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扫描隧道显微镜
✍ dations ◷ 2025-04-25 04:14:03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英语: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缩写为STM),是一种利用量子隧穿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及海因里希·罗雷尔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恩斯特·鲁斯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是扫描探针显微术的一种,基于对探针和表面之间的隧穿电流大小的探测,可以观察表面上单原子级别的起伏。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单个分子或原子,因此它不仅是重要的微纳尺度测量工具,又是颇具潜力的微纳加工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隧穿效应的非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测量干扰主要来源于机械震动和电噪音,因此需要在有较高防震水平的防震台上工作。其机械部分的实现难点在于如何驱动针尖或样品在微纳尺度范围内做精确运动,因此用到了压电陶瓷管。其电子控制部分的实现难点在于如何将微纳量级的隧穿电流转化为可以处理的信号,因此用到了前级放大器。针尖受压电陶瓷管驱动,在x和y方向上进行扫描,而z方向上的运动可分为恒流式和恒高式。在恒流模式下,压电陶瓷管受反馈电路控制,保持针尖和样品之间的隧穿电流保持恒定的设定电流值。为了保持隧穿电流恒定,压电陶瓷管需要根据表面起伏在z方向上下运动,该运动轨迹反映了表面的起伏情况。以z的值在xy空间上做二维图,就得到了表面的高度起伏像。在恒高模式下,压电陶瓷管在z方向上保持恒定。以探测到的隧穿电流的值在xy空间上做二维图,就得到了隧穿电流变化像。学习一项仪器技术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自己搭建一台这样的仪器。有一些STM技术爱好者在网上发表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DIY教程,为这一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基础科学研究,包括模型催化研究、超导、单分子(原子)磁体、纳米器件学等。在工业领域的主要应用为半导体表面形貌测量,例如线宽测量。
相关
-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鼠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
- 嗜二氧化碳菌嗜二氧化碳菌(英语:Capnophiles)是一类适合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存的微生物。“嗜二氧化碳菌”只是一个对这类生物进行大致描述的术语,对其所描述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的建立贡
- 全球饥饿指数全球饥饿指数(GHI)是一个多层面的统计工具,用于描述国家的饥饿状况。可利用GHI评估全球对抗饥饿方面的进步和失败。GHI每年更新一次。该指数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采纳和进
- 双态性真菌双态性真菌可存在霉菌/菌丝/丝状形式或酵母形式的真菌。一个例子就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在室温下,它作为一个霉菌生长,在体温下,它作为一个酵母生长。一些物种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重
- 收入越不平均贫富差距(亦称为贫富不均、经济不平等和国民收入不均等)是指一个群体里面每个人之间的经济资产(财富)及收入的分配不均等。本用词一般是指一个社会里面个人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 信息可视化信息可视化(英语: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infovis)是对抽象数据进行(交互式的)可视化表示以增强人类感知的研究。抽象数据包括数值和非数值数据,如文本和地理信息。然而,信息可视
- 物种起源《物种起源》(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或物种源始,全称《论处在生存竞争中的物种之起源(源于自然选择或者对偏好种族的保存)》(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
- 超低频音次声波(英文:Infrasound)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
- 无效医疗无效医疗(英语:futile medical care),意指在没有希望可以改善病患状况下,仍然坚持进行的医疗行为。有些人相信,在这种状况下,医生采取医疗行为,只会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应该避免。英语:F
- 区域反射疗法区域反射疗法(英语:Reflexology,或英语:zone therapy),是源起于美国的替代疗法。它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足部及手部的特定区域,都对应到特定的身体器官。因此只要对特定区域进行拍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