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菊石

✍ dations ◷ 2025-11-27 10:56:38 #杆菊石
见内文杆菊石(学名:Baculites)是生存在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壳形接近笔直,只有壳上尖端最早期的壳阶部分还维持盘卷。它们于白垩纪晚期遍布世界各地。杆菊石可以长达2米,相信它们在水中是头向下垂直生活的,以触须在海床上搜索食物。由于壳的另一端并没有平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杆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态。不过近期的研究发现,一些杆菊石物种可能会以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在靠近海面之处。杆菊石的外壳初期是以盘绕形式生长,直径约为1厘米。当它们成熟时,壳就会笔直的生长。成年杆菊石可以长7厘米至2米。从壳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杆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间部分,并不接近海床或海面。在一些地层中,杆菊石十分普遍,估计它们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们的化石分布却不及直角石稠密。雄性杆菊石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壳上的棱纹也较浅。它们的壳也像其他菊石目菊石一样有住室,住室内藏有气体来保持它们的浮力。这些住室之间有连室细管,与头部连接。动物自身则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个住室的气体水平及浮潜。分隔住室的隔壁与外壳互接,互接处有缝合线。不同的杆菊石物种有不同的缝合线纹。杆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发现时都已经断裂。普遍是断成两截或分成几片,往往断裂处都是位于缝合线。杆菊石及其余白垩纪壳形笔直的菊石目菊石很多时候会被人们与直角石及杆石混淆。杆菊石与直角石的外壳都是长管状,在石市场也同样普遍。但两个分支是分别地在不同时代演化成长管状,且直角石的时代比杆菊石长很多。此外直角石的缝合线较简单,而杆菊石的则较复杂。至于杆石的化石则较为稀有罕见。

相关

  • 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一块由美国的人口调查局所正式定义的九块地理区域之一。此区域包括五个州: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州、俄勒冈州、以及华盛顿州等,而这五州都濒
  • 利什曼原虫症利什曼病(英语:Leishmaniasis)是一种由寄生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皮肤利什曼病会
  •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是一个跨学科的计算机科学分支 。它是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库的交叉方法在相对较大型的数据集(英语:data set)中发现模式的计算过程。数
  • 虍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虍部归于六划部首。虍部通常从左、右、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各国货币流通货币列表包括170种官方货币或实际流通货币,这些货币流通于193个联合国会员国,2个联合国观察员国,11个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和地区,以及32个属地(或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联
  • NaNHsub2/sub氨基钠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NH2。室温下纯品为白色固体,试剂常带金属铁而呈灰色。氨基钠与水强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强碱。氨基钠可由钠与氨气反应, 或硝酸铁催化下
  • 津巴布韦华人,是津巴布韦的小群体,人口大约2000人,他们主耍是店员。最初华人店主的到来引起了地方上的敌对态度,他们出售的商品被嘲弄地称为精装。然而在津巴布韦最坏的的经济危机中,尽管
  • 性甾体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真太阳真太阳(英语:true sun)或视太阳(英语:apparent sun)是地球上的观察者(或任一行星的观察者)所看见的太阳。术语“真太阳”是用来对比“平太阳”(它指太阳的平均位置),以对应术语“真太阳
  • 安培定律安培定律(英语:Ampère's circuital law),又称安培环路定律,是由安德烈-玛丽·安培于1826年提出的一条静磁学基本定律。安培定律表明,载流导线所载有的电流,与磁场沿着环绕导线的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