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 dations ◷ 2025-08-13 05:00:59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显生宙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发生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另一说法是2亿140万年前)。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程度遍及陆地与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许多大型伪鳄类、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使当时至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造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使恐龙能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三叠纪恐龙、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统计显示,这个时期的物种多样性衰退,跟物种形成的减少较有关联,而非物种灭亡的增加。目前已有数个关于这次灭绝事件原因的理论:早期理论认为,根据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显示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明显变化。但近年有科学家提出新的证据,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过。这可能因为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也被认为是地质年代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主因之一。距今百万年前
相关
-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为一类防卫细胞,它们透过吞噬细菌、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等有害物质来保卫有机体。其原文“Phagocytes”的前半部来自希腊语“phagein”(意为“食用、吞食”),后半部“-cy
- 最大似然估计在统计学中,最大似然估计(英语: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缩写为MLE),也称极大似然估计、最大概似估计,是用来估计一个概率模型的参数的一种方法。下边的讨论要求读者熟悉概率
- 配子生成配子生成是一个生物体内的机制,可以形成双倍体或单倍体的前期细胞使之进行细胞分裂以及分化,形成成熟的单倍体配子。根据不同生物的生活史,配子发生会借由双倍体细胞进行减数分
- 苏格兰盖尔语苏格兰盖尔语(英语:Scottish Gaelic),或仅简称盖尔语(Gàidhlig;IPA:/ˈgɑːlɪk/),属于凯尔特语族盖尔亚支的一种语言。也被称为高地盖尔语或高地苏格兰语。与苏格兰盖尔语同属盖尔
-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是拜伦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1818年出版,献给Charlotte Harley夫人。诗中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尔德是一位高
- N-M231单倍群C-M130(英语:Haplogroup C-M130)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与单倍群F同为单倍群CF的两个支系之一。单倍群C大约于距今6万年前出现,应在M168突变发生后不久。现今该单倍群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Imipenem/cilastatin),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类严重感染的复方抗生素制剂 。 它由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的组合制成,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 。 临床应用其钠盐
- 大直大直,为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地名,位于基隆河北岸,鸡南山以南,中山北路四段以东,剑南路、堤顶大道二段以西。过去设有大直庄、大直大字,现划有大直次分区,包含剑潭、大直、永安、北安、
- 118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安德拉邦安得拉邦(泰卢固语:ఆంధ్ర ప్రదెౕశ్;乌尔都语:آندھرا پردیش;印地语:आंध्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为:Andhra Pradesh),印度东南部的一个邦,位于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