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归类理论

✍ dations ◷ 2024-12-23 14:25:04 #自我观念,多数与少数群体关系,自我

自我归类理论(英语: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描述人们在什么的条件情况下会将一群人(包含自己在内)视为一个群体,以及以群体来看待其他人所产生的后果。虽然这个理论常作为组成心理群体的解释(这是它初时的目标),但更准确来说,它是对于社会认知(英语:social perception)及交流过程中分类(英语:categorization)的运作的普遍性分析,而且同样着重于个体的身份及群体现象题目。它由约翰·特纳及他的同事发展而来,包括社会认同理论在内,是属于社会认定路径(英语:social identity approach)的一部分。它回应了在社会认同理论中一些社会认同形成的机理基础相关问题。

自我归类理论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界及其他方面也很有影响力。它首先应用于社会影响力、团体凝聚力、群体极化、集体行动这些题目上。在随后的数年,作为社会认定路径的一部分,应用了在更进一步的题目,例如领导力、人格、外群体同质性及权力。理论的其中一个信条是自我不能考虑为认知的基础层面,相反地,自我应理解为认知系统运作的制成品。

在自我归类理论,在某情景下社会分类的组成及运用可以通过知者乐意及分类激励因素之间的互动来预测。后者可以分为相对性切合及规范性切合。这种可预测的互动深受杰罗姆·布鲁纳的可用性及切合公式的影响。目前使用中的社会分类称为一个“显性社会分类”,自我分类则称为“显性社会认同” 。后者不应与“认同层次”混淆,它是知者乐意的一个组成部分。

知者乐意,特纳一开始时称之为“相对可用性”,“反映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当下期望及现时的动机、价值、目的及需要”。它是认知者带到环境中的认知相关层面。例如,一个认知者时常基于国籍来进行分类(例如,“我们美国人”)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更偏向在新的环境下形成相似的自我分类。因此,“社会认同形成”或群体受重视及自我牵连的程度,可认为是影响一个人有多乐意使用特定的社会分类的重要因素。

相对性切合由“元对比原则”决定,它指出人们倾向相信一个代表某事物的激励因素的集合的程度取决于,这些激励因素的内部差异少于该激励因素的集合的与其他激励因素对比时的差异 。为了预计一个群体会将一个人分类为一个内团体还是外团体成员,元对比原则会找出那个人与外团体成员比较下的平均相似性,以及与内团体成员的平均相似性。将这两个数值相除,则可获得一个元对比原则比例。在分类过程正在进行时,情景、参照框架等因素也会对这个比例造成影响。也就是说,这个比例是一个基于某激励因素是否在存在于当下的认知的比较。例如,如果那个参照框架减少,以至潜在外团体成员不再出现于当下的认知之中,内团体成员对于那个人来说会变得较少相似度,也会较不偏向于将那个人分类为属于那个群体。

规范性切合是指,认知者对于他所认知的某人或某群人的行为或态度,与对他来说与他基于知识产生的期望是否符合的程度。因此,规范性切合是以分类过程之中的“知者乐意”部分作为参考物来进行评估。。

作为规范性切合在归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个例子,纵使一群人或者基于“相对性切合”被归类为一个独立存在物,如果被视为努力工作,他们只会被某特定社会类别标签为“理科学生”。也就是说,它们切合该类别的规范性内容。

自我归类理论对于社会影响力提供了说明,有时候称为“参照信息性影响”(referent informational influence)理论。根据自我归类理论,当一个社会身份成为显性,会出现去个人化及自我定型,人们会采用所跟踪的内团体成员的常规、信念及行为方式。他们也会和外团体成员的常规、信念及行为方式保持距离。当人们观察到自己及内团体成员之间有差距,他们会体验到主观性的不确定感。这称不确定会透过两种方法之一得到解决。一,重新对人们作出分类,来反映这些认知上的差异。二,发起或参与有社会影响力的行动,促使人们改变,以致成为与内团体中最具模范的人更相似的人。换句话形容最具模范的人,就是在内团体中最能展现和示范常规、价值及行动方式的人。自我归类理论对于社会影响力的说明获得了大量的实证支持。

自我归类理论的社会影响力说明与其他社会哲学对社会影响力的取态有所不同。他否认传统上对于别。资讯性影响(英语:informational influence)及规范性影响(英语:normative influence)之间的区分。资讯性影响是指基于有什么优点而对社会信息的评估,而规范性影响涉及公众是否顺从团体成员的期望。对于自我归类理论,社会影响力没有独立于自我归类的优点。反而,资讯由于被视为是内团体的规范性信念而被视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另一方面,规范性影响完全并不是规范性。相反地,它是外团体成员基于反规范的期望的顺从程度。与此类似的,自我归类理论也挑战客观现实测试与社会现实测试的区别(例如推敲可能性模型)。它主张与客观现实测试完全隔离的社会现实测试并不存在。感官信息的解释总会受认知者的信念及想法的影响,这反过来增进那名认知者对心理群体成员的联系。

外团体同质性可以定义为对外团体成员视为比内团体成员更具同质性。自我归类理论认为外团体同质性效应可理解为认知者的动机及结果的相对情景 。这些相对情景(类似于语境的概念)亦是指在某一时间里面心理上的可用激励因素。它主张,当一个群人被视为外团体,心理可用激励因素同时包括内团体及外团体的成员。在这些条件下,认知者会更倾向按照内团体及外团体成员的方式分类,并且自然地得动机来强调内团体的差异及相似性。相反地,当视为一个内团体时,外团体成员可能不失去心理层面的可用性。在某些情况下,会不再有内外团体的归类,因而不再有强调作用。的确,内团体差异的强调作用也可能在这些条件下在同样合理原因的发生。

在这个解释之下,它表述了在内团体的相对情景,内外团体也会被视为更具同质性,如果将内团体分隔出来单独判断,它则被视为相对异质性(英语: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这亦与去个人化相关,在某些情况下,认知者可能觉得他们是内团体的可替换成员。自我归类理论消除内团体及外团体有不同的处理机制的假切,为最低限度群体范式(英语:minimal group paradigm)寻找外团体同质性提供说明。

相关

  • 温度计温度计是一种运用不同原理来测量物体温度或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的仪器。温度计有各式各样的类型。温度计运利用一系列的物理反应去测量温度的。而多数的温度计最初
  • 中华民国全民运动会中华民国全民运动会(英语:Citizens Sports Games),简称全民会或全民运,为中华民国的全国性运动赛事,始于2000年,两年举办一次,与全国运动会交错举办。全民运动会之目的在于推广全民
  • 蚊子海岸蚊子海岸(Mosquito Coast)是一个历史地区,包括当今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东海岸。它是西加勒比地区的一部分,以当地美洲印第安人米斯基托人命名,长期为英国领土。蚊子海岸于1894年被
  • 那空是贪玛叻府 small(洛坤府)/small那空是贪玛叻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皇家转写:Changwat Nakhon Si Thammarat,泰语发音:)是泰国南部人口最多的府。东面临着泰国湾,邻近府份从南到北按顺
  • 十万年问题十万年问题是有关于过去一段时间的温度和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日照量之间相关性下降的问题。太阳辐射、日照量的变化主要与太阳本身的辐射强度、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地球
  • 黑龙江河流列表黑龙江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黑龙江省境内的河流,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 罗曼·赫尔佐克罗曼·赫尔佐克(Roman Herzog,1934年4月5日-2017年1月10日),德国政治家,第7任德国总统,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兰茨胡特,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成员。赫尔佐克于1978年至1980
  • 梁应辰梁应辰(1928年8月-2016年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航运专家。1928年8月出生在河北保定农村,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苏联留学归国担任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任职
  • 汪尚宁汪尚宁(?-?),字廷德,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初姓程。应天府乡试第四名。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进士,历官云南布政使,升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有《
  • 灌江灌江,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汇入湘江上游右岸,属于湘江水系。河长138千米,流域面积21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6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834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