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社会主义(英语:Lemon socialism)是一个经济学上的专有名词。其实质是一种半套式的资本主义,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挽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普遍政策。
该名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obin Krugman)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提出,一般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透过将深陷困境的金融机构部分国有化的方式为其直接注入资本。
其表现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使得在竞争中使本该破产的公司免于倒闭,并制造寡头垄断型企业,达到“使本该付出成本的股东和企业家不负担相关责任、而将责任转移给国库与纳税人,因而使得盈利都归于寡头垄断型企业自身,亏损却都由国家财政和国民承担”的目的的半套式资本主义。此种情形在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大规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时表现尤其明显。
其原因多是因政府因害怕大型企业集体倒闭而可能出现的社会恐慌、矛盾冲突与失业率上升现象,而向企业主妥协,透过发放纾困贷款或是进行行政干预的方式,使得该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马克·J·格林(英语:Mark J. Green)在1974年评论公用事业公司联合爱迪生时创造了“柠檬社会主义”一词。
以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样板自诩的美国政府更是在金融体系破裂的强大压力下,开展了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具规模的救市:2008年9月18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鲍尔森在国会作证,呼吁国会批准小布什政府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收购不良房屋抵押贷款以及银行与金融公司资产的救市方案;小布什总统在2008年10月3日签署生效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成为了这场金融危机中“柠檬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
小布什政府的救市造就了资本主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向富人倾斜的财富转移。挽救金融机构耗费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其中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缴纳的税款;按照总额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美国平均每个四口之家将为此分担1万美元。这些资源本可由政府用作卫生保健、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目的。或者,如果政府削减同样数量的税收,社会公众自己可以支配这笔钱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但政府的救市方案将这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巨款支付给了那些由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和管理的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危机的肇事者。柠檬社会主义实际上并不指某种社会主义,而是一个嘲讽的用语;而保罗·克鲁曼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隐藏式的社会主义,不过只会在大企业出现危机时才会施行,变相成为了一种特权。
1960年代的谚语“对富人执行社会主义及对穷人执行资本主义”(Socialism for the rich and capitalism for the poor),可以说是柠檬社会主义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