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美国人大迁徙

✍ dations ◷ 2025-02-23 19:01:37 #美国中西部历史,美国南部历史,美国东北部,美国西部,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史,美国人口流动,解放至民权运动时期的非裔美国人历史

非裔美国人大迁徙(英文:The Great Migr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s),又称北上大迁徙(Great Northward Migration)或者黑人大迁徙(Black Migration),是指1916年-1970年间约600万非裔美国人从美国南部各州的乡村地区迁徙至美国东北部、中西部以及西部地区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造成这次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各州落后的经济条件以及普遍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现象,尤其是南部各州的种族隔离法——吉姆·克劳法。

1910年前,每一项美国的人口普查都显示超过90%以上的非裔美国人居住在美国南部;其中,1900年,只有五分之一的非裔美国人居住在南部的城市地区。 而到了大迁徙时代末期,只有50%左右的非裔人口还留在美国南部,其他的都已经移居美国北部和东部地区,而且居住在城市地区的非裔人口比例大大增加。1960年,在美国南部的非裔人口中,大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地区,而到了1970年,全美范围内约80%的非裔人口都已经搬迁到城市地区。1991年,美国学者尼古拉斯·莱曼(英语:Nicholas Lemann)写到:

非裔美国人大迁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内人口迁徙之一——也许是非屠杀威胁、非饥荒原因下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从数据上看,它超过了任何其它族群(比如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犹太人、波兰人)迁移到美国的人口数量。对黑人来说,这场迁徙意味着他们离开了原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启程前往寻找一个新家。

一些历史学家还将此次大迁徙细分为前后两期:第一次大迁徙(1916-1940年)中大约有160万人口从美国南部乡村地区迁徙到北部工业城市,而第二次大迁徙(英语:Second Great Migration (African American))(1940-1970年)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大约有500万人口(包括许多南部市镇人口)迁徙到美国北部和西部地区。 其中,许多大工业城市吸引了最多的移民,包括纽约、芝加哥、费城、圣路易斯、丹佛、底特律、匹兹堡以及印第安纳波利斯,而在第二次大迁徙中,美国西部的城市包括洛杉矶、旧金山、奥克兰、菲尼克斯、西雅图、波特兰也接受了大量非裔移民。

在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后,美国南部地区出现人口回潮。在这波新大迁徙(英语:New Great Migration)中,许多非裔美国人开始逐渐移居回美国南部,主要集中在经济环境最好的地区;这次人口回潮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一些东北部、中西部城市出现的经济问题,以及南部地区工作机会的增多、生活成本的降低、种族问题的缓和以及先前的家庭情感纽带等等。据估计,1975-1980年间,美国南部许多州出现了非裔美国人口的净增长,而到了2014年,非裔美国人口中的Y世代集中移居到了得克萨斯州、乔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莱那州、加利福尼亚州。 与此同时,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非裔人口数量普遍下降,尤其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北部地区。

相关

  • 失血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身体表面。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两种:心脏或血管壁破裂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的出血称为漏出性出
  • 蛀牙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
  • 法国中央高原法国中央高原 ,又译中央山地(法语:Massif Central、奥克语:Massís Central / Massís Centrau),位于法国中南部,为一火山高原。北为西欧平原,东界罗讷河,南为比利牛斯山脉。最高点为
  • 俄罗斯LGBT权益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LGBT)在俄罗斯面临法律和社会的挑战,并仍然面对非LGBT公民所没有的歧视。自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人对于性别少数族群的态度呈逐步开放之势,使得同
  • 物候学物候学(英语:phenology 源于希腊文:phainomai(φαινομαι-显示、见现))为研究气候与生态事件(特指生物的某现象)互相时间关系之学问。这门科学主要关心生物事件之变化在年循
  • 卢多维克·法泽卡什卢多维克·法泽卡什(罗马尼亚语:Ludovic Fazekás;1925年5月17日-),匈牙利族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副总理。1925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特兰
  • 袁昌英袁昌英(1894年10月11日-1973年4月28日),字兰子、兰紫,笔名杨袁昌英、昌英、袁美等,湖南醴陵人,近代女作家、教育家、戏作家及翻译家。与苏雪林、凌叔华合称为“珞珈三女杰”。她以
  • 夷离毕夷离毕,又做移离毕,来自于突厥语的“俟利发”(eletber/ilitbir/eltäbir/iltäbir),原为突厥官名,契丹语称为参知政事或掌刑政官,后成为辽朝官名。辽朝建立后,管制分南北两制,设立
  • Red Velvet音乐作品列表Red Velvet音乐作品列表主要列举韩国女子团体Red Velvet历年发行的各类音乐专辑、影视歌曲和广告歌曲。《The Red》《Perfect Velvet》《The Perfect Red Velvet》《The ReV
  • 张文奇 (1915年)张文奇(1915年7月10日-1990年5月24日),男,河南南阳人,中国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腐蚀与防护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