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

✍ dations ◷ 2025-09-09 23:53:04 #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文物保护单位,襄汾县,龙山文化,中国聚居故地

陶寺遗址是中国山西省襄汾县一个龙山文化时期,面积至少达56万平方米的考古遗址,该遗址于50年代出土,并于2001年确定中期城址,并出土了宫殿、王陵、城墙、贵族墓园与住宅、宗教礼拜场所,以及怀疑是世上最古老天象台,及中国最早文字的遗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认为,陶寺遗址属于国家形成的早期阶段,它被认为是可能的尧的都城。

陶寺遗址位于中国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七公里的陶寺乡中,分为目前确认了陶寺早期城址为56万平方米,中期城址为280万平方米,属于陶寺文化的一个都邑遗址。

陶寺遗址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被初步发现,而真正大规模挖掘工作,则开始于70年代。由于希望寻得夏墟遗址,中国开始在三晋地区一带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并于1978年,正式对陶寺地区进行大规模挖掘,并发掘出陶寺城址遗迹,虽然断定了陶址遗迹分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与龙山文化,而非预期中的二里头文化,但此次挖掘,却证实了陶寺为最大规模的龙山文化遗址(至少直至21世纪初期),而且当中出土的城址、墓葬及遗物,更使陶寺遗址的相关研究得以开展,并于21世纪初期能有初步的成果。

学者认为该遗址可能是尧的都城。证据包括《尧典》中提到的观象台,史书中记载的鼍鼓、磬,朱书文字中可能的“尧”字等。

中国文字遗物,最早为见于殷墟之甲骨文,然而由于甲骨文无论在字型构造、句式语法等各方面,均已经非常成熟,若然甲骨文便是汉字之祖,则其发展轨迹不免过于突兀,是故有些学者认为甲骨文之前,可能仍有其他更古老之文字存在,而疑似早期文字遗迹之中,便是陶寺遗址中发现的朱书文字为最早。考古学家于陶寺遗址晚期的灰坑H3403中,出土一破碎扁壶,而壶上明显带有两个特殊红色图案(见本条目附图),经多位学者分别提出考证后,认为此两个符号,分别代表“文”字及“尧”字。对于此二字为何会同时出现于扁壶之上,罗琨于《陶寺陶文考》中,认为“文”字在甲骨文中,是对已故先王的尊称,及至周代的金文,则引伸出“文德之人”之意,则“文尧”有可能便是陶村文化人对帝尧的之尊称,若然朱书文字得到确认为文字,则汉字的历史,便得以上推至距今四千年前以上了,而2006年,在IH64区域中,出土了一块可能是尧字一部分的残破陶片,虽然过于残破,但于陶器上书写文字,可能是当时人之风俗,则将来仍有希望能发掘出更多带有文字的陶片,以破解朱书文字之谜。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朱书文字出土量不多,故亦有学者对这些符号是否文字,提出质疑。

而朱书文字又是如何书写在扁壶之上的呢?据H3403出土扁壶所见之文字,笔划之中可见笔锋,因此可以推测,朱书文字可能是用类似毛笔一类的书写工具来进行书写,则毛笔之出现,可能大大早于今日的推定。

陶寺遗址还有东亚地区最古老的观象台。

陶寺古观象台于2003年发现,距今约4700年。考古学家在陶寺遗址南墙中部的外侧发掘出半圆形的基座,可能是用于天象观测的平台。这个构造包括直径约为60米的半圆形道路和半圆形夯土平台,平台的直径42米,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连道路的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重建后可以看出是有三道夯土的祭坛。

祭坛上有13根夯土柱的痕迹,呈半圆形排列,半径10.5米,弧长19.5米。站在祭坛的中心,朝向东方可以透过复建后的柱子间缝隙观看到崇山(Chongfen Mountain)。

原址复原模型证实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可通过柱间狭缝观测日出判断节气,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相关

  • 无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洪峰洪峰可以指:
  • 和平期间罕见军事强国有实力编制普通国家有实力编制班(英语:Squad)是现代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军种的编制,由若干个伍或士兵组成,一般是8到15人。班是现代陆军编制中的最基本作战单
  • 释放甲状腺激素(英语:thyroid hormones)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状腺素,缩写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缩写为T3),此外,还有少量逆-三碘甲腺
  • DHL年度救援王奖MLB年度救援王(MLB Reliever Of The Year Award)2014年起代替 DHL年度救援王(DHL Presents the Delivery Man Of The Year Award)是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奖项之一,曾由美国公司DHL所
  • 危宏平病毒学危宏平(1970年12月-),中国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武汉大学化学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目前着手研究抗耐药细菌的噬菌体裂解酶药物,以及细菌、病毒等
  • 本生反应本生反应(英语:Bunsen Reaction)是一个使水、二氧化硫和碘互相混合并产生无机硫酸及碘化氢的化学反应,以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命名。他是硫—碘循环(英语:Sulfur–iodine
  • 德博拉·赫斯勒德博拉·赫斯勒(法语:Déborah Heissler, 1976年5月5日-),法国诗人、作家 。曾获路易·纪尧姆散文诗奖(法语:Prix Louis-Guillaume)(2012年)、伊万·高尔国际法语诗奖(法语:Prix interna
  • 贺熙龄贺熙龄(1788年-1846年)清朝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字光甫,号庶龙,著名学者。贺熙龄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贺熙龄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编修。后迁河南道御史,提督湖
  • 方国安 (明朝)方国安,浙江萧山人,明总兵及南明镇东侯。明末兵力最盛,但军纪不整,纵兵哗掠,给事中吴适劾之。由杭州退至钱塘江东岸,和王之仁部构成抗清主力。南明时封镇东侯。后拥兵入浙,百姓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