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Urticaria
✍ dations ◷ 2025-11-23 11:51:25 #Urticaria
荨麻疹(hives、urticaria)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风疹块,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中医称瘾疹,客语称冷瘼,是一种皮肤过敏。症状是局部皮肤忽然成块地红肿,发痒或刺痒。病灶时常会在身上其他区域轮流出现。一般来说,荨麻疹会持续数日,且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只有小于百分之五的案例会持续六周以上,荨麻疹的症状常会复发。荨麻疹常在患者罹患感染症时,或是对于药物、蚊虫叮咬(英语:insect bite),或食物过敏后出现。心理压力(英语:Psychological stress)、失温、或震动都有可能诱发。半数以上的荨麻疹病因都不明。过敏性鼻炎或气喘的病史,是重要危险因子。皮肤外观是主要的诊断依据。贴布试验有时候对诊断过敏会有所帮助。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重要的方式。主要的方式为使用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抗组织胺药。较为严重的案例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或白三烯素剂(英语:leukotriene inhibitors)。环境气温保持凉爽,也会有所帮助。对于持续六周以上的症状,像是环孢灵等的免疫剂也许会有所帮助。约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曾罹患过荨麻疹。对于短期的症状,性别并未造成差异,大多发生在小孩身上;但症状持续较久的案例,则大多为女性,发生在中年人身上。荨麻疹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内经”一书中即有相关的记载,因症状来的快去得快疾如风故又俗称风疹块,后世用发作的感觉类比接触荨麻而得名。西方在希波克拉底时代也已有记载。荨麻疹的英文“urticaria”源自拉丁文,urtica原意为"荨麻"。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原因之一是身体对某些外来物质或刺激产生过敏反应,例如昆虫叮咬,或因冷、热、因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荨麻等植物性刺激,进食鱼、虾、蟹等敏感性食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甚至灰尘、毛发及皮屑或霉菌等刺激等。也有因营养不良或脑力消耗过度,影响身体对某些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从而导致抵抗力降低有关。治疗急性荨麻疹,现代医学会使用用抗组织胺或是类固醇。中医“治疗”就是利用疏风清热的方法消退风疹块。如:消风散。有些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是没有关系的,如在运动、流汗、高温的环境、情绪紧张、洗热水澡时出现的荨麻疹,这些称为胆素型荨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或合并有焦虑症的人身上出现,成因与控制身体血压与心跳等功能的神经系统释放出来的某些化学物质有关。也有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引起。开始时全身各处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多集中在面部,腿部与手臂。然后红点形成凸起的疹块,面积逐渐加大,或者连成一片,一般都伴有剧烈的痒感。若用指甲抓挠会在指甲经过的地方形成条状突起红斑,与周围疹块相连。瘙痒一般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一般数个小时后红肿才基本消退,有些甚至长达24小时,然后会自行消退。此后会在身体的另一部位或面部上再次出现类似的风团。中医称之为风疹块或瘾疹,来得快去得快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皮肤肿胀是因为血管突然扩张,组织液渗透加上发炎所造成的,所以又称为“神经血管性水肿”,常见于嘴唇、眼皮和手脚掌。荨麻疹初起皮肤局部发生瘙痒,抓后皮肤潮红,迅即发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鲜红或白色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一般皮疹泛发全身,粘膜部位亦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生于喉头粘膜,则可引起喉头水肿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严重者可窒息死亡,这种情况可临时用一下激素类药物急救(但切忌用多,用多只会拾得其反并给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反复发作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损害肝脏和肾脏而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相关
-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英语:Endometritis)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炎症。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前者较为常见,后著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在子宫内膜腺体上有微脓肿或嗜中性
- D07(Antifungals for dermatological use)(Emollients and protectives)(Preparations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and ulcers)(Antipruritics, including antihistamines, anesthetics,
- 韧带韧带(ligament、拉丁语 ligamenta,单数 ligamentum)是可弯曲,纤维样的弹性结缔组织。韧带连接骨与骨,为明显的纤维组织,或附于骨的表面或与关节囊的外层融合,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以
- 真骨附类真骨下纲(学名:Teleostei)或真骨部是辐鳍鱼纲的演化支之一。此一多样的类群诞生于三叠纪,有两万多个现存物种,分布在40个目之中。辐鳍鱼纲的另外两个演化支(全骨下纲和软质亚纲)是
- 艾氏人体解剖学艾氏人体解剖学(英语:Acland's Video Atlas of Human Anatomy)是一部由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罗伯特·阿克兰(Robert Acland)主持的解剖学视频课程。
- 白垩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印度海军शं नो वरुणः Transliteration: Sham No Varunah (海军上将 S. M. Nanda印度海军(天城文:भारतीयनौसेना,转写:Bhartiya Nāu Senā)拥有60000余人,其中有5000
- 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坐标:45°21′26″N 34°15′48″E / 45.3572505°N 34.2634437°E / 45.3572505; 34.2634437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俄语:Кры́м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
- 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又译阿兹台克、阿兹提克,是存在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因阿兹特克人而得名。阿兹特克人包括墨西哥谷地的多个民族,以操纳瓦特尔语
- 消色差透镜消色差透镜或复消色差透镜(achromat)是被设计用来将色差和球面像差减至最小的透镜,属于消色差透镜组。最普通的消色差透镜的形式是双合透镜,这两片透镜分别用两种色散能力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