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法

✍ dations ◷ 2025-02-24 00:36:17 #生态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

生态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又可能称自然工法,是基于对物种保育、生物多样性、及永续发展的体认而提出的一种新思维和新的施工技术,其内涵包括扬弃因工程建设而阻绝生物迁徙、繁衍的不当措施,并提醒工程师在设计时除考量工程要求之外,亦兼顾生态系统的自然要求。至于如何施工、使用当地的材料等,叫做近自然工法。

近年来生态工法崛起,以近自然工程设计日渐受到大家的重视、推崇及广泛的应用,使开发工程都趋向于对环境保育的重视,加强原生地水土保持的强度,减低及预防天然灾害的发生率,使自然生态环境能永续的利用。

当挖断顺向坡之坡脚时,应以人造边坡或挡土墙或岩锚方式,进行结构补强。且当有安全性顾虑时,不宜使用“近自然工法”。

另一种对于生态工法的定义则是指人类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深切认知,为落实生物多样性保育及永续发展,采取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的永续系统工程设计。

相关

  • 死亡面具死亡面具(Death Mask)是以石膏或蜡将死者的容貌保存下来的塑像。死亡面具通常是为了保存对死者的回忆,或是为了将来制作肖像画的资料而制作,偶尔也有就直接于死亡面具上着色后制
  • 产品可视化可视化是指用于创建图形、图像或动画,以便交流沟通讯息的任何技术和方法。在历史上包括洞穴壁画、埃及象形文字等,如今可视化有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如科学教育、工程、互动多媒
  • 4f14 6s22, 8, 18, 32, 8, 2蒸气压3, 2, 1 (第一:603.4 kJ·mol−1 第二:1174.8 kJ·mol−1 第三:2417 kJ·mol主条目:镱的同位素镱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Yb,原子序为70。它属
  •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又称土司改流、废土改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始于明代初期的永乐年间,到清朝雍正年间则大规模实行。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
  • 羌语羌语(Qiang;Qiangish languages;Rma languages)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和黑水县等地,是当地羌族人和藏族人操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藏缅
  • 鄂伦春语鄂伦春语(Oroqen)是鄂伦春族的语言,使用者分布在中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交接处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札兰屯和黑龙江省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县等。没有书写文
  • 前棱蜥目见内文前棱蜥亚目(Procolophonia)是一群已灭绝植食性爬行动物,生存于二叠纪中期到三叠纪末期。它们原本被分类在杯龙目(最近被重命名为大鼻龙目)里的一个亚目,但现在被认为是副爬
  • 海龙海龙县,中国旧县名。1913年由海龙府改置,治所在海龙城(今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原属奉天省,1929年改隶辽宁省。1947年划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1956
  • 豹属杂交种豹属杂交种是指豹属(Panthera)的四个物种狮(P. leo)、美洲豹(P. onca)、豹(P. pardus)与虎(P. tigris)之间相互杂交产下的杂交种。目前有三代杂交种的记录。美洲豹豹为雄美洲豹与雌豹
  • 化学化工新闻化学化工新闻(,简称)是美国化学会发行的一份周刊。它关注于化学世界的最新事件,报道与化学相关的科研、工业、教育等各方面的动态。化学化工新闻向美国化学会所有会员发送,订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