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杆菊石
✍ dations ◷ 2025-02-23 14:09:48 #杆菊石
见内文杆菊石(学名:Baculites)是生存在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壳形接近笔直,只有壳上尖端最早期的壳阶部分还维持盘卷。它们于白垩纪晚期遍布世界各地。杆菊石可以长达2米,相信它们在水中是头向下垂直生活的,以触须在海床上搜索食物。由于壳的另一端并没有平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杆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态。不过近期的研究发现,一些杆菊石物种可能会以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在靠近海面之处。杆菊石的外壳初期是以盘绕形式生长,直径约为1厘米。当它们成熟时,壳就会笔直的生长。成年杆菊石可以长7厘米至2米。从壳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杆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间部分,并不接近海床或海面。在一些地层中,杆菊石十分普遍,估计它们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们的化石分布却不及直角石稠密。雄性杆菊石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壳上的棱纹也较浅。它们的壳也像其他菊石目菊石一样有住室,住室内藏有气体来保持它们的浮力。这些住室之间有连室细管,与头部连接。动物自身则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个住室的气体水平及浮潜。分隔住室的隔壁与外壳互接,互接处有缝合线。不同的杆菊石物种有不同的缝合线纹。杆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发现时都已经断裂。普遍是断成两截或分成几片,往往断裂处都是位于缝合线。杆菊石及其余白垩纪壳形笔直的菊石目菊石很多时候会被人们与直角石及杆石混淆。杆菊石与直角石的外壳都是长管状,在石市场也同样普遍。但两个分支是分别地在不同时代演化成长管状,且直角石的时代比杆菊石长很多。此外直角石的缝合线较简单,而杆菊石的则较复杂。至于杆石的化石则较为稀有罕见。
相关
- 身体质量指数身高体重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一个计算值,主要用于统计用途。“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统计学家及数学家凯特勒(Lamber
-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缩写为NASA,/ˈnæs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
- 鳄梨油鳄梨油是指用鳄梨(Persea americana)果实压榨而成的植物油。除作为食用油外,鳄梨油还被用作润滑油,或用于制作化妆品。鳄梨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同时可以促进类胡萝卜
- 氮端N端(亦作N-端,英语:N-terminus),又称氮端、氨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氨基的末端。在转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表示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
- 附属消化腺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隐生隐生或潜生(潜在的生命)是一种生命状态,主要是缓步动物用作抵御不良的环境(例如缺氧、低温、极干燥)等,当隐生动物遇上干旱时,它们可以将身体的水分大幅降低,身体萎缩,停止新陈代谢,但
- 塞西尔·鲍威尔塞西尔·鲍威尔(英语:Cecil Powell,1903年12月5日-1969年8月9日),英国物理学家。1903年出生于英国肯特。1947年鲍威尔与朱塞佩·奥基亚利尼、H. Muirhead和年轻的巴西物理学家塞萨
- 蟾蜍甾蟾蜍甾或蟾蜍羟酸内酯(英语:bufanolide)是一种甾体结构母核。许多种蟾蜍与绵枣儿属植物能产生其衍生物,常为强心苷的糖苷配基,通常具有毒性。
- 质量层化质量层化是天文学中被引力束缚系统中的一种动力学过程,例如星团或星系团,倾向于大质量的天体移动到中心,而较轻的天体分布在外层。当星团中的两个物体靠近时,会彼此交换能量和动
- 北极海北冰洋(英语: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北大洋,北极洋,位于北极圈内,大致以北极点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浅的。面积140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3.6%。平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