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氏巨鲶
✍ dations ◷ 2025-08-03 18:40:03 #博氏巨鲶
博氏巨鲶(学名:Pangasius bocourti),又名巴沙鱼(Basa fish),是巨鲶属的一种,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这些鱼是国际市场重要的食用鱼。博氏巨鲶在越南养殖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养殖池塘深度在4-5米,采用纯投料的精养模式,8两以上上市,一年可养两造。普遍的上市规格则为0.8-1.0公斤/尾。该鱼养殖过程中病害少,甚至不需要增氧设备,流水养殖或每天换水20-30%。亩产量可达23-27吨/亩。本种淡水鱼近年在台湾市场上被用来假冒为深海产的多利鱼(又称“日本的鲷”、“鲂鱼”、“鳕斑鱼”、“镜鱼”或“国宴鱼”,学名:Zeus faber,英语:John Dory Fish),也常被用来假冒为龙脷鱼,如同大比目鱼常被假冒为鳕鱼贩售,是一种假食材。以巴沙鱼假冒高价的鲂鱼为例,真正多利鱼每公斤400元,切成每片250公克的鲂鱼约100元,而每片250公克的博氏巨鲶(巴沙鱼)只要25元。很多环境组织对博氏鲶鱼所处的海洋生态系统提出了质疑。海洋生态组织提出,人工养殖的博氏鲶鱼有污染生态系统以及野生物种的潜能。英国的Asda和Tesco也曾对博氏鲶鱼做测试,但是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物质积累在鱼体内的迹象。但是AQIS的测试在博氏鲶鱼的体内发现了孔雀绿(一种普遍用于淡水鱼的杀菌药),但也没有发现其他污染物。在2011年《福布斯》杂志报导,养殖在污染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巴沙鱼,因为管理不佳,所造成的疾病传染,已使当地野生鱼类生态受到影响,故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下令禁止此类越南养殖鱼的进口。
相关
- 巴塞尔公约巴塞尔公约(英语:Basel Convention)于1989年草拟、1992年正式生效。它是一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公约的主要目的为:197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关注电子废料和其余有毒废
- 硒半胱氨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简称:Sec 或 U;其它出版刊物亦简称为:Se-Cys))是一种氨基酸,存在于少数一些酶中,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甲状腺素5'-脱碘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甲酸脱氢酶
- 紫硫细菌着色菌科 外硫红螺菌科 盐硫杆状菌科着色菌目(学名:Chromatiales)是变形菌门下的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也被称为紫硫菌(purple sulfur bacteria)。着色菌目的细菌是厌氧生物
- 右旋左旋与右旋是指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对偏振光中分别使光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会令偏振光左旋或右旋的异构体会被称为左旋体和右旋体。在有机化学中,通常用(+)表示右
- 胡达·佐格比胡达·亚也·佐格比 (英语:Huda Yahya Zoghbi,阿拉伯语:هدى الهبري الزغبي,1955年6月24日-),原名胡达·阿尔-希贝里(Huda El-Hibri),黎巴嫩裔美国遗传学家,休斯敦贝勒
- 排队论排队论(英语:queuing theory),或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理论,是数学运筹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随机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电信,交通工程,计算机网络、生产、
- 性荷尔蒙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大鲵大鲵(学名:Andrias)是隐鳃鲵科的一个属,又名
- 弗兰茨二世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1806年在位),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835年在位,称弗朗茨一世,德语:Franz I)。神圣罗
- 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为文以黄仲则署名,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黄庭坚之后,祖黄大乐,为高淳校官。父黄之掞,为县学生。四岁丧父,依赖母亲屠氏养成,八岁能制举文。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