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

✍ dations ◷ 2025-10-19 07:47:08 #禅那
禅那(梵语:ध्यान,dhyāna,巴利语:झान,jhāna),又译为驮那演那,佛教术语,意译为思惟修或静虑,在佛教经论中,专指四种色界定。修行进入四种禅那的方法,为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即止观。“禅那”这个词源出婆罗门教《梨俱吠陀》,有心一境性含义的“禅那”出现于《奥义书》中,在后世的《瑜伽经》八支瑜伽中为第七支。“禅那”广泛用于沙门传统各教派,在佛教中,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禅那与定,在日常用语中或被视为同义词,但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能依之见道证沙门果的色界四种定,而欲界及无色界诸定,不能兼具“断结”及“正观”,一般不称为禅那。汉传佛教概念禅,和禅定的禅,皆源自于禅那的简称,但随着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并开创了禅宗。四种禅那的定义在《阿含经》中有固定文句,下为《法蕴论》的引述:四种禅那是增上心法、现法乐住。说一切有部等将四种禅那归结为十八禅支,其实体有十一法,其释义融入了七觉支的轻安和行舍,并将七觉支的喜认同于五受根的喜根,南传上座部亦有禅支施设。四禅那与四无色定,合称八等至,即俗称的四禅八定,四无色定分别为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等至再加上八解脱中最终的想受灭定,合称为九次第定。八根本定各有其近分定,其中初禅之近分定为未至定或称近行禅,亦有在初禅与二禅中间施设无寻唯伺的禅中间或称中间禅,行者可依四根本禅那(dhyāna-maula)及此二定而见道。此外,在第四禅地或有旁入无想定,四禅那与四无量可相互引起,四修定中的光明想等持能令人证得殊胜智见。修行进入禅那,在传统师承教法中,主要有能成就前六等至的十遍处,能成就四禅的持息念(安般念),能成就三禅的慈无量,能成就初禅的不净想和身至念,二者后统称不净观;此外,修行业处,还包括能成就未至定的四界分别观等,诸论书及诸宗派,对修行各种加行、功德的性相及其与禅那的关系各有见解。禅那修行,在宏观上分成二种修行(bhāvanā),即奢摩他与毘钵舍那,二者殊途同归,合称止观。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缅甸佛教,又将修行分为“止乘者”(samatha-yānika)和“干观者(纯观者)”(sukkha-vipassaka)。

相关

  • 锁骨锁骨 (英文:Clavicle;拉丁文:Clavicula)是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肩胛带三骨之一。硬骨鱼身上已经有其痕迹,但两栖动物却没有锁骨。除了锁骨,还有喙状骨和肩胛骨,共同组成肩胛带
  • XX染色体(X chromosome)是部分动物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之一。它出现在X0和XY性别决定系统中。对一般人类来说,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X、Y染色体各有一条。在人类约20000至25000个基
  • 生成文法在理论语言学中,生成文法(英语:generative grammar)是一种尝试接近语法学(英语:Syntax)的方式 。生成文法尝试给出一套规则,其能正确的预测,在一个语言中,什么样的词汇组合能成为正确
  • 工具工具或称装备、器材、家私,是指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械;例如一根铁棍可以当作杠杆使用,力点离开支点越远,杠
  • 伪科学史伪科学史研究伪科学理论如何随着时间变迁。伪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经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
  • 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拉丁语:Regnum Neapolitanum,意大利语:Regno di Napoli),是一个包括意大利半岛部分和教皇国南部。时间从1282年至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的创立是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结果
  • The Arabidopsis Information Resource拟南芥(学名:Arabidopsis thaliana),又名阿拉伯芥、鼠耳芥、阿拉伯草,是一种原生于欧亚大陆的小型开花植物。拟南芥被认为是一种杂草;它是在路边和被扰动土地上被找到的。拟南芥
  • 豪斯费尔德高弗雷·纽博尔德·豪斯费尔德爵士,CBE,FRS(英语:Sir 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19年8月28日-2004年8月12日),英国电机工程师 ,因为研究X射线断层成像与相关技术与发明,而与阿兰·
  • 交子交子,是中国北宋时四川省流通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发行的钞票。交子是古代四川省的俚语,其中“交”是“双面印刷”的意思,词语的意思解释为双面印刷的票券或凭证。交子又
  • E31ZMC, 1ZMD, 1ZY8, 2F5Z· electron carrier activity · oxidoreductase activity · lipoamide binding ·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binding· mitochondr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