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

✍ dations ◷ 2025-07-02 11:18:52 #荆州
荆州,中国东汉末至唐朝时的州,前身为监察区荆州刺史部。早期幅员广袤,包括今天湖北、湖南二省的大部以及邻省的小部,后分置湘州等州,隋朝以后辖境仅限于今湖北省荆州市一带。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其中荆州的辖域相当广,大体来说以北为现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往南延伸至两湖(湖北、湖南)全境内。但是此时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无治所,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后,州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依据后汉书记载,荆州辖有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东汉汉献帝时刘表领荆州牧以前都在汉寿县(武陵郡辖,今常德市汉寿县),后因荆南地区黄巾贼余孽尚未退去才将治所移到当时已经相当繁荣的襄阳城(今湖北襄阳市)。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荆州北部南阳郡、江夏郡,而中南部被孙刘联军占据。曹操之后从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荆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一般认为这阶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荆襄九郡”一词的来源。219年,荆州牧刘备的守将关羽被孙权、曹操联军击败,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又败于孙权势力后,刘备再无力夺回原有荆州辖权,荆州成为由曹操与孙权两家分领的局面,分治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与南郡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曹魏初,荆州领六郡: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章陵郡、江夏郡(江北)、新城郡。黄初二年(221年),占领蜀汉益州之西城郡,改为魏兴郡,属荆州。黄初三年(222年),分南阳郡置义阳国,并章陵郡入义阳国。太和二年(228年),分新城郡置上庸郡、锡郡。太和四年(230年),省上庸郡。景初元年(237年),分魏兴郡复置上庸郡,锡郡并入上庸郡。后又省上庸郡。正始元年(240年),义阳郡并入南阳郡。甘露四年(259年),分新城郡复置上庸郡。至此,荆州领七郡: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江夏郡(江北)、新城郡、魏兴郡、上庸郡。孙吴初,荆州领七郡:南郡、宜都郡、江夏郡(江南)、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黄武五年(226年),分广州苍梧郡置临贺郡,属荆州。太平二年(257年),分长沙郡置湘东郡、衡阳郡。永安三年(260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永安六年(263年),分武陵郡置天门郡。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置始安郡,分桂阳郡置始兴郡。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置昭陵郡。至此,荆州领十五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江夏郡(江南)、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湘东郡、衡阳郡、零陵郡、昭陵郡、始安郡、桂阳郡、始兴郡、临贺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分南阳郡复置义阳国。太康元年(280年)平吴后,得其荆州十五郡,分南郡置南平郡,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江夏郡(江南)为武昌郡,并梁州建平郡入吴之建平郡,割始兴、临贺、始安三郡属广州,割扬州安成郡属荆州。至此,荆州治南郡江陵县,领二十郡二国:南郡、江夏郡、襄阳郡、南阳国、南乡郡、义阳国、新城郡、魏兴郡、上庸郡、建平郡、宜都郡、南平郡、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桂阳郡、零陵郡、湘东郡、邵陵郡、武昌郡、安成郡。太康九年(288年),分义阳国置隋国。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国。元康元年(291年),割桂阳、武昌、安成三郡属江州。元康六年(296年),割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元康九年(299年),分江夏郡置竟陵郡,分长沙郡置建昌郡。永宁二年(302年),分义阳郡置新野国。永嘉元年(307年),割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建昌六郡属湘州。至此,荆州领五郡九国:南郡、江夏国、竟陵国、襄阳国、南阳国、新野国、顺阳国、义阳郡、隋国、建平郡、宜都国、南平郡、武陵国、天门郡。东晋初,侨置新兴郡。咸和四年(329年),废湘州,其所领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建昌、桂阳七郡改属荆州;广州始兴、临贺、始安三郡还属荆州。咸康元年(335年),建昌郡并入长沙郡。咸康三年(337年),侨置河东郡。后分零陵郡置营阳郡。永和三年(347年),割益州巴东郡属荆州。隆安五年(401年),分南郡置武宁郡。义熙八年(412年),分荆州长沙、衡阳、桂阳、零陵、营阳、湘东、邵陵、始兴、临贺、始安十郡复置湘州。义熙十二年(416年),湘州十郡并入荆州。又侨置南义阳、北义阳、长宁三郡。至此,荆州领三十郡一国:南郡、江夏郡、竟陵郡、襄阳郡、南阳郡、新野郡、顺阳郡、义阳郡、隋郡、建平郡、武宁郡、宜都郡、巴东郡、南平郡、武陵国、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桂阳郡、零陵郡、营阳郡、湘东郡、邵陵郡、始兴郡、临贺郡、始安郡、新兴郡、河东郡、南义阳郡、北义阳郡、长宁郡。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分荆州十郡复置湘州。元嘉八年(431年),湘州十郡并入荆州。元嘉十一年(434年),梁州汶阳郡改属荆州。元嘉十六年(439年),分荆州十郡复置湘州。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襄阳、南阳、新野、顺阳四郡属侨置的雍州,雍州遂成为实土州。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湘州长沙、衡阳、桂阳、零陵、营阳、湘东、邵陵、始兴、临贺、始安、巴陵十一郡并入荆州。元嘉三十年(453年),分荆州十一郡复置湘州。孝建元年(454年),割江夏、竟陵、隋、武陵、天门五郡属郢州。大明三年(459年),割义阳郡属南豫州。泰始中,改长宁郡为永宁郡。泰始三年(467年),天门郡还属荆州。至此,荆州领十二郡:南郡、南平郡、天门郡、宜都郡、巴东郡、汶阳郡、建平郡、武宁郡、新兴郡、河东郡、南义阳郡、永宁郡。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割巴东、建平二郡属巴州。永明元年(483年),废巴州,巴东、建平二郡还属荆州。南朝梁时,割巴东、建平二郡属益州,割宜都郡置宜州。承圣三年(554年),荆州陷于西魏。西魏以武宁、永宁二郡置鄀州。后梁大定元年(555年),得西魏所赐荆州南郡、天门、新兴、河东、义阳五郡。后置监利郡。大定五年(559年),占领王琳所据南平郡。大定六年(560年),南平、天门、义阳三郡陷于南陈,属武州。天保六年(567年),河东郡陷于南陈,属南荆州。至此,荆州领三郡:南郡、新兴郡、监利郡。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分南荆州南平、河东二郡,武州天门、义阳二郡复置荆州,治南平郡公安县(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北)。后赵太和元年(328年),占领东晋荆州之南阳郡,仍置荆州,治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太和二年(329年),占领前赵豫州之顺阳郡,属荆州。建平元年(330年),占领东晋新野郡。建平三年(332年),新野郡陷于东晋。建武元年(335年),割司州上洛郡属荆州。建武四年(338年),南阳、顺阳二郡陷于东晋,荆州徙治上洛郡上洛县(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冉魏永兴二年(351年),上洛郡陷于东晋。前燕建熙六年(365年),占领东晋荆州南阳郡鲁阳县,仍置荆州,治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建熙七年(366年),占领南阳郡全境,荆州徙治宛县。建熙八年(367年),上年所占诸县失陷,荆州还治鲁阳。前秦皇始三年(353年),占领东晋上洛郡,仍置荆州,治上洛郡丰阳县(今陕西省山阳县)。建元十二年(376年),占领东晋顺阳郡南乡县。建元十四年(378年),占领东晋南阳郡。建元十五年(379年),占领东晋襄阳、顺阳、新野、魏兴、上庸、新城六郡,荆州徙治襄阳郡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建元十六年(380年),割上洛郡属洛州。至此,荆州领七郡:襄阳郡、南阳郡、顺阳郡、新野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建元二十年(384年),荆州陷于东晋。后秦弘始五年(403年),占领东晋荆州之南乡郡、南阳郡、顺阳郡、新野郡,仍置荆州。弘始七年(405年),归还荆州诸郡。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占领南朝宋梁州之上洛郡,仍置荆州,治上洛;分上洛郡置魏兴郡。皇兴四年(470年),分上洛郡置东上洛郡。至此,荆州领三郡:上洛郡、魏兴郡、东上洛郡。太和十八年(494年),改荆州为洛州,鲁阳镇为荆州,治南阳郡鲁阳县(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和二十二年(498年),荆州徙治新野郡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至北魏末,荆州领八郡:南阳郡、顺阳郡、新野郡、东恒农郡、汉广郡、襄城郡、北淯郡、恒农郡。西魏时,分荆州北淯郡置蒙州,省恒农郡,改东恒农郡为武关郡,改汉广郡为黄冈郡。北周时,并黄冈郡入新野郡。至此,荆州领四郡:南阳郡、顺阳郡、新野郡、武关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荆州四郡领县直属于州。至此,荆州领八县:穰、新野、南阳、课阳、新城、冠军、菊潭、顺阳。开皇七年(587年)废除藩国后梁后废郡,荆州三郡领县直属于州,故监利郡所领监利县改属复州;改本土荆州为邓州。至此,荆州治江陵,领七县:江陵、枝江、广牧、安兴、定襄、紫陵、云泽。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废郡,以其荆州南平郡公安县(孱陵、永安二县并入)、河东郡松滋县(闻喜、谯二县并入)并入本土荆州;废玉州,以其所领当阳、安居二县属荆州。至此,荆州领十一县:江陵、枝江、广牧、安兴、定襄、紫陵、云泽、公安、松滋、当阳、安居。开皇十一年(591年),安兴县并入广牧县,松州宜昌县改属荆州。开皇十七年(597年),废睦州,以其所领长杨县属荆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居县为昭丘县。仁寿元年(601年),改广牧县为安兴县。大业二年(606年),定襄县并入安兴县,云泽县并入紫陵县;改昭丘县为荆台县,不久又并入当阳县;废鄀州,以其所领长林县属荆州。至此,荆州领十县:江陵、枝江、安兴、紫陵、公安、松滋、当阳、宜昌、长杨、长林。大业三年(607年),改荆州为南郡。后梁鸣凤二年(618年),改南郡为荆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占领荆州宜昌、长杨二县,改属江州。武德四年(621年),占领荆州;分巴州华容县置石首县,属荆州;割长林县属基州,当阳县属平州;并紫陵县入江陵县。武德七年(624年),废基州,长林县还属荆州。武德八年(625年),废玉州,当阳县还属荆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郢州,其所领章山县改属荆州。贞观八年(634年),章山县并入长林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安兴县并入江陵县。至此,荆州领七县:江陵、枝江、公安、松滋、当阳、长林、石首。天宝元年(742年),改荆州为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江陵郡为荆州。上元元年(760年),升荆州为江陵府。Template:隋朝行政区划 Template:唐朝行政区划

相关

  • 琼脂培养皿琼脂平板(英语:Agar Plate)是一种把消毒后的培养基加上繁殖微生物所需材料(通常是洋菜及养分)后制成的有盖培养皿。由于提供了微生物繁殖的有利条件,琼脂平板能够用来种出不同的微
  • 京山县京山市是湖北省直辖、荆门市代管的县级市 ,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 ,地处湖北省中部,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东临安陆市、应城市,西接钟祥市,南连天门市、沙洋县,北倚随州市。京山
  • 研发研究开发(英语: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缩写:R&D),或译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 ,是隶属于企业、大学及国家的机构所开展的科学项目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于2006年,在研究开发领域上投
  • 永动机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
  • 控制论控制论(英:Cybernetics)是探索调节系统的跨学科研究, 它用于研究控制系统的结构,局限和发展。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将控制论定义为“对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与通信的科学研究。”
  • 顺乌头酸酶结构 / ECOD顺乌头酸酶(英语:Aconitase,简称为乌头酸酶,EC 4.2.1.3)是一种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柠檬酸通过顺乌头酸中间步骤立体专一性可逆异构化为异柠檬酸的酶,这是一个非氧化还原
  • Fe(NO)sub4/sub四亚硝基合铁是一种无机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Fe(NO)4,不挥发,反应活性高。四亚硝基合铁可由五羰基铁和一氧化氮在压热釜中加热至45℃反应得到。四亚硝基合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 麦金托什县麦金托什县(McIntosh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东部大西洋岸的一个县。面积1,48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847人,2005年人口11,068人。县治达里恩(Dar
  • 亚油酸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又称亚麻油酸,IUPAC名:(9Z,12Z)-9,12-十八碳二烯酸,速记法名称为 18:2, n-6,是一种含有两个双键的ω-6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油中,红花油中约含75%,向日葵籽油
  • 拉贾斯坦拉贾斯坦邦(印地语:राजस्थान,拉丁字母转写:Rajasthan)位于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相接壤,是印度境内的一个邦。该邦官方语言是拉贾斯坦语而除此之外包括信德语、古吉拉特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