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食主义

✍ dations ◷ 2025-10-25 09:14:35 #果食主义
果食主义(英语:Fruitarianism)是素食主义或纯素主义的一种,主张植物同样具有不可践踏的生命,因此主义实践者只吃植物的果实。果食主义中关于果的定义来自于植物学而非日常用语,也就是说黄瓜、茄子、蕃茄、辣椒等通常不归类于水果的植物学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基于各种理由人们选择采取果食主义,包括道德、宗教、环保、文化与健康等等。有些人的当饮食超过75%都是由果实组成便自称为果食主义者。若利用果食节食减重,则是一种盲从饮食(英语:fad diets)。有些果食主义者只吃会从植物上自然掉落的食物,也就是不用伤害植物就能收割的食物 ,这些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坚果与种子。根据作者Adam Gollner,有些果食主义者只吃已经掉落的果实 。也有一些不吃榖物的人,他们相信这是不自然的作法 。有些人则认为不应食用会长成植物、坚果、种子及水果之前的一切植物的种子 。还有人相信应该只吃会在被吃掉后散播种子的植物。一些果食主义者采用植物学的定义食用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果实。也有包括生果、果干、蜂蜜、橄栏油在内,或食用水果、坚果、种子及巧克力的人。一些果食主义者为犹太基督徒,根据创世纪第一章二十九节,他们认为果食主义是亚当与夏娃,也就是人类最初的饮食模式。同时他们也相信若要回归一个伊甸园般的乐园,将需要简单的生活与一个完全接纳健康与饮食的方法。有些果食主义者(如耆那教徒)则希望避免杀害包括植物在内的任何生命,而被称为不害的果食主义者。有些果食主义者主张吃植物的果食实际上是帮了它们一个大忙,因为有肉质的果食是演化成适合被动物所食用,借此得以繁衍后代。在1979年,一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古人类学家亚伦‧渥克教授(Professor Allen Walker)回报了一项关于原始人类牙齿珐琅质的初步研究,他发现人类祖先的饮食主要来自于果实。这项发现令他感到非常惊讶。于1971年,一项由B. J. Meyer所主导的短期研究被发表在南非医学期刊(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上。内容提到纯果食者其体内的血脂与葡萄糖耐受度都有所进步。根据该研究中更进一步的试验,对于一些过重的试验者在尝试果食法之后,其理想体重有下降的趋势。一些知名的果食主义鼓吹者,或其饮食习惯被认为是果食主义者包括以下人物:其他像是Ross Horne还有Viktoras Kulvinskas 他们似乎只以果食为主。 有些人像是 Johnny Lovewisdom, 实验性地尝试不同饮食方法,包括纯果肉饮食,果饮主义(只食用果汁), 生机饮食主义(只饮用水果、蔬菜和生乳品) 以及食气主义.

相关

  • 化学核化学(英语:Nuclear chemistry,又称为核子化学)是研究原子核(稳定性和放射性)的反应、性质、结构、分离、鉴定等的一门学科。例如,研究不同的次原子粒子怎样共同形成一个原子核以
  • 米德拉什"米德拉什"(或译作"米德拉西"、"密德拉西",英语:Midrash),是犹太教对律法和伦理进行通俗阐述的宗教文献,为犹太法师知识的研究与犹太圣经的诠释。"米德拉什"是希伯来文מדרש的
  • 斯剑虎刃齿虎属(Smilodon),旧称美洲剑齿虎,音译斯剑虎,其学名在希腊文的意思有“刀一般的牙齿”的意思,大约生存在距今3百万至1万年前的北美洲和南美洲。成体约200公斤重,短尾。体型如狮
  • 恐象恐象(学名:Deinotherium)是象的史前亲属,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在这段时间,恐象只有少许变化。恐象像现今的象,但鼻较短,而象牙则向下弯曲。恐象是最大的长鼻目动物之一,也
  • 第四代光盘光盘(英语:Optical disc,又译作光碟)于1965年由美国人发明,当时所存储的格式仍以模拟信号(Analog)为主。它是用激光扫描的记录和读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种介质。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时
  • 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一条带有多重历史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
  • span class=nowrapPtClsub4/sub/span四氯化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tCl4,为棕色固体,其中铂为+4价。和典型的Pt(IV)化合物一样,四氯化铂的金属中心采用八面体配位{PtCl6}。该几何构型通过形成其中一半的氯桥配
  • 曼努埃尔·奎松曼努埃尔·路易·奎松(英语:Manuel Luis Quezón,1878年8月19日-1944年8月1日),是美治时期菲律宾出名的领袖,深受人民支持。被誉为“菲律宾国父”(被普遍接受的菲律宾国父是黎刹)。早
  • 重生重生可以指:
  •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被俄罗斯卢布 (常见); 乌克兰格里夫纳 (较少见);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俄语:Луга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Lugansk 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