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米尔斯理论

✍ dations ◷ 2025-11-25 00:59:45 #物理中未解决的问题,量子场论,基本物理概念,规范理论,对称,陈-西蒙斯理论

杨-米尔斯理论是一种基于SU(N)群的规范场论,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一种杨米论,有 G = U ( 1 ) × S U ( 2 ) × S U ( 3 ) {\displaystyle G=U(1)\times SU(2)\times SU(3)} 的规范。杨米作用量是

S Y M = 1 2 t r ( F F ) {\displaystyle {\mathcal {S}}_{YM}={\frac {1}{2}}\int -tr(F\wedge *F)}

在1953年,沃尔夫冈·泡利将五维的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拓展到六维。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推导了规范场的拉格朗日量或者将其量化。因为他发现到他的理论“导致一些相当不实际的阴影粒子”,所以选择不发表他的成果。虽然这项成果没有正式写成论文发表,但他之后在苏黎世的演讲中谈论过这个理论。 最近的研究表明,扩展的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和当年杨振宁与罗伯特·米尔斯的方程不同,因为前者包含附加项。

1954年,杨振宁与罗伯特·米尔斯写下了现今使用的杨-米尔斯理论,将原本可交换群的规范理论(应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拓展到不可交换群,以解释强相互作用。 杨 - 米尔斯的想法受到了沃尔夫冈·泡利的批评,原因在于杨-米尔斯理论的量子必须质量为零以维持规范不变性,但是这些“质量为零”的粒子在自然界中并没有见到,所以杨振宁与罗伯特·米尔斯论文无法解释b量子的质量问题。因此,这个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一直到1960年代,为了给这些无质量的粒子以质量,南部阳一郎、杰弗里·戈德斯通、乔瓦尼·乔纳-拉希尼欧(英语:Giovanni Jona-Lasinio)等人开始运用对称性破缺的机制,从零质量粒子的理论中去得到带质量的粒子,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1967年, 温伯格和格拉肖基于规范对称的自发破缺,把格拉肖在1961年提出的电弱统一理论建立在了杨-米尔斯场论的基础之上,并引入了希格斯机制,提出具有U(1) ×SU(2)规范对称性的电弱理论。结合渐近自由度的思想,1972年,弗里兹希(H. Frizsch)和盖尔曼(M. Gell-Mann)提出了具有SU(3)规范对称性的杨-米尔斯理论, 建立了量子色动力学。描述电磁力和弱力的 电弱理论和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一起构成现今所谓的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由于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及杨振宁在该理论工作的开创性贡献,1994年,在授予杨振宁鲍尔奖的颁奖词评价道“这项工作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L Y M 2 t r ( F F ) = 1 4 ( F μ ν i ) 2 {\displaystyle {\mathcal {L}}_{YM}\equiv -2tr(F\wedge *F)=-{\frac {1}{4}}(F_{\mu \nu }^{i})^{2}}

其中 F = d A + A 2 = d D A {\displaystyle F=dA+A^{2}=d_{D}A} 是曲率形式,A是联络形式。 d D A {\displaystyle d_{D}A} 外共变导数。F是矩阵场,元素等于

F μ ν = μ A ν + {\displaystyle F_{\mu \nu }=\partial _{\mu }A_{\nu }+}

F μ ν i μ A ν i ν A μ i + g f i j k A μ j A ν k {\displaystyle F_{\mu \nu }^{i}\equiv \partial _{\mu }A_{\nu }^{i}-\partial _{\nu }A_{\mu }^{i}+gf^{ijk}A_{\mu }^{j}A_{\nu }^{k}}

的确,杨米尔斯场论是电磁学、弱电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以及标准模型的大推广。所以杨米尔斯理论在物理学和数学中有极大的重要性。据我所知,杨米尔斯描述四分之三个基本相互作用。相对论描述第四个作用:重力。

阅读瞬子。

阅读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路径积分表述。杨米尔斯有渐近自由、手征对称性破缺、以及质量间隙。YM场论也有夸克禁闭。但是现在没有数学证明,只有计算机和格点规范理论支持的猜想。

几何和数学


相关

  • 杀外寄生虫药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保罗·劳特伯保罗·克里斯琴·劳特伯(英语:Paul Christian Lauterbur,1929年5月6日-2007年3月27日),美国化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毕业。由于在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他与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
  • Psub4/subSsub3/sub三硫化四磷,化学式为P4S3,外观为黄色固体,是两种工业上生产五氧化二磷的两种方法之一。随着纯净程度的不同,样品可呈现出由黄绿色至灰色不同颜色。三硫化四磷由莱莫因(G. Lemoine
  • 谢金河谢金河(1958年1月21日-),台湾学者、时事评论员,福佬客家人,生于中华民国台湾云林县西螺镇,《今周刊》发行人,曾担任财讯文化总编辑,担任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市府市政顾问,亦为中信金融管
  • 林哲瑄MLBCPBL林哲瑄(Che-Hsuan Lin,1988年9月21日-),因喜爱钓虾而被球迷起“钓虾瑄”之外号,台湾台南市人,于花莲县出生,前旅美棒球选手,于2015年6月29日举行之中华职棒季中选秀会以第一轮
  • 巴巴多斯元巴巴多斯元是巴巴多斯自1882年起的流通货币。货币编号BBD。 辅币单位为分,1元=100分。
  • 巴西-印度关系巴西-印度关系指的是巴西联邦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巴西和印度两国都曾为葡萄牙帝国的殖民地,故此两国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关系。巴西与印度在国际贸易、气候
  • 钼酸钠钼酸钠是钠的钼酸盐,化学式Na2MoO4,为白色菱形结晶体。通过钼精矿氧化焙烧生成三氧化钼,用液碱浸取生成钼酸钠溶液,后经抽滤、浓缩、冷却、离心、干燥后可制得。钼酸钠可溶于水,
  • 卡尔·西吉斯蒙德·孔茨卡尔·西吉斯蒙德·孔茨(Carl Sigismund Kunth,1788年6月18日-1850年3月22日)为德国植物学家。
  • 小野寺义道小野寺义道(1565年 - 1645年),安土桃山时代及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将、大名。出羽国横手城主。小野寺辉道(景道)的次男。儿子为小野寺保道。永禄9年(1566年)诞生。母亲鲑延氏为辉道的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