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话

✍ dations ◷ 2025-10-22 04:11:46 #台湾客家话
本文属于客家系列的一部分台湾客家语(客家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臺灣客家語,白话字: Thòi-vân Hak-kâ-ngî,四县腔台湾客拼:Toiˇ Vanˇ Hagˋ Gaˊ Ngiˊ,海陆腔台湾客拼:Toi Van Hag Gaˋ Ngiˋ;英语:Taiwanese Hakka),又称台湾客家话,是台湾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语,主要源于粤东,及少部分的闽南、闽西地区,于1993年统计约有236.6万人使用,日治时期常被称作广东语,并出版诸多相关作品。台湾的客家语优势腔为四县及海陆。但其中又以四县腔较为强势,在公共场合(如车站)皆采此腔发音。四县话与海陆话对同一个字的发音十分相似,但声调的调值却往往相反,形成两者在读同一句话时,出现声调你高我低、你升我降的情形。虽然两种腔调有声调转换的关系,但只会其中一种腔调的人和操持另一腔调者要进行对话时仍有难度。除了上述四县与海陆,尚有大埔、饶平、诏安、永定、长乐等腔,合称“四海永乐大平安”。其中永定、长乐两个腔调几乎完全退居个人家庭,目前较活跃而有完整分布区的为四县、海陆、大埔、饶平、诏安,其之间语言互通的关系或族群多寡的分布正好与“四海大平安”之次序相符。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客家民众使用四县腔者计有58.4%,南四县腔有7.3%,海陆腔为44.8%,大埔腔占4.1%,饶平腔占2.6%,诏安腔占1.7%。由于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种以上客语次方言,统计数字加总会超过100%。由于台湾长久以来以闽南语(福佬话)为绝对强势,很高比例客家人因环境因素而能听解闽南语,甚至完全福佬化,成为福佬客。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又有国语运动之缘故,导致台湾客语文化面临空前流失。据中华民国客家委员会于2004年所做之调查,1974年以前出生的年轻客家人有3成能听解客语,而仅1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语言方面,1974年以前出生的客家子女约有60%使用国语、20%使用台湾闽南语、未满10%使用台湾客家语。不过近年来,台湾人意识到保护客家文化和客家语的重要性,设立行政院客家委员会、订定《客家基本法》以保护之,并规定客家语为法定大众交通工具播报用语言之一。2016年1月,蔡英文于电视政见会中承诺,在她当选总统之后,会把客语正式的定为国家语言,并于2017年12月29日三读通过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正式将台湾客家语列为国家语言。目前台湾客家语的学术研究单位有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国立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及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由于台湾客家话之次方言大多以祖先原居住地命名,下依清代移民至台湾的客家人之语腔及籍贯划分。四县腔的四县族群,来自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及附近的兴宁县、镇平县、平远县等四县的移民,拥有六种声调(阴平调、阴上调、阴入调、去声调、阳平调、阳入调,四县腔客语去声调不分阴阳),是台湾客家语次方言人数最众的一支,也是公众播音场合(如铁路、捷运车站)所使用之标准。其中梅州腔又与四县腔略有不同。分布地为:由于使用四县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苗栗县,所以有时又被称作苗栗腔,但使用此腔调的地方分布广而不只集中于苗栗县,故很少使用这个名称。由于六堆地区与苗栗之四县腔于音韵、词汇有些许不同,有时又区分出北四县腔(苗栗)及南四县腔(六堆)。例如教育部出版之《部编版客家语分级教材》有南四县腔版本。海陆〔hoi├ liukˋ〕, 清朝时来自广东省惠州府的海丰〔hoi├ fungˋ〕与陆丰〔liukˋ fungˋ〕二县(合称海陆丰),拥有七种声调,在台湾客语人口中人数第二多,由于使用海陆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新竹县,所以或被称作新竹腔;四县腔与海陆腔占了台湾客家人口的绝大部分。海陆腔各声调的调值与四县腔几乎相反,与粤语相近。分布地区为:海、陆分别为海丰县、陆丰县的首字。海陆腔又称为惠州话,事实上讲海陆腔的客家人,除了海丰县、陆丰县两地移民之外,还有来自龙川县、河源县、永安县、归善县、博罗县等地的移民,相当于现在中国大陆的惠州市、河源市、广州市和汕尾市。和大多数汉语族语言所不同的是,海陆腔具有齿龈后音,而齿龈后音一般而言少见于汉语的方言当中。大埔腔,来自广东省潮州府(今改隶梅州市)的大埔县移民客家人。由于使用大埔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东势郡(今台中市东势、石冈、新社、和平区),所以或被称作东势腔,分布地为:大埔腔在许多发音及音调上不同于其他腔调,下列举其与四县腔之不同处:比方“客”发“kag^”而非“hagˋ”,“国”发“guad^”而非“guedˋ”,“饭”发“ponˋ”,“猫”发“ngiauˋ”而非“meu”,“听”发“ten+”而非“tangˊ”...等。然而与海陆腔类似,大埔腔亦有齿龈后音。。与四县腔的六声调和海陆腔的七声调不同,大埔腔除六个本调外还外加超阴平和去声变调共八个声调,总的听来音调较为低沉,较为复杂。大埔腔的词汇比较习惯不加上带词缀单音节衍声复词之词尾,例如儿子是“俫 laiˋ”,不同于四县腔之“俫仔 lai eˋ”。用字上,四县腔语尾助词之“忒 tedˋ”在大埔腔则讲成“撇 ped^”,“我们”为“恩等en+ nenˊ”而非“恩兜enˇdeuˊ”,“一样”较习惯说成“共款 kiung kuan^”而较少说成“共样 kiung iong”。来自广东省潮州府(今潮州市)的饶平县的移民。分布地区主要在:系统与大埔腔及诏安腔较接近。来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云霄县的移民。保存最多古音与古意之客家语。因为位于闽南地区,语言上有不少与闽南语词汇相同。诏安客语在声调上的调值与漳州腔闽南语几乎相同。分布地位于:使用永定腔的客家,是指来自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等三个县的移民。 1970年代还有人可操持武平话,如今已闽南语化。长乐腔曾经作为台湾客家语七大声腔(四海永乐大平安)之一,由嘉应州(今梅州)长乐县(今五华)、惠州府永安县的移民带来。其语腔近于今大陆地区五华县南部琴江流域的口音。桃园市杨梅区老坑区域仍有许多家庭使用长乐腔。汀州腔是指来自长汀县、连城县、宁化县、归化县、清流县等五个县的移民。汀州府是客家族群的祖地之一,然而汀州腔与通常的粤台片客家语不同,它属于北片客家语。另一支源于汀州府的永定腔,则是属于南片(粤台片)客家语,在台湾的北片客家语,祇有汀州腔一种(汀州府北部五县)。丰顺腔是指来自于丰顺县、揭阳县等两个县的移民。罗肇锦于1998年提出“四海话”,指出四县话和海陆话混合以后,会产生有别于四县腔与海陆腔的新客家话(四海话),主要流行在四县与海陆的混合地区。这种“四海话”成了今天最普遍的混合型客家话,也是未来台湾客家话的优势语言。揭西客家语源自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有时又称为河婆客家话。河婆话主要分布于以下:下表以四县腔为主,其它腔调另予标明。其中上排为国际音标,下排左为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下排右为台湾方音符号。下表以四县腔为主,其它腔调另予标明。其中上排为国际音标,下排由左至右依序为:客语白话字、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台湾方音符号。下表声调资料取自客委会教材。学者郑明中与他的学生从事了一系列的声学分析,发现所得出的声调资料与传统调查有些出入。下面比较客家语各次方言的读音异同:文白异读是汉语一字多音的特殊现象。此种异读有两个特色:一是历史层次不同,二是语义不同。白读音(白话音)代表较古老的历史层次,文读音(读书音)则代表较晚的层次,因此后者比较接近现代标准汉语。语义的部分,以台湾闽南语为例,“雨水”一词白读音为hōo-tsuí,即国语中的雨水;其文读音为ú-suí,指的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下表列举几个台湾四县客家话文白异读的例子:目前教育部《台湾客家语常用词辞典》、《部编版客家语分级教材》及客委会之客语能力认证教材,均以汉字为书写系统,佐以客语拼音。客语拼音及客语通用拼音均属于注音性质,并非文字。方言皆存在“方言字”,客语中也有自己的方言字。比如“

相关

  •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英语: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美国著名女性细胞遗传学家。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没有共同得奖者、单独获得该奖项的
  • 罗德西亚人罗得西亚人(学名:Homo rhodesiensis)是可能的人族。其他在形态上相似的遗骸亦在南部非洲、东非及北非发现。罗得西亚人的遗骸估计属于12.5-60万年前。在非洲于60万年前后的阿舍
  • 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英语:dideoxyribonucleotide [簡稱 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又称桑格法(英语:Sanger method),为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
  • 圣彼得堡省纹章圣彼得堡省(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省。成立于1708年12月18日,原名英格里亞省,是俄国最早的八个省之一,1710年改名。瑞
  • 罗伯特领地鲁珀特地,或鲁珀特王子地(Rupert's Land),是英属北美的一个地区,包括哈德森湾流域的大部分,在1670年至1870年的200年时间内名义上归哈德逊湾公司所有,实际上由大英帝国所统治。虽然
  • 1827年世界留存的最早照片是于1827年拍摄的。法国的贝诺特·富尔内隆发明了水轮机。
  • 武备学堂武备学堂可以指:
  • 市町村市町村(日语:市町村/しちょうそん Shi-Chō-Son)是日本对于市、町、村等“基础自治体”的总称(基础型地方公共团体;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第2条第3项),为日本最底层的地方行政单位
  • 万华林宅万华林宅,是一栋位在台北万华的私人洋楼式宅第。该宅第兴建于1931年,并曾是当地最高的建筑物之一。1932年,林红麻、林恶水、林遍金、林金水合资兴建宅第落成;该宅第乃依据当时城
  • 蒙自市蒙自市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该州的首府。蒙自建县于1276年,明代以来,大量汉族军民官商移居蒙自,儒家文化也大规模进入蒙自,明清时期就有书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