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

✍ dations ◷ 2025-05-20 06:51:47 #清朝服装,满族服饰,外套

马褂(满语:ᠣᠯᠪᠣ,转写:),在清代文献中称行褂,是中国清代及民国男式服装之一,被视为一种外套或夹克,套在满式长袍外面穿用,与长袍/长衫合称“长衫马褂”或“长袍马褂”。马褂有袖(无袖的称作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材质上有单、夹、皮、纱、棉等种类。

马褂在顺治年间多为满族人穿用,至清康熙雍正年间,流行全国。在清朝,明黄色的黄马褂是特赐给有军事功劳者、对皇家有功劳者、或者武艺高强的军人与精于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明黄色的黄马褂。

是满族人的衣装

马褂是清朝官员制服的一种,在《清朝通典》内长与坐齐的褂子称为行褂,设计上方便骑马时穿着。满清皇帝的制服分为朝服、龙袍、常服褂、行褂、常服袍、行袍。行褂比常服褂短。满清官员的制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当中行服是出外时所穿,而马褂(亦称为“行褂”)即行服的一种。据《大清会典》定制,清朝皇帝、王公大臣及文武品官的行褂形制相同,但以面料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和亲王色用石青,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护军统领等色用明黄。在八旗之四正旗中,除正白旗、正红旗和正蓝旗副都统之行褂色各如旗色外,正黄旗副都统的行褂为金黄色。

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著者的阶级有关,当中黄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着。皇帝、亲王的常服行褂则用石青色。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民国元年十月初三)。男子常礼服采用中西两式,即《服制》中所指的甲乙两种。《服制》中将长袍马褂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公布《服制条例》,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

在台湾,参加正式传统宗教祭典时,主祭、陪祭者多会穿着马褂。近年来参加佛教式丧礼的家属由传统披麻戴孝改为穿着黑色马褂。

根据清官规定,有四类人可以穿着淡黄色的黄马褂:

相关

  • 幽浮学幽浮学(Ufology)或飞碟学或UFO研究是指对不明飞行物体(UFO)报告、目击事件、物理现象与相关奇异现象的各种研究。尽管多年来,幽浮出没的报告都一直受到政府、独立团队及科学家等
  • 伊西斯伊西斯(古希腊语:Ἶσις;原埃及语发音更像 Aset 或 Iset)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对她的崇拜传遍了整个希腊-罗马世界。她被敬奉为理想的母亲和妻子、自然和魔法的守护神
  • 刘之冰刘之冰(1963年3月30日-),黑龙江萝北,中国大陆男演员,刘之冰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凤翔镇,197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校,1982年2月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2008年3月通过特
  • 古塔区古塔区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下辖9个街道,1个乡。天安街道、石油街道、北街街道、敬业街道、保安街道、南街街道、饶阳街道、站前街道、士英街道和钟屯乡。
  • 武家政权武家政权指的是日本历史上从平安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由武家栋梁(日语:武家の棟梁)(军事贵族(日语:軍事貴族))为首的、能够实效支配地方社会的武士阶级,即所谓的“武家”所掌握的中央政
  • 胡妙端胡妙端(?年-1360年),嵊县(今浙江省嵊州市)人,元朝末年人,嫁给同县一个姓祝的人家。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胡妙端被苗人掳到金华县,打算强娶她为妻,胡妙端坚决不受辱,乘机咬破手指头,题血诗
  • 多菲内山多菲内山(法语:Alpes du Dauphiné)是法国的山脉,是西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横跨隆河-阿尔卑斯和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长169公里、宽248公里,面积25,40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
  • 毓盈毓盈(1881年-1922年)字损之,号十丈愁城主人,爱新觉罗氏,定慎郡王溥煦四子。光绪七年四月十三日,毓盈出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封镇国将军。清末出任资政院议员。
  • 毕业纪念册毕业纪念册 (英语:Yearbook,在美國也使用Annual)是在学校中为毕业生设计的纪念用书册。多数由校方主持制作,但亦有由学生成立的组织(如毕业生联谊会)来负责制作。一般来说,毕业纪念
  • 尉迟凤岗尉迟凤岗(1904年六月十九日-1937年9月24日),名毓鸣,以字行。山西省朔县人,生于云南省新平县者竜乡者竜村,弟兄十人,将军排行第五,他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