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瑞典殖民者
✍ dations ◷ 2025-09-05 01:55:46 #瑞典殖民者
瑞典殖民地建立于1638至1663年,以及1785至1878年。严格来说,“帝国”一词并不能代表其殖民地的版图,因为瑞典没有足够能力同时统治其相对细小的殖民地。17世纪中叶,瑞典帝国(1611-1718年)的版图到达巅峰。瑞典打算透过在美洲的农业生产(烟草)及皮草贸易以排除英、法、荷三国,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个特权只属于瑞典、丹麦及德意志的股东,新瑞典渐渐建立。一次,他们登岸后,建立起新瑞典的第一个根据地——克莉丝蒂娜堡垒(今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这个堡垒是根据当时瑞典女王克莉丝蒂娜而命名的。以后,很多移居者不断的来到新瑞典,当中大部分为芬兰人,因为在1809年前,芬兰有三分之一的东部疆土受到瑞典的控制。其后,瑞典开始对荷属西印度公司的新尼德兰进行入侵。其第一任总督彼得·米努易特在一次返回斯德哥尔摩的航程中,于加勒比海的圣克利斯托法岛遇上风暴,最后罹难。自此,新瑞典的势力开始影响新尼德兰。1643年,瑞典在今新泽西州塞勒姆北部建立起新艾尔夫斯堡堡垒根据地。1654年,新瑞典率军入侵新尼德兰的卡斯米尔堡垒,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彼得·史蒂文森立时挥军直指特拉华河,最后令新瑞典军投降。新瑞典的势力开始出现退潮。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中,瑞典成为了法国的敌人。因此,原法国属土瓜德罗普战后被割让予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值得注意的是,这片土地成为了国王个人的土地,而非瑞典的国土。但是,翌年后,《巴黎和约》却把这片土地还予法国。瑞典迫于无奈下,只好向英国的殖民地发动进攻,以求换取与其他瑞典殖民地连成一线的希望。而同时,因着该地战略上的重要性,瑞典也只好赌一把,不然就会被外国排除。后来,英瑞两国达成协议,给予瑞典2,400万法郎作赔偿,这就是著名的“瓜德罗普基金”。后来,瑞典更索求300,000帝国塔勒(当时瑞典的流通货币),而这笔赔款最后到1983年才交付完成。1650年4月22日,瑞典暂时地控制了黄金海岸。但最终在1663年4月20日因卡尔斯堡堡垒及首府基士扬堡堡垒被丹麦夺去而丧失了这殖民地。在1652年,瑞典夺取了原本由荷兰及葡萄牙控制的海岸角(位于今加纳)。而海岸角更集中在1653年建成的卡罗洛斯堡堡垒,并由瑞典国王查理十世所命名。直至今天,这个堡垒的名字已经被改成海岸角堡垒。正当瑞典占领瑞属黄金海岸时,他们开始了小型的奴隶贸易直至被荷兰人占领。直至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1785年建立了圣巴泰勒米殖民地后,奴隶贸易再蓬勃起来。1786年,瑞属西印度公司在这个岛上建立。
相关
- 附着语素附着语素(英语:Clitic;源自古希腊语:ἐγκλιτικός“倾斜”)是一个词法学概念,上指在句法作用有如一自由词素,在语音学上却表现出规范语素特性的语素,其发音必须依附于前面或
- 卵胎生卵胎生,又称半胎生,是指体内受精的动物(珊瑚、鱼类、两生类等),受精卵留在母体内,发育时所需营养仍依靠其蛋黄,最后再以胎儿的形式生产。卵胎生指的是“体内孵卵”的意思,也就是说
- 黑钙土黑钙土(英语:Chernozem),名字源于俄罗斯语,意指“黑色的土”,又称“黑土”。由于含有大量的磷酸、腐植质、磷、氨、镁、还有钙等矿物质,黑钙土在农业上是属于一种上好的土质,农产量
- 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英语:James Montgomery Flagg;1877年6月18日-1960年5月27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和插画家。他从纯粹的绘画工作转变为卡通画家,但却以他绘制的政治海报而闻
- 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1827年8月12日),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未受过正规教育,14岁当雕版学徒,后于17
- 大西洋中脊大西洋洋中脊(又称大西洋洋中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个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底的山脉,横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纬87度(距离北极333公里)伸延至南纬54度的布韦岛
- 奥州藤原氏奥州藤原氏(日语:奥州藤原氏/おうしゅうふじわらし Ōshū Fujiwara-shi),又称平泉藤原氏,是日本宽治元年(1087年)-文治5年(1189年)期间在东北地方以平泉为中心的豪族,始祖藤原赖远
- 日本传统艺能日本传统艺能是日本自古代流传下来艺术技能的泛称。自特定阶级的教养、娱乐、仪式、祭嗣等活动的特定形式而来,经系统化的传承而尚未消失的有形、无形之物,如诗歌、音乐、舞蹈
- 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亡史》(英语: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由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所著的关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巨著,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
- 簪簪(注音符号:ㄗㄢ)(汉语:zān),又称簪子、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中国古时男女也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