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菊石

✍ dations ◷ 2025-11-28 23:11:47 #杆菊石
见内文杆菊石(学名:Baculites)是生存在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壳形接近笔直,只有壳上尖端最早期的壳阶部分还维持盘卷。它们于白垩纪晚期遍布世界各地。杆菊石可以长达2米,相信它们在水中是头向下垂直生活的,以触须在海床上搜索食物。由于壳的另一端并没有平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杆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态。不过近期的研究发现,一些杆菊石物种可能会以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在靠近海面之处。杆菊石的外壳初期是以盘绕形式生长,直径约为1厘米。当它们成熟时,壳就会笔直的生长。成年杆菊石可以长7厘米至2米。从壳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杆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间部分,并不接近海床或海面。在一些地层中,杆菊石十分普遍,估计它们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们的化石分布却不及直角石稠密。雄性杆菊石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壳上的棱纹也较浅。它们的壳也像其他菊石目菊石一样有住室,住室内藏有气体来保持它们的浮力。这些住室之间有连室细管,与头部连接。动物自身则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个住室的气体水平及浮潜。分隔住室的隔壁与外壳互接,互接处有缝合线。不同的杆菊石物种有不同的缝合线纹。杆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发现时都已经断裂。普遍是断成两截或分成几片,往往断裂处都是位于缝合线。杆菊石及其余白垩纪壳形笔直的菊石目菊石很多时候会被人们与直角石及杆石混淆。杆菊石与直角石的外壳都是长管状,在石市场也同样普遍。但两个分支是分别地在不同时代演化成长管状,且直角石的时代比杆菊石长很多。此外直角石的缝合线较简单,而杆菊石的则较复杂。至于杆石的化石则较为稀有罕见。

相关

  • 环甲肌环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环甲状肌、环盾肌)是喉部辅助发声的唯一张力肌肉。它附着于甲状软骨的较低层(英语:Planar lamina)及大角下、以及环状软骨的前外侧,其作用在使甲状腺
  • tvNtvN(Total Variety Network)是CJ E&M所拥有的韩国综合娱乐频道。tvN制作之戏剧近年收视皆于有线电视方面拿下不错的成绩,包括于2012年首度制作日日剧《黄色复仇草》便创下有线
  • 替格瑞洛替格瑞洛(Ticagrelor)的商品名为倍林达,圆形、双凸、黄色包衣片,一面刻有“T”,其上方刻有“90”字样,另一面光滑,含90 mg的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临床疗效和
  • 线粒体基质1 线粒体外膜 2 膜间隙5 内层11 线粒体 DNA 12 基质颗粒 13 核糖体 14 ATP 合酶 15 孔蛋白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
  • 上比利牛斯省上比利牛斯省(法语:Hautes-Pyrénées)是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65。上比利牛斯省由几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其南部与西班牙边境相连,由山脉
  • 养蜂蜜蜂养殖是指人工方式养殖蜜蜂,以生产各种产品,产品主要包括蜂蜜、蜂王乳、花粉、蜂胶、蜂蜡等。蜜蜂养殖的历史有一万年之久。约九千年前,北非人已经开始在陶器中养蜂。约四千
  • 拉丁裔西班牙裔(Hispanic)或西班牙语裔是美洲地区的一个特定语言族群,他们拥有来自于拉丁美洲或者伊比利亚半岛的血统。广义来说,西班牙裔包含所有在美洲居住并且自定义为西班牙裔或者
  • 天干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使用。中国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古代常以之来命名、排序、纪时。天干最晚在先商已经开
  • 内因子n/an/an/an/an/an/an/an/an/an/a内因子(英语:intrinsic factor, IF)——又称胃内因子(gastric intrinsic factor, GIF)——是由胃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一
  • 拉马丁阿尔方斯·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于勃艮地马孔。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