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杆菊石
✍ dations ◷ 2024-12-22 19:23:20 #杆菊石
见内文杆菊石(学名:Baculites)是生存在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壳形接近笔直,只有壳上尖端最早期的壳阶部分还维持盘卷。它们于白垩纪晚期遍布世界各地。杆菊石可以长达2米,相信它们在水中是头向下垂直生活的,以触须在海床上搜索食物。由于壳的另一端并没有平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杆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态。不过近期的研究发现,一些杆菊石物种可能会以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在靠近海面之处。杆菊石的外壳初期是以盘绕形式生长,直径约为1厘米。当它们成熟时,壳就会笔直的生长。成年杆菊石可以长7厘米至2米。从壳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杆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间部分,并不接近海床或海面。在一些地层中,杆菊石十分普遍,估计它们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们的化石分布却不及直角石稠密。雄性杆菊石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壳上的棱纹也较浅。它们的壳也像其他菊石目菊石一样有住室,住室内藏有气体来保持它们的浮力。这些住室之间有连室细管,与头部连接。动物自身则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个住室的气体水平及浮潜。分隔住室的隔壁与外壳互接,互接处有缝合线。不同的杆菊石物种有不同的缝合线纹。杆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发现时都已经断裂。普遍是断成两截或分成几片,往往断裂处都是位于缝合线。杆菊石及其余白垩纪壳形笔直的菊石目菊石很多时候会被人们与直角石及杆石混淆。杆菊石与直角石的外壳都是长管状,在石市场也同样普遍。但两个分支是分别地在不同时代演化成长管状,且直角石的时代比杆菊石长很多。此外直角石的缝合线较简单,而杆菊石的则较复杂。至于杆石的化石则较为稀有罕见。
相关
- 淋巴液淋巴(英语:Lymph)也称胡豆液,是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后形成。淋巴是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参与维持机体的组织液平衡。淋巴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当淋巴流经淋巴结的时
- 脾脏脾脏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外周淋巴器官。人类的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由红髓、白髓、边缘区,以及将之被覆的被膜、小梁组成。健康成人的脾脏约重150-200克:68。活体时,脾为暗红色,质
- 前房积血前房积血(hyphema)指眼睛的角膜前房因积血而导致眼角膜泛红,眼角膜也可能肿胀。通常因受到撞击而导致眼角膜前房积血。前房积血可能导致暂时性失明。需要医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
- 古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是指最初进入美洲并定居的人,时间在美洲大陆的更新世时期晚期的后冰川时期。“古印第安人”一词特指西半球的石器时代,不同于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有证据表明在
- 农场古罗马农业在罗马文化获得高度重视。 许多评论家称赞简单的农村生活,和赋予它古罗马美德的光环。其中著名的有维吉尔的《农事诗》。西塞罗认为耕作是所有罗马职业中最好的。
- 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英文 : Pseudocoelomata),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是动物界中最庞大、最为复杂的一大类群,包
- 城市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国家音乐厅国家音乐厅,位于台湾台北市,与国家戏剧院合称为“国家两厅院”,为中华民国重要的音乐表演场地。原隶属教育部国立中正文化中心,2014年4月2日改为文化部监督之行政法人国家表演艺
- span class=nowrapXeClsub2/sub/span二氯化氙,化学式为XeCl2,它是唯一一种能用化学方法制得的氙氯化物。对氙和氯的混合物微波放电,并在20K下用冷凝阱隔离,可以制得二氯化氙。红外光谱证实,二氯化氙是一种直线型分子
- 安东尼·雷克安索尼·雷克(英语:Anthony Lake 1939年4月2日-)现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作家、学者,美国前外交官、政治顾问。他曾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和总统候选人担任过外交政策顾问,在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