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士
✍ dations ◷ 2025-02-23 20:59:13 #大学士
大学士,主要是内阁大学士又称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另外,明代左右春坊亦有大学士,故大学士不等于内阁大学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丞相胡惟庸被斩杀,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一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被终止,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分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属翰林院。《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洪武二十五年,明廷重定官品,大学士排名在翰林院学士之后,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明成祖即位,复原名并选派低级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文渊阁处在大内禁中,“内阁”之名由始。洪熙年间增加谨身殿大学士,终明朝之世,大学士以“四殿二阁”为名号的格局未再更改。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原大学士名号也随之变更。明中叶后,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余称次辅、群辅,朝班位次始列六部尚书之上。体制上,殿阁大学士名位的迁转顺序是: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但实际上,“首辅”是依据阁臣资历或皇帝宠幸程度排定,并没有固定的官职称呼。内阁之预机务,自建文四年始也。翰林院之入内阁,自解缙开始。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以文渊阁印钤封进御之件。此外文移,皆借用翰林院印。故于翰林院堂上设公座,视大学士几位,则设几座,故称曰中堂。是堂乃翰林院之大堂,非内阁之堂也。仁宗、宣宗、英宗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宣德中诏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保太子太傅戸部尚书夏原吉辍部事,朝夕侍左右,赐珊瑚笔,格玉砚条旨,然不与阁职。”“内阁臣职在司内外制而已,未有所谓调旨也。自宣德中大学士二杨公与尚书蹇、夏始有调旨之说。”但蹇义、夏原吉并未入阁,而处理奏章主要还是召大臣面议为主。故宣德朝实有调旨票拟之事,并无调旨票拟之制。英宗正统初年,“英宗九岁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内阁初无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之事则由阁臣同寅协恭,共同商议。“弘、正以后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绝矣。”嘉靖朝,严嵩专断,与次辅不相关白,后夏言为首辅“凡所拟旨,行意而已,不复顾问嵩。”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三日不出阁,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拟,次相在阁坐候,票进乃出。”可知明中叶,嘉靖、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1582年,40年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所谓首辅大学士无相之名,有相之实也仅这四十年间之事,不能扩大至整个明朝。张居正死后调旨票拟之权又回到群辅“协恭”,天启再由内阁同官“协恭”转换成“分票”,崇祯年间因阁臣倾轧角争,内阁作用仅剩“分票”署名票拟,以便追查责任,内阁票拟徒具虚名,遑论首辅。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此头衔。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乾隆卅五年(1770年)傅恒卒至宣统退位(1912年),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头衔。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冯铨五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1428年,越南人黎利发动反对明朝的起义,建立后黎朝。黎利模仿明朝的官制,在其朝廷中设立大学士之职,其作用与明朝的大学士相似。此后,阮朝也沿袭了后黎朝的官制,设立大学士职务。阮朝的大学士名号有五种:其中,勤政殿、文明殿、武显殿、东阁四位大学士,被称为阮朝的“朝廷四柱”(越南语:Tứ trụ triều đình/
四柱朝廷)。北宋元丰改制至元末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
- 北美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班牙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区,以文化区分法又称盎格鲁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
- 中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产水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第二部分为降水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即地
- 金印草金印草(学名:Hydrastis canadensis),又名白毛茛或北美黄莲,是多年生的毛茛科植物,原产于加拿大东南部及美国东北部。它们的根茎粗壮及呈黄色。在地上的茎略带紫色及有毛,地底下的呈
- 气功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气功的
- 索非亚索非亚(保加利亚语:София,转写:Sofiya, IPA: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
- 核外电子电子层,或称电子壳或电子壳层,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电子层组成为一粒原子的电子序。这可以证明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写作PBT)是一种热塑性的工程聚合物,可用于电气或电子产品的绝缘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是聚酯的一种。聚
- 挥发挥发性,在化学、物理和热力学的领域中,是指物质汽化的程度。在某一温度下,蒸气压越高的物质越容易汽化,也就是挥发性越高。挥发性通常用来指液体,但也可用来描述一些不须经过液态
- 铁路利用本列表资料分别列出铁路货运及客运之资料。下表列出每年延吨公里超过10亿的国家,若无其他注记,资料均来自国际铁路联盟铁路统计2014年报告下表列出每年货运量1000万吨以上的国
- 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