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化反应

✍ dations ◷ 2025-02-23 14:09:22 #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又称美拉德反应、梅拉德反应、梅纳反应、羰胺反应,是广泛分布于食品工业的非酶褐变反应,指的是食物中的还原糖(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其结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除产生类黑精外,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成百上千个有不同气味的中间体分子,包括还原酮、醛和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为食品提供了宜人可口的风味和诱人的色泽。它以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英语:Louis Camille Maillard)(Louis-Camille Maillard)命名,他在1912年首次描述它,同时试图重现生物蛋白质合成。 “梅纳反应”的产物中,包含颜色的变黄变深变黑、香气的产生、以及味道上的转变,例如甜味的产生。美拉德反应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该反应是一种非酶促褐变的形式,其通常快速从约140℃至170℃(280°F至340°F)中进行。在较高的温度下,焦糖化(英语:Caramelization)和随后的裂解变得更加明显。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数百种不同的风味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分解成形成更多新的风味化合物等等。每种类型的食物都具有在美拉德反应期间形成的非常独特的风味化合物。 风味科学家多年来一直使用这些相同的化合物来制造人造风味。然而,在另一方面,高温亦有利于一种称为丙烯酰胺的致癌物形成,影响健康。在1913年,美拉德发表了一篇论文,以解释当氨基酸在高温下与糖反应时会发生什么。然而,化学家约翰·霍奇(John E. Hodge)在伊利诺斯州皮奥里亚州的美国农业部工作,将这个反应正式命名为美拉德反应,他于1953年出版了一篇论文,为美拉德反应建立了一个反应机制 。1912年时,美拉德把自己将氨基酸和糖类水溶液混合加热后溶液产生黄棕色的发现讲给法国科学院的其他科学家听,但当时在座者中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这个反应背后的潜在意义。然而时至今日,美拉德反应已经成为与现代食品工业密不可分的一项技术,在肉类加工、食品储藏、香精生产、中药研究等领域处处可见。目前的研究也显示出其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美拉德反应负责食品中的许多颜色和口味:6-乙酰基-2,3,4,5-四氢吡啶负责烘焙食品如面包,爆米花和玉米饼制品中存在的饼干或饼干样味道。 结构相关的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具有相似的气味,并且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也天然存在,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熟米饭和草本植物(七叶兰)的典型气味。 两种化合物的气味检测阈值(英语:Odor detection threshold)均低于0.06 ng / l。以下是Hodge提出的反应历程,也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版本。第一步A是氨基化合物中的氨基的亲核性氮原子对糖羰基碳的进攻,加成为一个羟基胺(N-糖基胺)。这一步是可逆的,生成的羟基胺也可以作为胺进攻另一分子糖,生成二糖基胺。研究显示N-糖基胺在温热时可生成荧光的含氮化合物,该荧光含氮化合物又可很快与甘氨酸反应为类黑素,表明在N-糖基胺和类黑素很可能还有另一条捷径。这便是上图中路线H的来历。第二步B是N-糖基胺在酸催化下异构为相应的1-氨基-1-脱氧-2-酮糖的Amadori重排反应,它是不可逆的,25 °C时便自发进行。机理中,糖基胺首先失水生成席夫碱(Schiff碱),即亚胺,然后氮被质子化,相邻的碳被去质子化,经烯醇-酮互变异构得到Amadori重排产物。Amadori重排产物可经如下几条主要的路线进行反应:最终阶段:此阶段相当复杂,其历程尚未完全清楚。大致是醛酮在胺催化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不含氮的聚合物,以及醛类(尤其是α,β-不饱和醛)-胺类在低温下很快聚合或共聚为高分子的含氮类黑素(英语:Melanoidin)。脱氮聚合物也可以与胺类发生缩合、脱氢、重排、异构化等一系列反应生成类黑素。类黑素是棕黑色的固体,一般含氮3-4%,结构不明,且组成与原料和生成方式有很大关系。目前已知类黑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咪唑、吡咯、吡啶、吡嗪之类的杂环,以及一些完整的氨基酸残基等。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马铃薯和谷类在与还原性糖(如马铃薯自身含有的大量淀粉)共同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因此以马铃薯作原料经煎炸加热制得的薯条、马铃薯片等食物都含有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由天冬酰胺生成丙烯酰胺的过程如下:因此,生产含淀粉食品的时候常会加入天冬酰胺酶水解天冬酰胺,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蛋炒饭也是一种美拉德反应,蛋液与米饭表面在加热时产生焦糖化反应,米粒会因结晶化而变得较硬且易粒粒分离,才能炒出粒粒分明的炒饭,不必要使用冰箱冷藏煮熟的饭。传统中菜上,用糖腌肉类或先撒淀粉质在肉类才炒,也会把食材味道的精华锁住,炒出来的料理带焦香却不见烧焦的痕迹,看起来漂漂亮亮,且集色、香、味于一盘。

相关

  • 银屑病干癣(英语:psoriasis,/soʊˈraɪ.əsᵻs/,学名为银屑病,又称“白疕”或“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特色是在身上出现一块一块异常的皮肤。通常,这些块状皮肤异常会发红、发
  •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姐妹分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缩写 SCE),是两个同卵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材料交换。减数分裂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两
  • 印度电影列表本列表为印度出品的电影资讯。
  • 安第斯山安第斯山脉(西班牙语: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亚语:Walla Antikuna),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约7,000公里长,200至700公里宽(最宽的部分
  • 艾奥瓦大学黑色 & 旧金色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是一所坐落于爱荷华城的美国著名公立大学,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系统的旗舰校,也是体育竞技十大联盟大学之一。爱荷华大学的写作系,医学
  • 中子星中子星(英语:neutron star),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恒星在核心的氢、氦、碳等元素于核聚变反应中耗尽,当它们最终转变成铁元素
  • 台湾之光台湾之光是一个台湾新闻媒体常用的词汇,用来指称在国际上有名气的台湾人、台湾裔人士或台湾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台湾之光这个词汇早在2001年便开始出现在中央社和联合
  • 青龙青龙,又名苍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为青色的龙,五行属木,代表的季节是春季,八卦主震。《后汉书·律历志下》记载: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
  • 国立联合大学坐标:24°32′46″N 120°48′48″E / 24.5460741°N 120.8134613°E / 24.5460741; 120.8134613 坐标:Parameter: "type=" should be "type:"国立联合大学(英语:National Unite
  • 白糖糕伦教糕(亦作伦滘糕),又称白糖糕,是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使用白米及白糖制成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明朝时顺德伦教(古称伦滘)的一梁姓小贩。据说该小贩蒸松糕时失手,令粉质下坠,但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