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塞尔公约
✍ dations ◷ 2025-07-27 01:18:08 #巴塞尔公约
巴塞尔公约(英语:Basel Convention)于1989年草拟、1992年正式生效。它是一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公约的主要目的为:197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关注电子废料和其余有毒废物带来的健康隐忧,垃圾就地弃置常遭到民众强烈反对,于是各国开始将废料输出到环境法规相对宽松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到了1980年代,这种做法开始引发争议,促成1989年通过《巴塞尔公约》严格控制越境转移。公约的管制对象有分为三部分:此三类管制方式系由该公约的技术工作组研商后,提交缔约国大会通过。在巴塞尔公约的管制下,所有有害废弃物的越境转移都必须得到进口国及出口国的同意才能进行。为了进一步的控制有害废弃物的转移问题,1995年通过了巴塞尔公约修订案(又名巴塞尔禁令),禁止已发展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有害废弃物。巴塞尔公约是有效控制有害物质毒害的重要国际公约,而且具国际法的效力。然而公约存有漏洞,例如凡能“循环再用”的电子垃圾等有毒废料,均不属监管范围。巴塞尔公约也一直未把塑料废料列为有害物质。巴塞尔公约也因不符合世贸组织一些条款而受到挑战,甚至削弱其效力。巴塞尔公约禁止缔约国与非缔约国进行有害废弃物的贸易;巴塞尔公约定明缔约国有权禁止有害废弃物的进口;巴塞尔禁令禁止已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有害废弃物贸易。这些保护环境的条款,在世贸组织的逻辑下很可能是设下贸易壁垒,又或对某些参与有害废弃物贸易的国家出现不公平的待遇。意识到巴塞尔公约有可能被世贸组织的条款所削弱,巴塞尔公约的秘书处已主动与世贸组织沟通,并要求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世贸组织的会议。然而,巴塞尔公约的秘书处亦表明:“世贸组织就国际环境公约(包括巴塞尔公约)的谈判对巴塞尔公约的影响仍然不明朗。”缔约国大会重要决议:
自1989年起至2008年九月,巴赛尔公约之缔约会员陆续增加至170个国家以及一个国际组织(欧盟),期间共计召开过九次的缔约国大会(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其重要决议如下:第一次缔约国大会(COP1):
于1992年12月在乌拉圭召开,此次大会确认了公约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工业化国家禁止将有害废弃物运送至发展中国家,并禁止经济共同开发组织(OECD)国家把有害废弃物运至非OECD国家。第二次缔约国大会(COP2):
于1994年3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共做出27项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12号决议,正式禁止OECD国家将有害废弃物运至非OECD国家作最终处理;至于OECD国家运至非OECD国家作回收或再利用者,则应于1997年底以前完全禁止。第三次缔约国大会(COP3):
于1995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中达成第11号决议,将COP2中之非强制性禁令修改为强制性禁令,使其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第4A条规定。第四次缔约国大会(COP4):
于1998年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会中通过技术工作组所拟定之废弃物项目清单A及清单B。此决议系作为各缔约国执行公约第三之一号决议之依据,即自1997年12月31日起,禁止将清单A所列之有害废弃物,自附件七所列之国家(包括OECD国家、欧盟国家以及列支敦士登等国),输出到附件七以外的国家。并强烈要求各缔约国尽早执行公约第三之一决议,在各缔约国未执行第三之一号决议以前,不修改附件七之内容。有关核废料之管理,仍依造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管制方式管理,不与巴赛尔公约内容相互重叠。第五次缔约国大会(COP5):
于1999年12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中通过并公布“关于无害环境管理的宣言草案和决议草案”、“关于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以及其处置所造成损害的责任与赔偿问题议定书”、“2000年至2002年宣言与决议的执行之优先活动表”等多项决议。其中“关于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以及其处置所造成损害的责任与赔偿问题议定书”提供了紧急协助以及伤害补偿,但部分国家对于赔偿金额上限与计算方式仍有意见,同时需要二十个缔约国批准后方可生效。第六次缔约国大会(COP6):
2002年12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中通过于塞内加尔、南太平洋、阿拉伯地区分别设立训练与技术移转之区域中心,另外并通过通过了“促进缔约国遵守公约之执行机制”(一般简称遵约机制),其次大会也通过了公约秘书处所提出的“巴塞尔公约十年发展策略”,并通过“区域中心之法律定位文件”,使区域中心之功能明确并具适法性。本次大会也通过了“非法运送纲领”草案、“生化及医疗废弃物环境无害管理技术纲领”、“塑胶废弃物及其处理环境无害管理技术纲领”、“废铅酸电池环境无害管理技术纲领”、“整体及部分拆船环境无害管理技术纲领”等多项文件。第七次缔约国大会(COP7):
2004年10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本次大会通过了宣示公约范围扩大至废弃物的产出,整体管理与处理处置,不单局限于废弃物之越境转移。在拆船议题上,正式承认废船上含有众多属于巴塞尔公约管制之有害废弃物,执行细节与法律规范将持续与相关国际组织作协调。第八次缔约国大会(COP8):
于2006年11月27日在肯亚奈若比召开,鉴于大量的电子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电子废弃物多达每年五千万吨,故本次大会重点议题即在探讨不断增多的电子废弃物(e-waste)处理与管理策略。最后大会除作出数项决议外,并发表宣言如下:第九次缔约国大会(COP9):
于2008年6月23日在印尼巴里岛召开,会中通过手机技术准则(包括绿色设计、回收、再使用、再利用以及越境转移管理),另外则宣布电脑伙伴计划正式成立。第十二次缔约国大会(COP12):
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及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秘书处,于公元2015年5月4日至5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巴塞尔第12次、鹿特丹第7次及斯德哥尔摩第7次三公约联合缔约国”大会。
本届大会会议重点包括:第十四次缔约国大会(COP14):
2019年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大会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修正案由日本与挪威联合提出。修正案规定的有害废弃物,禁止未获加入公约的对方国家同意就进行出口。缔约国被要求把塑料垃圾的产生缩减到最小限度,尽可能在国内处理。废塑料国际贸易主要出口国美国,1990年虽已签署“巴塞尔公约”,但至今未批准,因此十日无权表决,但已表态反对这项协议。
相关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钾4s12,8,8,1蒸气压第一:418.8 kJ·mol−1 第二:3052 kJ·mol−1 第三:4420 kJ·mol−1 (主条目:钾的同位素钾(拉丁语:Kalium,化学符号:K)是原子序数为19的化学元素。最早于植物的灰烬
- ICTV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系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制定了一套病毒
- 心包炎心包炎(英语:Pericarditis)是心包(心脏周围的纤维囊)炎症的症状,症状多半是突然出现的急性胸痛,疼痛的部位也会出现在肩膀、颈部或是背部,若坐姿较直,疼痛会比较和缓,若躺下或是深呼吸
-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英语: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是指胃、小肠前段(十二指肠)或幽门,有时也包含了食道下端的黏膜损伤(溃疡)。在胃发生的溃疡称作胃溃疡(英语:s
- 死神死神指的是掌管死亡的神明,由于死亡是人类必经的历程,因此普遍出现于各民族信仰及宗教之中,也是小说、电影等常见的题材。电影(第六感生死缘)
- 隔离在医疗保健设施(英语:health care facilitiess)中的隔离是指为了达到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的目的,需进行的多个方法之一:预防感染性疾病(英语:contagious disease)由患者身
- PHWR重水反应堆简称“重水堆”或“HWR”(Heavy Water Reactors),是一类利用重水作为中子慢化剂的核反应堆。最常见的重水反应堆是CANDU反应堆。重水反应堆中利用的慢化剂——重水是
- 清真认证清真(阿拉伯语:حلال;拉丁字母转写:ḥalāl 或 halal 或 hala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在非穆斯林国家,“清真”指的是符合伊斯兰教规条可食用的食物,与符合犹太教教规的
- 西酞普兰西酞普兰(Citalopram)是一种很强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ydrobromide),商品名为“喜普妙”(Celexa)。在临床上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