的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严惩。

纳巴泰人首次在历史舞台出现已经略带外国文化─自然是阿拉姆文化,他们甚至用古叙利亚文(古阿拉姆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方言文字)写信给安提哥皇帝。随着塞琉古帝国衰落,纳巴泰人从部落壮大至王国,把其边界向北扩至约旦以东的富饶国土,但民族自尊没有使放弃使用阿拉姆文(从硬币和碑铭可知)。而纳巴泰人发明的北阿拉伯文字演化为现代阿拉伯文字。纳巴泰人占领了浩兰(阿拉伯文:حوران‎;拉丁转译:Ḥaurān,今叙利亚南部,在《圣经》《以西结书》47:16-18提及),在约前85年他们的皇帝亚哩达三世(Aretas III)成为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山谷”(Coele-Syria,今叙利亚、黎巴嫩边境)的统治者。

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纳巴泰人是阿拉姆人的阿拉伯名字,但这是把纳巴泰人误当作从巴比伦尼亚(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城邦,是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领土)移民的阿拉姆人。从纳巴泰人的题字可见,上述正当的名应是受阿拉姆文化影响的阿拉伯人。不过不同群组的纳巴泰人写他们的名都略有不同,所以考古学家不愿说纳巴泰人都是来自同一个部落,或者有任何一个群组属于原纳巴泰人。

从纳巴泰人的题字可见,阿契美尼德帝国灭亡后(前330年),自前200年起阿拉姆语对他们的影响日渐减退。纳巴泰字母也从阿拉姆字母中分裂出来。反而阿拉姆方言日渐受阿拉伯方言影响。从300年起,阿拉伯的影响取得压倒性优势,换句话说纳巴泰语无痕迹地由接近阿拉姆语转为接近阿拉伯语。而阿拉伯字母在400年从纳巴泰字母分裂出来,变得连接、草体。

虽然那时没有现在那么干旱,纳巴泰人的土地仍只是荒漠,需要特别的农业系统。其一是把部分地划为多个浅漏斗以在正中种植一棵果树。荒漠在“雨季”前只会有约一两个下雨日,果树的周边范围会崩溃。“雨季”时,浅漏斗集得的雨水会流入果树和被果树下的土壤吸收。如此干旱的土壤被湿润时就会保留并贮藏水分。

在希腊文化的辉煌下,佩特拉在前100年迅速建造,人口急增至20,000人。

当初哈斯芒人(Hasmoneans)和塞琉古帝国起斗争时,纳巴泰人是前者的同盟。之后纳巴泰人成为犹地亚王朝在辉煌时期的竞争者,他们的混乱状态惹来格奈乌斯·庞培干涉犹地亚。很多纳巴泰人被哈斯芒皇帝亚历山大·詹尼亚斯(Alexander Jannaeus)强逼改信犹太教。这皇帝平定纳巴泰人叛乱后,侵占纳巴泰人的摩押和 Gilead 两座城,征收无指明数量的贡品。在前90年,纳巴泰统治者奥保达一世(Obodas I)知道阿历山大·赞拿乌斯将袭,所以他伏兵于 Gaulane 并成功击溃犹太陆军。

罗马军方在和纳巴泰人的战役失利,因为在前62年马库斯·阿米利乌斯·司哥路斯(Marcus Aemilius Scaurus)接受 300 他连得 贿赂以解除围攻佩特拉(纳巴泰人的地),当然部分原因是复杂地形和食物供应短缺。亚哩达三世(Aretas III,纳巴泰人的统治者)的朋友约翰·海卡奴斯(John Hyrcanus)被马卡斯·阿米利暗斯·司哥路斯派去亚哩达三世以钱求和。亚哩达三世同意,并保留了自己的领土包括大马士革 ,又成为罗马帝国的封候。

在马里卡二世(Malichus II)时期,在 32 BC 罗马帝国犹太行省代理王大希律王在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支持下和纳巴泰开战。战事开初大希律王的军队利用大量骑兵抢劫纳巴泰和占领迪安(Dion)。经这挫折后,纳巴泰军队团兵于卡纳萨(拉丁转译:Kanatha;今叙利亚)但被击溃。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将军阿西尼奥(Athenio)派卡拿萨人援助纳巴泰人,打垮大希律王的陆军,使后者逃至奥米扎(Ormiza)。但一年后大希律王的军队却蹂躏了纳巴泰军。

有一次犹太行省地震后,纳巴泰人造反并侵略以色列,但大希律王马上越约旦河到费拉德尔菲亚(阿拉伯文:فيلادلفيا، بنسيلفان‎,今作安曼)使双方扎营暂战。由阿尔西默斯(Elthemus)领导的纳巴泰人改为拒绝作战,但大希律王却主动攻纳巴泰军的营地。困惑的纳巴泰军无奈迎战但被击败。当他们撤退时,大希律王包围其营地并维持了一段时间。部分士兵投降,而其余的想付500他连得以获和平但被拒绝。纳巴泰军因长期缺水而被逼出营作战,不过再被打败。106年,纳巴泰终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纳入犹太行省。

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纳巴泰在一世纪时继续繁荣兴旺。他们的力量范围伸延至今也门一带,而佩特拉仍保持世界市场的地位,尽管新兴的尼罗河商路(由迈奥沙默斯(拉丁转译 Myoshormus)至科普特)抢了它不少生意。

曾统治过纳巴泰地区(今约旦、叙利亚南部、以色列南部、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统治者如下:

相关

  • 苹果酸苹果酸即2-羟基丁二酸,是一个二羧酸,化学式为C4H6O5。分子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有两种旋光异构体和一种外消旋体。它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之一,由反丁烯二酸水合生成,继续
  • Acsub2/subSsub3/sub硫化锕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c2S3,有放射性。硫化锕可由氧化锕或氢氧化锕在高温(1400℃)下和H2S与CS2的混合物反应得到。硫化锕可溶于稀酸。
  • 清洗清洗可以指:
  • 衡阳保卫战中华民国大日本帝国日方资料: 19,380人伤亡衡阳保卫战是发生在1944年6月22日到1944年8月8日之间中国抗日战争后期最惨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
  •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指的是1991年到1995年之间,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联邦独立出来时,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因民族对立而引发的战争。克罗地亚军的种族灭绝罪行也受到非议,但国际上
  • C小调夜曲Op. posth. (萧邦)C小调夜曲, Op. posth.为萧邦所作的一首夜曲,具有简单的结构,民歌般的旋律。乐首为C小调,4/4拍,延绵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此曲于1937年创作,在萧邦逝世后的1860年出版,并被
  • 非洲隼雕非洲隼雕(学名:)是一种猛禽,它们一般会在多树木的山上出现,在树木的交叉枝干上建造一个直径大约1米的鸟巢。非洲隼雕身长55到68公分,上半身呈黑色。它们会狩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 蒋崇璟蒋崇璟(1916年4月13日-2019年6月27日),河北高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第四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电子工业
  • 德倍礼德倍礼(Debrett's),建立于1769年,是大众了解英国贵族文化及社交礼仪的可借鉴来源。德倍礼因记录英国贵族爵位及轶事而诞生,其创始人John Debrett所编撰的《德倍礼贵族与从男爵》
  • 提法里提提法里提(Arabic: تيفاريتي)是西撒哈拉东北部的一个绿洲城镇,位于摩洛哥墙以东138公里处,距离斯马拉15公里,离毛里塔尼亚北部边界也不远。提法里提是波利萨里奥阵线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