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珊瑚藻
✍ dations ◷ 2025-10-19 11:48:20 #珊瑚藻
珊瑚藻,又名钙化藻,是一科红藻,即珊瑚藻科。它们的叶状体坚硬,原因是在细胞壁中含有石灰。珊瑚藻一般都呈粉红色,有些呈红色,有些则呈紫色、黄色、蓝色、白色或灰绿色。没有附着的珊瑚藻标本会形成较为光滑的小球状或土灌木状的叶状体,大部分都是壳状及像岩石的。珊瑚藻在珊瑚礁的生态上有重要角色。海胆、鹦哥鱼科、帽贝及多板纲都会以珊瑚藻为食。珊瑚藻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覆盖着接近100%的岩石下层。很多都是着生的或附动物的,有些甚至是寄生在其他珊瑚藻的。虽然它们无处不在,但实际所知的不多。传统上,珊瑚藻可以分为两类,即膝曲状珊瑚藻及非膝曲状珊瑚藻。膝曲状珊瑚藻是有分枝及树状的,以外壳或钙化的钩子附在下层,但也有非钙化较灵活的部分。非膝曲状珊瑚藻的外壳厚几微米至几厘米,生长速度较慢,可以在岩石、珊瑚骨骼、贝壳、其他藻类或海草上生长,现已知有超过1600个物种。珊瑚藻大多都是钙化的。它们可能有生殖窠;其细胞间具有连结,且展现出次级纹孔连结。它们能够形成叠层石。叶状体可以分成三层,即下叶状体、上叶状体及边叶状体。最古老的珊瑚藻可以追溯至奥陶纪,而现今的形态是源自白垩纪。茎类的珊瑚藻相信是源自埃迪卡拉纪的陡山沱组。珊瑚藻相信是在管孔藻科内进行演化的。第一个活生生的珊瑚藻应该于1世纪发现的,且是属于珊瑚藻属的。于1837年,Rodolfo Amando Philippi认为珊瑚藻并非动物,并称石叶藻属及石枝藻属为Lithothamnium。多年来它们都被包含在隐丝藻目中,直至1986年才被提升为珊瑚藻目。大部分珊瑚藻都会产生适合某些草食性无脊椎动物幼体(如鲍鱼)附着的化学物质。幼体可以清除妨碍珊瑚藻生长的着生植物。幼体附着对于鲍鱼的养殖十分重要;珊瑚藻似乎可以促进幼体变态及生存。在群落层面也有其重要性:珊瑚藻与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出现,可以帮助海草幼生生存的缀块性。这在加拿大东部已经得到证实,估计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可能也有类似情况。一些珊瑚藻摒弃了表层的边叶状体细胞,当中少量是用来抗垢及促进草食性动物的生长。当这些珊瑚藻失去表层细胞时,群落得以生成缀块性。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最常见的珊瑚藻有太平洋新角石藻及Sporolithon ptychoides。不过并非所有这类表现都具有抗垢功效。大部分珊瑚藻摒弃表层细胞目的是要清除代谢功能受损的细胞。在南非潮间带的远滕似绵藻每年可以摒弃达50%的厚度,这种方式非常耗费能源,且对海草生成没有帮助。这种摒弃方式都是用来清除旧有的繁殖结构及受损的长层细胞,以减低挖穴生物穿过表面的可能性。一些珊瑚藻会长出很厚的外壳,为很多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微观生境。例如在加拿大东部对出,幼生海胆、多板纲及帽贝在鱼类掠食下的死亡率接近100%,除非它们受到珊瑚藻的保护。这可能是影响草食性动物的分布及牧食效能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微观生境角色所知甚少。在当地常见的Hydrolithon onkodes与Cryptoplax larvaeformis的石鲎有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石鲎会栖息在珊瑚藻内的巢穴,并于晚上才出来觅食。这种关系令这种珊瑚藻产生了一种奇突的生长形态:它们会生长出直立及不规则弯曲的片层。珊瑚藻在珊瑚礁生态上有独特的重要性,可以为珊瑚礁的结构提供石灰物质,令珊瑚礁可以黏合在一起。另外,它们在大西洋及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可以帮助构筑藻脊。藻脊是碳酸盐结构,主要是非膝曲状珊瑚藻所构筑的。它们需要持续及高海浪来形成,故在迎风面生成最为理想。由于其钙化结构,珊瑚藻具有许多经济价值。于18世纪开始就有采集非附着的珊瑚藻(藻团粒)为土壤调理剂。在英国及法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吨的Phymatolithon calcareum及Lithothamnion corallioides被挖出来。在巴西对出海岸的一些挖掘工作可以延绵几千公里。藻团粒也会被用作为欧洲牛及猪的食物添加剂,与及过滤酸性饮用水。在医药上最早使用珊瑚藻是作为驱虫药,于18世纪末停止了此种用途。现时会使用珊瑚藻来作为牙补骨。由于珊瑚藻含有碳酸钙,故化石化得较好,可以生成地层。
相关
- 白介素-1结构 / ECOD介白素-1包括11种细胞因子,在机体控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的发现始于1943年至1948年间,Menkin和Beeson对兔子腹腔细胞释放的致热原蛋白质
- 泻药泻药指促进粪便排出的药物,一般用来治疗便秘。另外灌肠作为一种机械治疗便秘的方法,有时也归入泻药类。
- 雄激素受体1E3G, 1GS4, 1T5Z, 1T63, 1T65, 1XJ7, 1XOW, 1XQ3, 1Z95, 2AM9, 2AMA, 2AMB, 2AO6, 2AX6, 2AX7, 2AX8, 2AX9, 2AXA, 2HVC, 2OZ7, 2PIO, 2PIP, 2PIQ, 2PIR, 2PIT, 2PIU, 2PIV
-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在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中所产生的病症。它常见于细菌感染的并发症中,通常是由链球菌(脓疱病)所造
- SGHWR蒸汽发生重水反应堆 (Steam Generating Heavy Water Reactor,SGHWR)是英国一种商用核反应堆的设计。该型反应堆中子减速剂为重水,冷却剂则为轻水。冷却剂和沸水反应堆一样在反应
- 罗马拼音罗马化(英语: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称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语言学中将不是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
- 卡尔达肖夫指数卡尔达肖夫指数(英语:Kardashev Scale)是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量级,来量度文明层次及技术先进程度的一种假说。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首先提出用能量级
- 通用转录因子通用转录因子(英语: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GTFs)是最基本的转录因子,为一群转录因子蛋白,键结于DNA的特殊位置以活化转录。GTFs、RNA聚合酶和辅活化子再加上蛋白质组成了转
- 米兰大学Milan Blue米兰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UNIMI)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公立大学之一。米兰大学一共有62,801位学生,2,455位教职与研究人员,2,200 位非教职人员。米兰大
- Hsub3/subPOsub2/sub次磷酸(化学式:H3PO2)是一种磷的含氧酸,也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无色、低熔点的晶体,易过冷成粘稠液体,可溶于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