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 dations ◷ 2025-10-22 04:17:29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原来是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沙滩北街15号院内。此处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来立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傅恒征西川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该碑迁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华民国时期,此地是傅恒的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称“松公府祠堂”。1931年,国立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在此建成地质学馆。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北京大学将汉花园(北京大学红楼老校区)以北的松公府全部买下。胡适等人又经努力,争取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设立了合作研究特款。北京大学利用其中部分款项先后在松公府新建了图书馆、地质学馆、灰楼宿舍等建筑。这座地质学馆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该楼西南角下方的墙上嵌有一块奠基石,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1920年代至19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同复古折衷主义斗争,大胆创新。被后人视为“民族形式-复古主义”领军人物的梁思成设计的地质学馆采用了现代主义风格,故该建筑对全面认识梁思成的设计思路具有重要价值。在设计时,鉴于建设资金有限,梁思成设计了这座别致的现代主义建筑。建筑平面呈曲尺形,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外形完全服从内部功能。体形仅微量曲折,打破了立面的平直感,大玻璃窗洞使该建筑的外形显得清新、轻巧。建筑的主入口设在东南角,门洞宽大内凹,混凝土挑檐简洁;门洞两侧的墙的线脚、灯箱,以及台阶花池,都将入口突出为这座建筑的重点。主入口立面左上方的女儿墙局部高起处,设有旗杆,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建筑整体设计精细,窗间的墙上以砖块砌成简洁的凸凹横线,门窗比例、楼梯扶手、墙角的弧线等设计,都形成了明快和谐的现代造型艺术风格。根据记载,这座地质学馆“自民国二十三年五月间起工,至二十四年七月竣工,计土木工程费用并暖气卫生工程、电气工程及工程师设计费共六万余元。合其他设备计五千五百余元,合共六万六千余元。经费由本校与中基会合作特款及本校经常费拨付,并由本校地质系李四光、丁文江二教授捐薪资助。”地质学馆的“建筑式样为L形,占地七百九十一平方米。南部为三层,北部除地窖外为二层。除楼板屋顶及四周大料用铁筋洋灰外,其余均用砖砌,由梁思成工程师设计,北平卫华、海京两厂承包建筑。”地质学馆的“地窖层用为磨片室、储藏室、锅炉室等;第一层用为教室、古物陈列室、地史陈列室、暗室、阅览室、学生研究室、教员室、职员工作室等;第二层为教室、大讲堂、化验室、显微照相室、矿床实习室、矿物岩石陈列室、教员室等;第三层为教室、地质陈列室、教员室等。”1935年8月,北京大学地质系由北京大学二院(马神庙街的京师大学堂旧址)北楼迁入地质学馆,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首个拥有独立教学实验楼的理科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地质学馆连同北京大学工学院校舍都变为北京地质勘探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校舍。后来,该建筑又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该建筑保存较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在该建筑的外墙增建了抗震框架,对原先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有所损害。室内装修也受到局部改造。1990年,该建筑作为“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被列为第四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该建筑作为“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医药医药是医学和药学的合称,包括:
  • 鼓室神经鼓室神经(tympanic nerve),又称雅各布森神经(nerve of Jacobson)位于耳朵附近,为舌咽神经的分支。鼓室神经随舌咽神经向下延伸一段后进入岩部神经节(英语:petrous ganglion),离开神经
  • WRKY结构结构 / ECODWRKY结构域是一类转录因子,存在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中。几乎所有植物基因组中都有带WRKY结构域的蛋白,同时WRKY基因也被发现存在于双滴虫、多细胞变形虫及其他变形
  • 台北植物园坐标:25°1′56.23″N 121°30′34.27″E / 25.0322861°N 121.5095194°E / 25.0322861; 121.5095194台北植物园,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龙安里南海路53号,占地约8.2公顷,隶
  • C43/D22ICD-10 第二章:肿瘤,为WHO规定的各类已发现的肿瘤。恶性肿瘤(C00-C97)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81-C96)原位肿瘤 (D00-D09)良性肿瘤 (D10-D3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
  • 1145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伊斯法罕伊斯法罕(波斯语:اصفهان‎,转写:Esfahān)为伊朗第三大城市,是伊斯法罕省的省会。据2006年统计,有人口1,583,609人。伊斯法罕早在玛代王国时已存在。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时成
  • 马略卡岛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Ménière's disease)是内耳的疾病,其症状是会突然眩晕、耳鸣、听力减损,而且耳朵有肿胀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一开始只有单侧耳朵有症状,不过后来可能双耳都受到影
  • 基辅战役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