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烟谷

✍ dations ◷ 2025-08-02 16:54:47 #火山,美国国家公园,阿拉斯加州

坐标:58°20′12″N 155°14′21″W / 58.33667°N 155.23917°W / 58.33667; -155.23917

万烟谷(英语:Valley of Ten Thousand Smokes)是北美洲火山胜景,该谷地充满了诺瓦拉普塔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灰,以及各种火山喷气孔。万烟谷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西南425公里的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面积约为145平方千米(56平方英里)。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活动活跃,地震频繁。

1912年6月1日阿拉斯加半岛爆发大地震,6月6日,大地震5天后,卡特迈火山猛烈喷发,,顶端被炸毁崩塌,形成长4.8公里,宽3.2公里的火口湖,从湖面至岸壁顶部达1,100米(3,600英尺),并在距卡特迈山约9.7千米(6.0英里)的山谷矗立着新生成的火山,被命名为诺瓦拉普塔山,附近的科的阿克岛(英语:Kodiak)完全被火山掩埋。大约有13平方千米(5.0平方英里)的火山喷出物直冲云霄,甚至进入了同温层。这次火山爆发共产生了14次以上里氏地震规模6~7的地震,以及上百次里氏地震规模5的地震。周围山谷被火山灰覆盖,厚达210米(700英尺)。山谷中的动、植物被炽热的烟灰炭化。火山气体产生的酸雨波及远在2,400千米(1,500英里)以外的维多利亚市。数天之后,华盛顿特区都依然能看到高空的烟雾,估计1912年夏季的北温带太阳辐射热因此减少约10%。

这次火山地震形成了数万个火山喷气孔,在火山灰堆积较薄和山谷的上部尤为密集,这些火山喷气孔不断地从地下喷出大量炽热气体,有的气柱高达350米。4年后,国家地理学会的Robert F. Griggs到此考查,记载了如下的描述。

喷出的烟柱经过4年,仍高达45米,烟柱在山谷上空形成巨大的烟雾层,经阳光照射,无数条彩虹色彩斑斓,极其壮丽。附近24平方公里范围内,仍终年笼罩在水汽与火山烟中。Robert F. Griggs因而将此地命名为万烟谷。

之后万烟谷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游览,1918年美国正式设立卡特迈国家公园。目前,山谷中火山活动已大为减弱,仅剩下12个喷气孔。苔藓、藻类在喷气孔周围生长,一些高等植物也开始出现于谷底。动物难以栖息,但麋鹿、熊有时会出没。进入山谷参观的游客通常从布鲁克斯营(英语:Brooks Camp)乘坐32公里的巴士进入景区,这条公路也是卡特迈公园里的唯一一条通路。

因其自然景观与月球相似,1960年代美国将千疮百孔、满目荒凉的万烟谷作为假想的月面,作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太空人的训练场地,故万烟谷也有之称。

这些充满灰烬的山谷覆盖了40平方英里(100平方千米)的区域,最深的地方达到了700英尺(210米)。在一些地方,山谷被莱瑟河(英语:River Lethe)冲刷,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火山流灰形成的地层。火山灰冷却后,大多数喷气孔如今都处于熄灭状态,而且尽管名为“万烟谷”,它们大多不再弥漫着烟雾。火山活动的迹象仍然可见。卡特迈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在1927年,不过在2003年左右之后至今发生过非喷发的火山活动。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所一致检测着这里的的火山活动活动,以此为中心15公里的范围内的在卡特迈火山群有5个成层火山。

相关

  • 奥斯卡·明科夫斯基奥斯卡·闵可夫斯基(Oskar Minkowski 1858年1月13日-1931年7月18日)德国生物化学家、布雷斯劳大学教授,胰岛素的发现者。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哥哥、天天物理学家鲁道夫·
  • 世大运项目以下显示夏季以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项目情形。
  • GizmodoGizmodo是一个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流行科技网志,是由尼克·丹顿营运的Gawker Media网络的一部分。Gizmodo于2002年开办,最初由Peter Rojas负责编辑,但他后来受雇于Weblo
  • 最高权力条款至高条款(Supremacy Clause)是在美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的条款。此条款明确表示了宪法、联邦法律及美国对外条约为“全国之最高法律”("the supreme law of the land")。此条款确
  • 太阳城 (著作)《太阳城》(意大利语:La città del Sole; 拉丁语:Civitas Solis)是意大利道明会修士、哲学家托马索·康帕内拉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早期乌托邦思想中有重要地位。该著作最初于1602
  • 约瑟夫·莱迪约瑟夫·莱迪(1823年9月9日-1891年4月30日)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莱迪首先任宾夕法尼亚大学解剖学教授,后来任斯沃斯莫尔学院自然历史教授。在他1869年发表的书《Extinct Fauna
  • 彼得·伯努瓦彼得·莱昂纳德·利奥波德·伯努瓦(荷兰语:Peter Leonard Leopold Benoit,1834年8月17日-1901年3月8日),比利时弗莱芒作曲家。生于乡村风琴师家庭,早年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学习,访问
  • 史蒂芬妮 (比利时公主)史蒂芬妮(英语:Stephanie,1864年5月21日-1945年8月23日)是比利时公主和奥匈帝国皇储妃。她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和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亨丽埃塔的女儿。1881年,史蒂芬妮在维也
  • 胡道静胡道静(1913年2月-2003年11月5日),安徽省泾县人,出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文科国学系,1932年入上海通志馆,专事修志工作,撰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
  • 哈立德·巴格达什哈立德·巴格达什(阿拉伯语:خالد بكداش‎,转写:Khalid Bagdash,1912年-1995年7月24日),叙利亚政治人物,阿拉伯人,18岁时成为大马士革大学的学生,在法国占领叙利亚后活跃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