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氏孢子丝菌

✍ dations ◷ 2025-08-27 15:51:02 #申克氏孢子丝菌
申克氏孢子丝菌(学名:Sporothrix schenckii)是孢子丝菌属的一种真菌,分布于全球,常见于土壤与腐烂的植物组织中。本种真菌可感染人类,造成称为孢子丝菌症(玫瑰园丁症)的皮下感染,感染途径一般是透过皮肤上的伤口,可感染免疫正常的人群,但通常可以抗真菌剂治愈,鲜少造成生命威胁。申克氏孢子丝菌为温感二形性真菌,在环境中以菌丝的型式生长,在宿主体中则以酵母菌的型式生长。申克氏孢子丝菌通常存在于土壤,以分解泥炭藓的植物残骸为生。申克氏孢子丝菌具有温感二形性,在摄氏25度培养下呈菌丝状,表面有皱纹,颜色则从一开始的白色转成深棕色;在37度培养则呈灰棕色、雪茄形的单细胞酵母菌状。申克氏孢子丝菌虽分布于全球,但在非洲、澳洲及拉丁美洲发生率最高。申克氏孢子丝菌会造成称为孢子丝菌病的皮下感染,其感染主因通常是植物造成的皮肤创伤,所以患者以农夫与圆丁居多,而玫瑰刺伤尤其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此病又被称为“玫瑰园丁症”(rose-gardener's disease)。感染时,申克氏孢子丝菌会先在伤口形成称为疖瘤的硬块,并进一步发展成淋巴结瘤,在皮肤表面造成坏死。如不治疗则将从淋巴管扩散,甚至侵入肺部。孢子丝菌症的患者因大规模的溃伤,有时会被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症(英语:Pyoderma gangrenosum)。由于很难直接从创口寻找酵母菌状的申克氏孢子丝菌,因此此病的诊断通常是从检体培养较为有效,在显微镜下根据其特征与温感二形性加以判断。申克氏孢子丝菌的感染通常用碘化钾治疗,Amphotericin B与氟胞嘧啶也对治疗有效。另外由于申克氏孢子丝菌耐热性低,在患部热敷也有助病情改善。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相关

  •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
  • 丝状病毒丝状病毒科(学名:Filoviridae),单股反链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包含的属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
  • 癌症治疗癌症免疫疗法(英语:cancer immunotherapy或immuno-oncology)是一类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方法。此类疗法采用了癌症免疫学(英语:Cancer immunology)研究的成果,这是肿瘤学中
  •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R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PHA),是一种症状类似醛固酮减少症的病症,系肇因于机体对醛固酮无法作出反应,负反馈调节抑制机制缺陷,导致醛固酮含量异常。1958年,Cheek
  • Mayo Clinic坐标:44°1′20″N 92°28′0″W / 44.02222°N 92.46667°W / 44.02222; -92.46667梅奥诊所医学中心(英语:Mayo Clinic),又译为梅奥诊所、梅约诊所、马约诊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
  • 硬膜外脓肿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菌丝体菌丝体(英语:Mycelium(-a),又称为菌丝球),指真菌的营养生长部分(相对于生殖生长部分的子实体),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组成。大块的菌丝体有时会被称为“shiro”,特别是可以形成仙女环的菌
  • 强迫症强迫症(英语: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又译强迫性疾患、强迫性障碍、强迫性病症强迫症疾患、强迫性神经症,亦译沉溺,是一种精神病。西方精神医学中的强迫症包含强迫
  •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英语:natural selection,传统上也译为天择)指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